《行香子·杨家溪古榕群》(晁补之体)
(2025-05-18 21:25:14)
标签:
旅游美景诗联文化 |
分类: 美丽霞浦 |
《行香子·杨家溪古榕群》(晁补之体)
林承强 撰
虬爪擒云,翠盖遮汀。更溪光、碎落瑶琼。
根盘汉瓦,须系秦绳。证渔樵话,风雨迹,死生盟。
阴晴千载,曾经一晌。算而今、谁记枯荣?
青蓑钓客,白发山僧。对半溪烟,几星鹭,数声莺。
注:《行香子·杨家溪古榕群》的赏析:《行香子》叠句结构,契合古榕群绵延的生命力。上片用"擒云""遮汀"拟人化古榕,"汉瓦秦绳"喻历史厚重。下片"青蓑""白发"构成时空对话,末三句空镜头留白,暗含生态保护之思。拟人化造境,"虬爪擒云":以龙喻榕,"擒"字赋予古榕吞噬天地的野性生命力,呼应霞浦渔民"擒海斗浪"的精神图腾。"根盘汉瓦":将根系与汉代遗存并置,形成"植物考古学"般的时空压缩效果。
光影魔法,"溪光碎落瑶琼":化用李商隐"蓝田日暖玉生烟",将杨家溪波光解构为碎玉,暗喻历史记忆的支离与重组。"阴晴千载"与"曾经一晌"构成张力,揭示古榕作为"生物钟表"的相对论效应——千年对于榕树仅是午后小憩。“青蓑钓客”世俗生活的观察者,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白发山僧” 超验智慧的守护者 ,王维"空山不见人"。结尾三组意象形成蒙太奇:"半溪烟"(物质存在)→ "几星鹭"(生命迹象)→ "数声莺"(精神回响),完成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升华。词史价值,该词创造性地将"古榕"转化为:地质层理(根须如年轮),文化硬盘(存储集体记忆),生态神谕("谁记枯荣"的终极之问)。
结语:一棵榕树的词体传记。这首词注入霞浦山海基因与道家时空观,使杨家溪古榕群成为:自然纪念碑(记录第四纪冰川后植物迁徙),文化暗物质(连接闽越巫术与当代生态意识),精神量子态("既见证永恒,又质疑永恒"的辩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