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救命钱”为何总成为“官保保”口粮?

(2014-12-07 22:42:23)
标签:

低保

群众

困难群众

救命钱

低保户

青海省民政厅近日公布称,今年已清退不合标低保对象近7万人。一个多月以来,已有青海、海南、内蒙古3个省份通报今年清退不合标低保对象超过26万人。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3季度,我国城市、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401元、216元。金额虽“小”,但关乎困难群体生存的“大”问题。然而,在不少违规低保案件中,被查处的却是负责管理低保的村干部、街道干部。(新华网127日报道)

根据相关规定,低保的对象主要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群众,主要是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年老病残等生活常年困难的群众。然而,就是这些困难群众的一点微薄的生活来源,也被一些官小胆子大的“官保保”盯上。这些“官保保”为何频频一手遮天把“救命钱”占为己有?笔者认为:

一是公示一套,操作一套。困难群众申请低保的流程大致可概括为群众申请-审查受理-家庭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资金发放-动态管理。然而,在这个流程中,基层管理部门既是负责对每户情况真实性的审核,又是将每份材料按时上报,这也就意味着村干部、乡镇(街道)干部是评定低保的关键所在,在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暗箱操作,进而会涌现大量的不符合规定的“人情保”“关系保”,为免受群众监督,引发群众不满,在多次对外公示中,将不符合规定者藏着掖着,满混过关,进而套取国家财产。

二是保“终”生,较少复查。一旦被评定为低保户,则相关部门很少会组织下基层调查,而基层就算知晓某些群众不符合享受低保政策也会碍于情面不拆穿,否则会面临被取消低保的群众每日的无理取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只能是依靠国家其他相关政策强制取消其资格,这样就免去了民政部门办事员的难题。

低保是关系到困难群众每月的微薄补贴,是关乎困难群众生存的“大”问题,群众倍感国家的温柔,但也是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不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群众怨声载道,甚至是滋生腐败。成为小官巨腐的温床。低保政策是一项真正关系到民生的民心工程,如何做好这项工作任重道远,那就先从强监督,多明察暗访开始,将群众满意度得分纳入政府考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