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一月来,北京环保系统已根据该条例立案100起,处罚金额301.3万元人民币。(新华新闻4月2日报道)
随着雾霪天气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拥抱大自然,回归绿色家园,呼吸新鲜空气成为生活在雾霪天气阴影下群众的强烈呼声,尤其是京津沪严重地区,作为我国的中心城市,发达城市,代表着国家形象,万不可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被其他国家所诟病。因此,前不久,北京市长签下军令状,拿出提头来见的决心,开始着漫漫治理路。《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才实施一个月,就立案100起,处罚金额301.3万元人民币,可谓是可喜可贺,突破万事开头难,赢了个好兆头,值得鼓掌称快,而笔者认为,更要乘胜追击。
一是要建立长效机制,铁手腕到底。做任何事情只要有恒心,就会事倍功半,并采取公平公正从一而终认真对待的态度,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律规章条文办事,不讲人情,不留情面,以铁的意志、铁的措施、铁的纪律,形成长效机制,就会真正取得预期效果。
二是要罚金公开透明,处罚源具体。执法机关对相关重污染企业加倍处罚”、“上不封顶”,硬逼企业转型,净化空气质量,为民考虑,为民负责,而面对这样一笔庞大的资金,收入情况及流向动态更要向群众说清楚讲明白,接受群众监督,杜绝中饱私囊,滋生腐败土壤,群众也可以从资金收入上监督执法人员是否对污染企业处罚公平,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为民办好事,就要将这份好心落到实处,公开办事流程,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监督,使其完全展现在阳光之下,才能在思想上不松懈,行动上不迟缓,处理上不偏袒,资金上不为私,将事情办实办好,使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