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鲍叔牙与鲍山

(2019-08-02 12:16:29)
分类: 人文地理文化、文章
鲍叔牙与鲍山

鲍叔牙与鲍山
                                       鲍叔牙墓

    济南东郊济青铁路南侧有座高不过百米的小山-鲍山,因鲍叔牙得名,昔日附近有一座石城,名叫“鲍城”,是春秋时齐国大夫鲍叔牙的封地,是管鲍遗风的发祥地,现经济钢修建为鲍山公园,成为了济钢生活区的一部分,鲍叔牙胸怀宽广,把相位让给曾经射过公子小白(齐桓公)一箭的管仲,才成就了一代春秋霸业,使齐国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史记·管晏列传》中说,管仲曰: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后世说到人之相知,多以管鲍誉称。鲍叔牙墓就在鲍山东北500米处的山下,济钢新村西路北端路东。
    
叔牙墓早年是
一座荒草丛生的土丘,二十世纪90年代由济钢重新整修。进入墓地首先是一个宽敞的石板台阶。台阶东侧有一石碑,是济南市人民政府1995年所立,上写有鲍叔牙墓济南市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背面还有有关鲍叔牙的简介说明。登上台阶,迎面是一个写有齐大夫鲍叔牙墓的墓碑,两旁各有一尊麒麟石兽。管仲去世后,齐桓公采纳管仲生前的建议,任用隰朋为相。不料,没过一个月,隰朋也死了,于是鲍叔牙继任齐相。所以其墓碑应为齐相鲍叔牙墓才合理,而“齐大夫”极有可能是今人的臆想。
    
碑后是一大土丘,高约 5米,直径约6米,上覆草木,四周有高约1米的青砖围墙,原来的鲍叔牙墓比现在大的多,在坟墓前还曾有古石碑,不远处还有一座分金桥,讲的是管鲍二人一起作生意分利润的事,可惜后来都损毁掉了。
    
管仲曾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齐桓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固然应主要归功于宰相管仲的辅佐,但鲍叔牙能够公而忘私,知人善任,甘居下位,而为国效力,同样功不可没,被后世誉为“德圣”。鲍氏后人人丁兴旺、名人辈出,
《三国演义》曹操扮演者鲍国安、《西游记》观音菩萨扮演者鲍海红、国防大学教授鲍中行将军、鲁迅先生的亲眷、学者鲍亦冈先生、山东美术馆专业画家鲍家虎先生均是鲍氏后人。安徽歙县棠樾村大多也是鲍氏族人,村子矗立着很多忠孝节义牌坊,不少都是皇帝敕建。乾隆年间,大徽商、鲍氏24世孙鲍志道秉承祖上遗风、诚信经商大为成功,富可敌国,乾隆皇帝自愧不如。鲍志道为富仁慈,把大部分家产捐献社会用于救灾、济民等慈善事业,深受皇家和百姓赞赏。

    关于鲍山,也有很多名人故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著名文学家曾巩有一首诗《登华不注望鲍山》: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若道人心似矛戟,山前那得叔牙城。这首诗其实就是曾巩在登上济南著名的齐烟九点之一的华山时,东看鲍山时想起管鲍之交,对鲍叔牙那博大的胸怀发出由衷赞叹。明代后七子之首的李攀龙故居在鲍山下的韩仓村,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白雪楼原来共有三处,最早一处就在历城王舍人庄之东的鲍山。嘉靖三十五年(1556),李攀龙辞官还乡,在鲍山附近筑楼隐居,潜心著书,并把楼取名为白雪,以寓战国楚人宋玉《对楚王问》赋中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之意。表明自己以叔牙为楷模,追求高远,不同流俗。对于这座白雪楼,李攀龙写文记述说:楼在济南郡东三十里许鲍城,前望泰麓,西北眺华不注诸山;大小清河交络其下。左瞰长白、平陵之野,海气所际。每一登临,郁为胜观。  旧时济南十六景之一的鲍山白雪指的便是这座白雪楼。到了晚年,李攀龙在大明湖南岸,百花洲以北碧霞宫附近又修建了一座读书楼,楼名仍叫白雪,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白雪第二楼。李攀龙的朋友许邦才在诗中称它为湖中楼 李攀龙去世数十年之后,为了纪念这位诗文大家,万历年间,山东右布政使叶梦熊在趵突泉东、沧园附近,又出资修建了第三座白雪楼。可惜,1960年趵突泉公园扩建时,该楼因破烂不堪被拆除。199510月,趵突泉公园重建白雪楼,19966月竣工,也就是今天的白雪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