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蒲县东岳庙 地狱之上有青天

(2019-11-02 10:57:08)
标签:

转载

分类: 墓道石刻遗址寺庙和民间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从临汾去蒲县的路修缮后行车非常顺畅。大约1小时多点就到了汽车站。一路上在进入蒲县以后进入吕梁深处。举目望去,两侧山坡上都是绿色植被让人怀疑这还是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吗?就在即将进入县城的一个拐弯处,公路正对的山峰上树木葱茏,隐约可以看到大屋顶、飞檐、红墙。我知道那就是东岳庙。

   从汽车站找车上山,15元直接送上庙前小广场。如果有时间也可以步行上下。路边是茂盛的柏树林。有趣的是周围山区植被虽多,却只有这个山头上有柏树,于是人们称此山为柏山。

    柏树以其寿命长,姿态雄伟,被人们称赞,经常被人们视为树中之仁厚长者。自然也有祝福长寿的含义。柏山东在蒲县之东,符合东岳神的方位,东岳庙建立于此也就顺理成章了。

   据《蒲县志》记载,柏山上的东岳庙的最初建立时间在唐代。此后历代修缮多次。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群基本上是明清格局。同时保存下部分金元建筑痕迹。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沿石阶而上,路边经过相对的两座小殿,土地祠和将军祠。长路中间是穿堂门形式的御马亭。左右间分别有马倌、坐骑和官吏一人,这应该就是东岳大帝的交通工具吧。其中有一位的装束不禁让人想起《西游记》里的马倌“弼马温”来。人和马的塑像均和真实大小类似。看做工也还算精细,应该是明清作品。

   御马亭北面长虹步道右前方有座独立小庙华池宫,又叫华佗庙。施工中无法进入,从外观看应是一进院,南墙上西南、东南角开门,外墙中下开三窑洞。左右有钟鼓楼,硬山顶南房,内是倒座戏台。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继续向上是东岳庙精美的山门。门前铁狮、旗杆、影壁各一对,左右为钟鼓楼。山门又称天堂楼,匾额上书东岳庙。天堂楼绿琉璃瓦,和左右紧密相接的钟鼓楼均为华丽的十字歇山顶。山门后紧连的二层建筑首层是天王殿,内有四大天王。二层是凌霄殿。天堂楼和殿之间的小天桥叫“登仙桥”,凌霄殿只能从这里进入。殿内据说供奉东岳大帝黄飞虎父母,也叫圣公圣母尊祠。《封神演义》中说黄滚夫妇被纣王杀害后黄飞虎才投周伐纣。战死后,被封为东岳大帝。现在桥已封闭无法进入这个二层空间了。殿左右各一阁,左称染香斋,右名会文轩。天王殿本为佛教寺院所设,柏山东岳庙的天王殿应是明清以后所立,成为我们了解佛道儒三教合流的又一实证。东岳大帝黄飞虎已经功夫了得,再请四大天王助阵,更彰显其势力强大。

