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海
大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255
  • 关注人气:1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二)清真普寿寺

(2019-12-21 12:15:18)
分类: 人文地理文化、文章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二)清真普寿寺

清真普寿寺

言泊远

清真昂首望琼楼,高脊翘檐怀望秋。
东进应怀迁徙路,深蓝有意重源流。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二)清真普寿寺

蓝绿色的挡板围住了普寿寺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二)清真普寿寺
站在门口往里看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二)清真普寿寺
只能看见大殿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二)清真普寿寺
匾额上有阿拉伯文

北京清真普寿寺在西城区锦什坊街63号。现已公布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代不详。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万历、天启年间、明崇祯八年(1635年)以及清代均曾重修。普寿寺原占地六亩。南至王府仓胡同,北至大水车胡同。

清真寺大殿中的圣龛背向麦加因麦加在中国西部,所以清真寺大殿都坐西朝东。大门三座,中间大门面阔4.8米,进深3.5米歇山顶,石砌。门额上书“敕赐普寿寺”。两旁各有一门。二道门为垂花门。拆二门影壁时发现有“望月楼”石刻匾,两旁刻有“崇祯岁次乙亥春月谷旦重修”字样。垂花门两侧南北房各五间,南房为浴室,北房为讲堂。大殿为四破五,18间,前出轩三间,后带抱厦。原有三块匾,中间为阿拉伯文,两旁为汉文匾。左曰“原无更”,右曰“再无转”。大殿由三部分构成,殿前出轩,以便教民在此脱鞋进殿,大殿本身为做礼拜之用。后窖殿由圣龛和宣讲台组成。宣讲台在圣龛的左侧。不设后窖殿就在后墙上开一圣龛。寺内有碑四块。普寿寺现为西城区伊斯兰教协会所在地。

宋元祐年间,这里曾为大华严寺1991年复建为清真普寿寺。其修学宗旨以华严为宗、戒律为行、净土为归。以培养德才兼备、解行并重、住持佛法、服务社会的僧才为办学目的。

清真普寿寺的最高管理机构是寺委会,由七位上座师傅组成,主持日常事务。

1991年复建以来,清真普寿寺相继建起了讲堂、僧寮、教室、阅览室、斋堂、如意寮、温室等成套建筑;1998年开始建设新的院落,到2004年陆续建成了由华严部、净土部、律研部、后勤部、寺委会办公楼、新观堂围绕,以法堂为中心的修学楼群。2005年,又建成金刚部、教务部。2006年开始建设大雄宝殿。清真普寿寺的建筑呈明清风格,以大体量建筑物与山势连接,表现出敦厚庄重,有岿然不动之气势。

阿拉伯语中根本没有清真一词,它来自古代汉语。清真二字最早见于唐代李白的诗句“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是就诗歌创作而言,指自然质朴纯洁,摒弃雕琢。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喜欢用‘清真’一词来写诗,道教也以‘清真’来命名自己的寺院,比如:清真观。明太祖朱元璋写的《御制至圣百字赞》,称赞伊斯兰清真,到了明代中叶,自称回回的穆斯林才逐渐垄断了清真一词。认为清则净,真则不杂。净而不杂就是清真。

现在讲的清真寺,实际就是伊斯兰的礼拜寺;清真言指的是伊斯兰信仰核心的那句话:“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穆德是安拉的使者。”总之,清真二字成为伊斯兰在中国的代名词。 1991年,一位胸怀大志的女尼如瑞法师,准备创建尼众律学院,恢复比丘尼持戒修行的传统。当时,她来到已经变成一座破旧不堪的医院普寿寺,用庙里仅剩的105块钱,还有当地政府批给的40亩地,白手起家,广结善缘,起名为清真普寿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建成了如今拥有500多尼众的律学院。吸引了中国各地,包括港、澳、台以及国外的信众和佛教徒

清真普寿寺建筑简朴无华,主要由围墙圈成院落供礼拜,房顶供唤拜,再设一简单讲台供宣教即可。其后随着穆斯林建筑艺术的发展,结构严整、雄伟壮丽和带有装饰艺术的建筑群相继出现。

清真普寿寺的主体建筑是礼拜大殿,方向朝向麦加克尔白。大殿正面墙中有凹壁(米哈拉布),左前方有阶梯形讲坛(敏白尔)。较大的清真寺还有宣礼塔。塔顶呈尖形,故称尖塔,系唤拜之用。一般清真寺有一至四个尖塔,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素丹·艾哈迈德清真寺有六塔,麦加圣寺有七塔。还有沐浴用的水房。在伍麦叶王朝哈里发·瓦利德时期(公元705~715)出现了穹窿建筑,多数是由分行排列的方柱或圆柱支撑的一系列拱门,拱门又支撑着圆顶、拱顶。建筑物外表,敷以彩色或其他装潢。

深藏在闹市区胡同中的清真普寿寺历史悠久,在北京回族同胞中享有很高声誉。由于并未对外开放,我也只能站在大门口拍了几张图片,没敢再往里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