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和反思

(2017-06-18 09:03:15)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设计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152页,厘米的认识。

学习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学习重难点:

使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

学习准备:

直尺、1厘米长的小棒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我们每天都坐在课桌旁认真地学习,你想知道课桌有多长吗?有两位小朋友测量了自己的课桌,看,他们分别是怎么测量的?测量结果是什么?

(女孩用拃来量,她量的课桌有6拃长;男孩用铅笔测量,他量的课桌有4支铅笔长)

思考: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

(选择的工具不一样)测量的标准不一样。

你知道生活中我们都用什么来测量吗?(尺子)

今天我们就一起和尺子交朋友。(板书:尺子)

(二)活动感知,形成表象

1、认识尺子

尺子上有什么?请大家拿出直尺认真观察。(为了便于观察,老师把尺子放大了)

①有数字——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从小到大

最小的数字是什么?——0——0表示什么?——开始、起点

②有格——什么把尺子分成一格一格?——竖线——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刻度线,刻度线下写0,叫作“0刻度”,谁来大声叫叫它的名字?

③有字母cm——读作:cm,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cm就是厘米的意思,1厘米就是1cm。厘米是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做单位。

2、认识1厘米

①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从哪到哪表示1厘米)

01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01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尺子上还有那一段也是1厘米长?(从12一大格的长)

你发现了什么?——(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怎么样——都是1厘米)

②拿出的小棒,你估计小棒有多长?把它放到尺子上量一量,——它有1厘米长。

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小棒,再把小棒轻轻抽出来,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厘米。手指不动,才能比的准。

请学生不用小棒,比出1厘米,然后用小棒检验。(比好的收,看谁的动作最快)

③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当没有尺子时我们就可以估计

④生活中,我们指甲盖的宽、橡皮的厚大约有1厘米,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电灯开关的宽、订书钉的长、图钉的钉长、小正方体的边长等)

认识几厘米

你知道尺子上从哪到哪是2厘米长吗?(从02两大格的长是2厘米)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2厘米的?——有21厘米,就是2厘米

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2厘米吗?指给同桌看一看。

03的长是几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有31厘米

尺子上从哪儿到哪儿的长是5厘米?——从05的长是5厘米。——你是怎么找到的?——有5大格,也就是有51厘米。

小结: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在尺子上找到几厘米的?——尺子上从01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从0到几,几大格的长就是几厘米。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我们可以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找到几厘米。

3、测量

认识了尺子,大家会用尺子测量吗?我们来试一试

①请你估计这个纸条大约有多长?你是怎么估计的?

量出彩条的长。  请一个勇敢的孩子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你是怎么量的。

尺子放平,把尺子压上去,一端对其0刻度,看另一端对齐几。(谁听清了,他刚才是怎么量的?)

师小结:通常,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②判断:

大家量得都很准确,有四只小熊也迫不及待地想量铅笔了,想一想,它们这样量对吗?

1:铅笔一端没有和0刻度线对齐

2:规范

3:从刻度1开始量,最后到6应该是5厘米

4:铅笔一端没有和0刻度线对齐,但从510一共有5个格,所以铅笔的长度是5厘米。

4、量一量、画一画

①量一量下面的线有多长,量时要注意什么?——一端对齐0刻度

量完后,把线的长写在这条线下面。

②学会了测量,你们会画线吗?请你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画线时要注意什么?

师小结:画线时,要注意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就画到尺子上几厘米的地方。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升

1、说一说各是几厘米

  彩石

2、想一想,怎样用“断尺子”量铅笔?

淘气遇到了问题,他的尺子断了,没有了0刻度,要量这支铅笔,你有什么办法?——数格子

3、估一估,量一量(机动)

(测量时物体一端对齐0刻度,另一端对齐的如果不是整厘米数,看物体另一端离哪个数最近,就大约是几厘米)

(四)回顾反思,概括总结

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进行了哪些数学活动?你有收获和大家分享吗?

(五)作业设计

用尺子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

《课桌有多长》课后反思

《课桌有多长》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即一年级上册的“比长短”和上节课《教室有多长》的自选单位测量。在这样的测量活动经验积累中,学生已经对长度概念有了一些直观认识。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起始阶段,对于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1、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重要环节,我安排了5次活动:“看一看”——找一找尺子上1厘米的长度,建立初步表象;“拿一拿”——用手比1厘米长的小棒;“比一比”——用手比出1厘米;“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经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突出教学重点。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测量纸条长度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自己测量,结果大家的答案不统一,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测量的方法,交流评价后,老师再总结测量方法。这样做到了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老师的主导作用相得益彰、和谐统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