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2019-12-21 12:40:00)
分类: 人文地理文化、文章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五律·玉泉山
——题博友老树枯草《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言泊远
黄瓦凌云翼,龙盘兀脊腾。
崇峦高塔望,曲水小桥迎。
南木鎏金殿,北辰拱斗星。
清幽方致远,隐隐滚雷霆。

玉泉山在北京是个神秘的地方,从它建成之日起就与老百姓无关,那时这里帝的御园,没有皇帝特别恩赐,即使是朝廷大臣,也无法入内。新中国成立后,则领导休养居住的地方,这里戒备森严卫兵荷枪实弹,总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不知道从1911年推翻封建王朝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38年间老百姓有没有进去的可能?

也许是为了解除“神秘”有人特地拍了很多的图片,又不涉及机密,发到网上供大家饱览。我又从网上搜集了更多的图片也借用发到本文中,以飨读者。

玉泉山位于颐和园西,五六里。这座六峰连缀、逶迤南北的玉泉山,是西山东麓的支脉,在山之阳,它最突出的地方是土纹隐起,作苍龙鳞,沙痕石隙,随地皆泉

因这里泉水,水清而碧,澄洁似玉,故此称为玉泉。明初王英有诗形容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不与众泉同。这座山也因此称为玉泉山

玉泉在玉泉山上,山因泉得名。泉水自山间石隙喷涌,水卷银花,宛如玉虹,明代以前便有玉泉垂虹之说,列为燕京八景之一。相传清乾隆帝常到此处观景,为验证此泉水质,令人汲取全国各大名泉的水样,和玉泉水比较。称量结果,济南珍珠泉、无锡惠山泉、杭州虎跑泉、苏州虎丘泉等,每斗(银制小斗)质量都在一两二厘以上,唯有玉泉水,每斗质量仅为一两,水轻质优,淳厚甘甜,乾隆于是赐封天下第一泉,并题字玉泉趵突

玉泉山势为西北走向,状如马鞍,纵深1300米,东西最宽处约450米,主峰海拔100米。山中奇岩幽洞,小溪潺潺,流泉活水,有风水宝地一说。明、清两代,宫廷用水,皆从玉泉远来,并成为民间用水泉源之一。元、明以来就是京郊有名的风景游览地。

据说乾隆帝游江南时,专门用车运玉泉水,供路上饮用。但到了济南,一尝趵突泉,认为比玉泉水还要清冽甘美,就把天下第一泉的美名又赐给趵突泉。并从济南开始往南,改用趵突泉水。

由于它倚山面水,而距中都城不远,所以在公元十二世纪末,就被统治者看中。相传金章宗曾在这里建有玉泉山行宫、芙蓉殿。到元明以来,也都成为皇帝游幸避暑之地。十三世纪末,元世祖忽必烈在这里建成昭化寺明英宗年间,建有上下华严寺等。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原有行宫、寺庙翻修扩建。康熙三十一年,将原先澄心园改名为“静明园。规模壮丽的玉泉山静明园成为“三山五园之一,而名扬四方。1860年英法侵略军将这里破坏,清光绪年间,又重新得到修复。

历史上对玉泉山静明园记载的书籍有《静明园册》、《长安客话》、《缑山集》、《燕都游览志》、《白岩集》、《南濠集》、《水品》、《寄园寄所寄录》、《帝京景物略》、《戴司成集》、《怀麓堂集》、《金史地理志》、《金史章宗纪》、《元史世祖纪》、《元史本传》、《前溪集》、《日下旧闻考》等。

玉泉山静明园共有六个门,正门俗称南宫门,大门以东有东宫门、小南门和小东门,以西有西宫门,西北有夹墙门。

玉泉山的水质,甘冽醇厚,天下闻名。过去,人们常以水之轻重衡量水质,轻者优,重者劣。历代古人多以江西庐山谷帘水或长江金山水为第一,以惠山虎跑泉水为第二。乾隆为了评判天下各泉名水,令内务府制银斗测量,其结果是:济南珍珠泉斗重一两二厘;长江金山水一两三厘;惠山虎跑泉水一两四厘;平山水重一两六厘;凉山、白沙、虎邱、碧云寺诸水重一两一分,只有玉泉、伊逊两地之水重一两,水轻质甘气美。从此,玉泉水定为清宫专门饮用之水。乾隆亲题天下第一泉碑,并作诗功惩无双水,名称第一泉。用玉泉山泉水灌溉的“京西稻至今都是名贵大米。元代宰相耶律楚特用玉泉水制墨,命名玉泉新墨,是上等佳品。

