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监督者该由谁来反监督?

(2014-03-25 00:15:30)
标签:

杂谈

监督者该由谁来反监督?

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近年的公开报道进行不完全统计,近十年落马的纪检官员不下15人,其中多数曾担任过不同级别的纪委书记,包括原湖南省纪委副书记杜湘成、湖南郴州市原纪委书记曾锦春、常德市原纪委书记彭晋镛、湖南娄底市原纪委书记罗子光、重庆沙坪坝区原纪委书记郑维等人。(新华网3月24日报道)

纪委作为监督各部门干部职工日常工作,在反腐倡廉肃清不正之风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越是权利大,能被监督就越弱,胳膊肘往内拐,再锋利的刀也砍不了自己的刀把,谁又会认真对待系统内部问题。十八大以后,打击贪污腐败力度空前加强,去年岁末今年年初,中央纪委相继发布的两条重磅消息直接涉及两名纪检系统内部的前高官,在纪委系统内时查不出,一走立马就发现有重特大问题。“监守自犯”“灯下黑”问题要如何治理,对监督者如何实行反监督?笔者认为:

虽增设干部监督室,是好兆头。近日,中央纪委再次调整内部机构,增设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编制30人,设4个处,专门负责监督纪检监察干部,根据被监督对象反侦查、反监督和反办案的能力比较强的特殊性,选择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精英人才,进而抓住狡猾的狐狸。也给广大群众来信、来电、网络举报提供新渠道。

更要推信息阳光化,才治根源。纪委工作对于外部人士来说,都是神秘,深不可测,就连被请进纪委办公室,不是足够大的官位,足够大的赃款,足够大的媒体重视度,一般的干部“犯错”是不为外人所知,就更不要说要是纪委工作人员“犯错”能知道的人就是为数极少。阳光化、开门见山将纪委工作完全紧密显示,众多的眼球才能共同扯去围绕着纪委系统内部人士的“保护罩”,将权力关进牢笼,消除特权。

也要保激情高重视,才得民心。群众监督靠的举报、揭发,不是长期受苦受难的受害者,就是与受害者有着千丝万缕了解个中缘由的关系人士,不到万不得已,心寒的地步,怎会采取举报、揭发的方式,而往往却需要很长时间才会引起重视并去查处,这样的监督分散、零星,群众所看到的收效甚微,间接打击着群众用正当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积极性,对举报、揭发丧失信心。高效率的处理速度,饱满的工作激情,以及高度重视度,才能不断激发、延伸群众监督能力。

一个人、一个监督监督者的部门,监督能力有限,反而众多群众的监督能力则是无限,众多双眼睛时刻盯着,“灯下黑”问题也就会无所遁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