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开示】佛心悲切

标签:
大安法师东林寺 |
分类: 老实念佛 |
第一个,可以反映四十八大愿是法藏菩萨大慈悲心的、大菩提心的结晶。一个菩萨要从初发心到圆成佛果,他的内在的推动力就是菩提心。这个菩提心首先要契证诸法的空相,从这个空性当中升华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由这个大慈悲心衍生出拯救众生的大愿。
所以从这个四十八大愿来看,悲以拔苦——第一愿、第二愿,国中无三恶道愿,永不堕三恶道愿,这都是从大悲心出发;慈以与乐——大慈心给与众生的快乐,只要往生就有佛的相好光明、六种神通、种种辩才、转女成男,等等这些都是慈以与乐。

这个菩提心有慈悲也有智慧,而这个智慧有契证诸法(实相)的这种根本智,也有从根本智流现出来的方便智。所以从往生三愿来看,也就是法藏菩萨方便智的表达。只要信愿持名乃至十念,我都要来,前来接引,都能往生。这些都是最胜方便这样的心,才能流现出这样的大愿。
第二个我们来体会,这个四十八大愿的产生是契证诸法实相彰显出来的。也就是法藏菩萨发愿的时候就已经是登地的菩萨了,所以契证到与十方诸佛同样的这种清净心、平等心。由这个清净实相当中发的愿,由这个愿所展开的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就表达着法界的这种至真、至善、至美、至慧的法界文明,彰显着涅槃的常乐我净。涅槃的常乐我净又是一切众生本具的实相。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四十八大愿跟一切众生的心性是密切相关的。
清代彭绍升居士在《无量寿经起信论》也谈到这一点,就是四十八大愿是依众生一念清净心而得成立的,透过每一愿,实际上我们来观照我们内心的自性清净心的性德。何以故呢?自性空寂,离诸恶趣。当知法藏菩萨随顺空寂心而庄严净土,所以他才国无三恶道愿。自性奇妙圆融,具足佛的相好光明,所以法藏菩萨才随顺这样的妙圆心而庄严净土。
一切往生者都有佛的那种紫磨真金色、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金刚那罗延身,这是一切众生内心本具的。自性平等,如香普熏,所以法藏菩萨他就以随顺这个平等心庄严净土,所以他的宝香就能弥漫极乐净土乃至于十方无尽的刹土。四十八大愿,愿愿都建立在众生本具的心性的基础上,还以自心来庄严自土。
所以从这个四十八大愿来看,悲以拔苦——第一愿、第二愿,国中无三恶道愿,永不堕三恶道愿,这都是从大悲心出发;慈以与乐——大慈心给与众生的快乐,只要往生就有佛的相好光明、六种神通、种种辩才、转女成男,等等这些都是慈以与乐。

这个菩提心有慈悲也有智慧,而这个智慧有契证诸法(实相)的这种根本智,也有从根本智流现出来的方便智。所以从往生三愿来看,也就是法藏菩萨方便智的表达。只要信愿持名乃至十念,我都要来,前来接引,都能往生。这些都是最胜方便这样的心,才能流现出这样的大愿。
第二个我们来体会,这个四十八大愿的产生是契证诸法实相彰显出来的。也就是法藏菩萨发愿的时候就已经是登地的菩萨了,所以契证到与十方诸佛同样的这种清净心、平等心。由这个清净实相当中发的愿,由这个愿所展开的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就表达着法界的这种至真、至善、至美、至慧的法界文明,彰显着涅槃的常乐我净。涅槃的常乐我净又是一切众生本具的实相。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四十八大愿跟一切众生的心性是密切相关的。

清代彭绍升居士在《无量寿经起信论》也谈到这一点,就是四十八大愿是依众生一念清净心而得成立的,透过每一愿,实际上我们来观照我们内心的自性清净心的性德。何以故呢?自性空寂,离诸恶趣。当知法藏菩萨随顺空寂心而庄严净土,所以他才国无三恶道愿。自性奇妙圆融,具足佛的相好光明,所以法藏菩萨才随顺这样的妙圆心而庄严净土。
一切往生者都有佛的那种紫磨真金色、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金刚那罗延身,这是一切众生内心本具的。自性平等,如香普熏,所以法藏菩萨他就以随顺这个平等心庄严净土,所以他的宝香就能弥漫极乐净土乃至于十方无尽的刹土。四十八大愿,愿愿都建立在众生本具的心性的基础上,还以自心来庄严自土。
后一篇:工作很忙,如何定早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