乾隆非常喜欢玉泉山的风光,对园内景致亲自定为十六景,每景以四字命名,并各题诗一首,现把十六景名列出

廓然大公芙蓉晴照玉泉趵突竹垆山房

圣因综绘绣壁综绘溪田课耕清凉蝉窟

采香云径峡雪琴音、玉峰塔风篁清听

镜影涵虚裂帛湖光云处钟声翠云嘉荫

乾隆虽然对突出十六景致所命名,但他认为玉泉山盖灵境也。虽亭台点缀,时有晦明;而山水吐纳,岚霭朝暮,与造物相始终。故一时之会,前后迥异一步之移,方向顿殊。吾安能以十六景概之。乾隆对这里的清音斋、华滋馆、冠峰亭、观音洞、赏遇楼、飞云、试墨泉、分鉴曲、写琴廊、延缘厅、犁云亭、罗汉洞、如如室、层明宇、进珠泉、心远阁共十六处,分别作了题咏。由此可见当年的静明园风景是多么多姿。

玉泉山是封建帝王的御园,没有皇帝特别恩赐,即使是朝廷大臣,也无法入内。乾隆年间,曾赏赐大学士、尚书等十余人随游玉泉山。胡广曾作诗玉泉之山下出泉,泉流树色镜中悬却带西湖连内苑,直下通津先百川。”朱日藩曾诗曰笑指蓬莱石,春桃几树花仙潭驯白鹿,童子戏金沙一榻居士室,三车长者家凭君磨素壁,重过赋青霞。

解放后住进来了领导人,也建设了一些新的建筑,从外表看绝不奢华,也不落封建王朝的旧模式,但是当代的设施肯定有,沙发、电扇、中央空调、卫浴这些普通群众都有的设施视乎会少的,其他的就无法知道了。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玉泉山静明园共有六个门,正门俗称南宫门,大门以东有东宫门、小南门和小东门,以西有西宫门,西北有夹墙门从玉泉山南宫门经过,看见这里戒备森严的兵,让人有一种肃穆神秘的感觉。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紧闭的朱门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汤泉就是温泉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红色的围墙提示您这里不是一般的院落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不热的泉水自然是“冷泉”了

玉泉山里青山绿水、古木参天、空气清新、万籁俱寂,与外面喧嚣的北京城街市截然是两重天地,真真的一个世外桃源……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经过金、元、明、清四朝和现在的建设,玉泉山才有今天的规模。这里不仅山青水秀,布局精致,而且还有不少诗文雕刻、山洞石像。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玉峰塔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拉近距离再看玉峰塔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换个角度再看看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不同时间的玉峰塔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玉峰塔北边的妙高塔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玉泉山顶的妙高塔