   天王殿北是前院的南房,也就是乐楼倒坐戏台。戏台下开门就是小院北门,也是进入主院的入口。门前外接门楼,柱上有幅东岳庙内最有名的对联:“伐吾山林吾勿语,伤汝性命汝难逃”。据说是某位蒲县县太爷所书。虽文不雅驯,但从效果上看,柏山上的植被确实不错,长势很好。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进入前院,迎面是明洪武年间建造的看亭(议事亭)。回头看是连在一起的三座乐楼。二者最近距离也就是五米左右。看亭要比乐楼稍高。居中的也就是倒座戏台,观众从戏台下的入口进入后,大门可以封闭,人们围坐在稍高些的看亭上看戏。居中硬山顶乐楼三间建于乾隆,左右两座建于嘉庆年间。居中乐楼以隔扇门分前后台,前台山墙上有依稀壁画残迹。据说后台墙壁上有乾隆到民国期间的戏班题记。乐楼前柱之间有精美的木雕雀替。左右横楣木雕主题是“渔樵”、“耕读”,中间是“八仙祝寿”,极其精细,是清代木雕工艺中的精品。品相保存较好。农历三月二十八是东岳大帝诞辰之日,每年此时,东岳庙戏台上好戏连三台,看亭内外观者人山人海,成了远近民众欢乐的海洋。庙会的参与者人数有十几万,近年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东岳庙会成为蒲县地方民间文化的一大盛事。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看亭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斗拱逐层递升,条理清晰。朝南横木上端坐两个顽皮的小男童塑像,均手持物,连生殖器都刻画得一丝不苟。藻井正中是盛开的花朵。亭前两棵古楸树枝繁叶茂,稍有些倾斜,据说自唐代建庙时所植。看亭北有旱桥金水桥,三拱券。按说在这柏山顶上,没有造桥的实际需要,当另有出处。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金水桥北是祭祀场所献亭,规格比看亭要高。此亭也是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藻井居中也是盛开的花朵。最有特色的是四根立柱上云气中飞腾的蟠龙石雕,姿态舒展而有灵气。据说西南柱基础石上有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年号,此知献亭最晚应建于金代。当然金之前也可能建过类似建筑。蟠龙石柱中前两根被认为是元代作品,后两根是明代补作。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献亭后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东岳行宫大殿,曾毁于地震,现在的大殿始建于元延佑五年(公元1318年)。重檐歇山顶,开间进深都是五间。正脊上鸱吻、宝刹完整,还有在其他宗教建筑上从未见过的十尊骑马武士,十分剽悍,看武士服饰似为北方游牧人的紧身窄袖。一层外一圈围廊。殿前檐廊柱上刻有元代县尹邢叔亨《木兰花词》5首。廊下有元代以来的历代有关石碑有十多通。整个东岳庙内据说有历代石刻上百通。正中横木上是雷震子形象的塑像。周围还有若干悬塑人物。应该是和东岳系统、《封神演义》的神仙故事有关。殿门外左右各一位高大的侍立文官塑像。殿内正中是乾隆中制作,供奉东岳大帝的精巧小木作暖阁一座,内有大帝坐像,侍者2人,阁前有两个文官像,都经过修缮。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大殿后的月台北侧是的两座硬山三间砖木小殿,依次是供奉黄飞虎夫人的后土圣母殿(寝宫)和供云霄、琼宵、碧宵三位送子娘娘的昌衍宫,又名“子孙圣母祠”,俗称娘娘庙。门前堆放着许多儿童玩偶和童衣童鞋,以小绣花鞋居多,这些都是是当地妇女来求子还愿之物。两个玻璃柜子都已装满,可见当地还保存着传统民间风俗。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娘娘庙后的前院北侧二层建筑是清虚宫,原供奉玉皇大帝,两侧各有一小门通后院。前院的东西厢房也是二层。其一层为券拱型窑洞,有楼梯通上层平台。这些窑洞内各有一司,据说是掌管阴间事务的72司。各司窑洞内有长官和侍从以及等待发落的亡魂野鬼们的塑像。当然这些已经是新作的,在各窑洞上还刻着前些年修建时捐资修建机构的名字。如县某局、某银行、某矿等。其制作水平已无法和庙内现存前代作品相比。

    蒲县东岳庙前院建筑群规整完善,不乏精品,但最出彩最独特的地方还不是这儿,而是后院阴森的地狱里。

    我进入后院,发现这里先是一个小平台,居中背靠前院的是三间小房地藏祠,又名翠云宫,供地藏菩萨,闵公长者与道明和尚侍奉左右,十殿阎君陪侍两侧。东侧小房是观音堂,又名珞珈宫。内观音菩萨,外壁小窑内是崔府君。西侧面然堂,又名瑜伽宫。内塑焦面大士,也叫罗刹魔王,专司超度曲死者的灵魂,外壁小窑内塑狱门吏。东西两侧窑洞内是东西两曹,塑有六部曹官。这个体系显然是从佛教延展出来的,羼杂进地方民间神仙信仰,如在晋东南的崔府君。佛道混合,佛道合流,共同构成了小平台上的阴曹神仙系统。阴曹的管理层和前院里的72司感觉上没有很明确的分工,有些重复。这也不需要太较真,明清以来民间信仰日益丰富,神仙系统不断变化。来自佛道儒三教的信息和其他地方神灵系统的内容不断叠加,自然容易给人繁冗之感。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沿小平台前的18级石阶而下,就进入地府(地狱)。地狱三面围合,仿佛进入晋南地窨院,这个地势就是在模拟“十八层地狱”的特征吧:东、西、北三面各开5孔窑,其内又各自通联,方便人们贯通起来参看,当然也烘托出地狱里阴森可怖的氛围来。北5孔窑内塑五岳大帝,东西10窑塑十殿阎君及其分管的地狱情形。对现代人来说,是很难分得清各个窑洞内的主管领导的。从第一殿“阴阳界”到第十殿“轮回转生”,地域里现有塑像140多尊,大小比真人略小,构成了一座完整庞大的“地狱”场面。“地狱”的始建年代不详,现在看到的塑像应是明清以来不断修缮后的样子。狱卒面目狰狞,有的就是牛头马面的样子,使用酷刑有推磨、拉锯、挖眼、割面、搅油锅、上刀山等等。受刑者基本都为女人。传说地狱酷刑的来历是唐代郭子仪教训其儿媳(唐肃宗女儿升平公主)命画师绘出地狱中的惨状,后唐肃宗以此内容建造地狱,警示世人。

