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教学要求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目前,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好多的课堂情境都是照本宣科,没有新意,好多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甚至是低效的,根本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所谓的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过是一句空话。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现状:
课堂教学的情境的创设比较呆板,没有新意,理念陈旧,教学效率低下,许多教师仍然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脚步: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并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
数学教学应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根主线逐步展开。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贴有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话很富有哲理,只有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自己动手,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才能真正理解掌握知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基于以上因素,特提出“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研究”的课题实验。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因为年龄的关系,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自制力差,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与同桌说话,注意力极易走神,所以注意力最多也就能保持十几分钟。作为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先认识到这个问题,想方设法延长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你的课堂感兴趣,他才愿意学乐于学,所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不同的情境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习效率,否则我们就是神仙,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医此病。那么,怎样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生动有趣充满活力呢?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重视趣味性,让枯燥的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轻松、快乐,他们才会真正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使课堂教学发生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形成一个生动有趣,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重点:优化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确保学习效率的高效。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通过优化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师自身教学专业素养,改变呆板没有新意的教学情境。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置身其中,增加实际体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课堂生动有趣。开展使课堂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活动研究,树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研究过程
实验时间为一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确立研究教学情境,进行文献研究和学习,调查现状,拟定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
1、邀请学校教师参与听课并提出建议。
2、加强课题研究材料,分析材料的收集,整理。
3、定期与学生交流,促进深入研究。
4、针对研究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5、阶段反思。
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
进行研究行动验证,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优化课堂情境创设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具体措施的反应,努力做到“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
(2)观察法:对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相关要素,第一时间进行记录描述。
(3)比较法:一例多堂,一例多师,平行班对比等,分析相关要素的关系。
(4)调查法: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学后调查,把握当事者的感受和课堂教学实效获取“定性”与“定量”的双重资料。
(5)个案法: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采取提高效率后的成果。
五、主要内容
(1)情境的创设可以提高教师自身教学的专业素养。
(2)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置身其中,增加实际体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课堂生动有趣。
(3)开展生动有趣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树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
(4)提高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没有灵性呆板的教学情境,会让学生失去兴趣,使课堂学习的整体效率下降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公开课,实现“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探索性的学”的基本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科研论文。
3、相关教学案例和课例集。
4、结题报告一份。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人员结构:
本人正在教二年级数学,对二年级的学生和教学内容非常了解,我也经常参加课例研修专题教学研究,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利用一些活动和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探索使课堂生动有趣的方法。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探索能力,促使学生由“不学”变为“乐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2、资料准备:
本人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的创设有过认真地思考,同时做了大量的调查,并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通过猜谜语,做游戏,小故事,谁的医术高明,男女生比赛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使数学课堂丰富多彩。
3、科研手段:
系统学习新课程理论,广泛开展调查和教育实践并及时总结交流;教科研合一。
4、经费保障:无
2015年3月14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