    “玉峰塔”位于玉泉山巅,又名定光塔,俗称大塔。塔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为北京市地理位置最高的塔。砖石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高33米,仿木结构楼阁式。塔身每层八面均辟门窗,壁体很厚,内有盘旋式石梯,层层上达,楼梯宽大平缓,在古塔中很少见到。每层均设佛龛,但已残失。各洞龛均有乾隆年间所制的石刻对联,今大部分尚存。“玉峰塔影”,曾为静明园中一景。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玉泉山经历了从金到清的发展过程,起源是金章宗的玉泉山行宫和芙蓉殿,元、明时期,玉泉山就成为皇家避暑胜地,元世祖忽必烈在玉泉山修建了昭化寺,明英宗,又在玉泉山修建有上下华严寺。清康熙年间,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翻修扩建,清代康熙皇帝,最终将“澄心园”改名为“静明园”。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静明园”里由慈禧太后题匾的“含晖堂”,是接待重要贵宾的场所。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玉泉趵突”乾隆御碑矗立在山崖上的一座古建筑前面,下面的石砌崖墙上镶嵌着两幢石碑。为什么叫“玉泉趵突”呢?其实自金代以来,这一景一直叫“玉泉垂虹”,但乾隆皇帝有个爱好,就是希望把天下美景统统搬到北京来,就好像他下了江南,觉得江南风光无限好,就把江南水乡的美景直接搬到北京,修了个苏州街,这样的例子很多,可是趵突泉他搬不过来啊,据说经过他多次实地考察,认为玉泉山的水是从石缝中流出的,不能形成瀑布“垂虹”的景致,更像趵突泉,就把名字给改成“玉泉趵突”了,并作诗留史:“玉泉昔日此垂虹,史笔谁真感慨中。不改千秋翻趵突,几曾百丈落云空!廊池延月溶溶白,倒壁飞花淡淡红。笑我亦尝传耳食,未能免俗且雷同”。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天下第一泉”御碑,另一上面刻有“御题玉泉山天下第一泉”碑文。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这两石碑下面的湖边,有白玉栏杆围出一汪清水,那就是泉眼所在,现在早就没有泉水“趵突”了,甚至看不见一点涟漪,有北面有人工瀑布。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相传如果水将湖中的小圆石淹没,那么北京城将受灭顶之灾。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这个石桌、石凳是前某位首长经常散步小憩的地方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毛主席老人家曾经的住所大殿全部由极其珍贵的金丝楠木建造而成,真正可堪比“黄金屋”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在这地儿开个“常委会”或饮酒品茶的真是好极了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金丝楠木殿旁年代久远的银杏大树,也散发着帝王之气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玉泉湖旁的真武祠牌楼,“元极神霄”由乾隆题额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玉泉山里的道观“真武庙”,乾隆题殿额为辰居资佑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地臧洞之一:观音洞外景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观音洞中精美的石刻佛像。伟人家眷们也时常来上上香、拜一拜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洞中的摩崖石刻——菩萨石像和乾隆御笔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洞中的摩崖石刻——乾隆御笔题诗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文革中没有人敢来这里造反,也进不来!所以文化遗存相对比较完整,包括乾隆御碑、地臧洞摩崖石刻等,几乎没有丝毫损坏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洞中的摩崖石刻——乾隆御笔题诗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湖边的雕像栩栩如生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首长家的住所,屋后山上就是驰名中外的玉峰塔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首长家房前院子里有一棵高大壮硕的白皮松,拍摄者“背靠大树好乘凉”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首长家住所的旁边就是东岳庙,殿名“玉宸宝殿”。这里也算是御花园了,奇花异草、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真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也许有些“重要思想”就是在这里形成的。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在玉泉山之西,有一座东朝西的建筑——东岳庙。这座结构精巧、现存最大的无梁殿(无量殿)内供昊天至尊、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像,殿名“玉宸宝殿”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前老首长家的住所,背后山上是著名的华藏海石塔。

  石塔在半山上的华藏海禅寺内。寺早毁,仅存此塔。塔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全部用汉白玉石雕砌,平面八角形,七层,仿木结构,密檐式实心塔,无门窗。高约15米,塔座为八角形须弥座。须弥座八面束腰部分雕有释迦牟尼从降生到圆寂的故事,塔座的转角处刻有力士图。须弥座上部由石雕仰莲承托塔身。塔身八面均雕有佛像及佛传故事等。塔身上部为仿木结构的石雕密檐,塔顶为石制覆钵式塔刹。刻工娴熟精致,堪称清代雕刻艺术的杰作。此塔结构除塔身下部的雕刻1900年被八国联军侵略者砸环外,其他部分保存尚完整。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房外走廊上遮阳的葡萄架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房屋院子前的小树林、绿草地、小石桥和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在这里散步、思考真是心旷神怡啊!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另一位前老首长家的住所,也可见玉峰塔。从正面看房屋好像不太大。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从侧面看房子也不小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房后湖边景色如画、环境宜人,是个垂钓的好去处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〇)玉泉山

这是某位重量级元老的住地,依山傍水、环境幽静,真是个延年益寿、颐享天年的绝佳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