     现在,即使是对恐怖片不适应的人,看到这些地狱场景的也不会有太多恐惧感。但在古代,人们来到这里应该还是会感到惊恐的。如果人们看了想像中的地狱惨状就能改恶从善,未免太天真了些,可能古人也未必真信。这是中国式的教育观,劝戒、希冀,通过感性的事物,受社会道德体系影响很大,而非抽象理性的条文。当人际关系由柔性说教劝戒面临刚性的利益冲突,道德体系往往显得十分脆弱。地狱做的再逼真也难以抑制超越合理范围的贪欲。从这个角度看,我在地狱里各窑洞间来回端详也就不觉得有什么可怖了,因为这些事物本就是人想像出来吓唬自己的。规范社会和人际关系要有道德也要有可执行的制度。

   不谈教化,这些泥塑能保存至今,在雕塑史上是有一席之地的,尤其是其题材少见。据说在全国仅次于丰都。其特点在于规模和体系之完整。而非个体的突出,与明清以来的艺术审美趋势一致。

   走出地狱,来到二层的走廊下,遥看四周,山川植被覆盖率很高,山脚下蒲县城掩映在一片绿海之中。晴空上点缀着白云几朵,“地狱”之上的青天竟是那么蓝,让我忘记了这里是以水土流失著称的黄土高原。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转载]蒲县东岳庙 <wbr>地狱之上有青天

   下山拐角处看到一座南面北的小庙--太尉庙。说明牌上写:太尉庙又名摄魂台,最初建造时间无考。清乾隆重建。后荒废,1997年地方再修。传说主神是东汉初年功臣朱宠。因其为人耿直。死后追封太尉。民间传其专执掌审验所勾魂魄是否属实,为阴间第二关口。由于大门禁闭无法入内了解。但翻检《后汉书》,记载有东汉时期的两位朱宠。第一位朱宠出现在建武八年(32年)。当时汉光武刘秀派中郎将来歙和征虏将军祭遵征陇右,途中祭遵病故。来歙和祭遵的部将王忠、右辅将军朱宠率军从越陇山突进到略阳。第二位朱宠出现在《后汉书卷16邓寇列传》。建光元年(121年)邓太后去世。安帝在谗言鼓动下打压外戚邓氏,其代表人物、邓太后兄邓骘以下多人被迫害而死。当时的大司农朱宠光着上身自己背着棺材,上疏为邓骘伸冤。知道可能带来的灾难,干脆走到廷尉去等待处理。朝廷果然下诏免其官职令其回乡。后来安帝才为邓家平反。汉顺帝即位后,邓骘的亲属多人得到郎中的官职,朱宠也晋升三公之一的太尉,录尚书事。“宠字仲威,京兆人,初辟骘府,稍迁颍川太守,治理有声。及拜太尉,封安乡侯,甚加优礼”。另汉桓帝时期的将军张奂本传记载,其“在少年时游学三辅,师从太尉朱宠,研习《欧阳尚书》”。以上可知,东汉曾经任太尉的是安顺之间的朱宠,并非刘秀时期的那位武将。这位朱太尉还是位经学家,敢于直言,晚年位列三公。可见说明牌上的内容有误。但朱是陕西人,为什么在山西蒲县东岳庙外的附属祭祀场所以他为主祭神呢?晚近时期的一些神怪文学里,出现过勾魂太尉的角色。或许是某些文人看到朱宠曾任此职而演绎为之吧。不知国内其他地方是否还有太尉庙一类司魂祭祀场所。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