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海
大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255
  • 关注人气:1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2019-07-21 19:01:05)
标签:

转载

分类: 墓道石刻遗址寺庙和民间
原文地址:崂山华严寺石刻作者:石刻迷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青岛华严寺,位于青岛崂山区王哥庄镇返岭后村西那罗延山上,属于佛教临济宗。为崂山中现存唯一佛寺。在明崇祯时(1628--1644)即墨人明代御史黄宗昌捐造,名华严庵,亦称“华严禅院”,在寺的西边山上,后毁于兵火。清初黄坦助慈沾禅师重建于今址,1931年改今名。清初重建后,整体建筑宏伟典雅,为崂山古代建筑艺术之最,原为四进院落,有殿堂、僧寮、客房130余间,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米,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1939年时住持为莲桥和尚,有僧40人,1959年时尚有6人。60年代动 乱初期,寺内之神像、供器、经卷、文物、碑碣等全被捣毁焚烧。1987年局部修复。该寺现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书法家武中奇题匾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崂山华严寺重修碑记》

“华严寺初名华严庵,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一六零五年,即墨黄宗昌御史去官归里,同准提庵慈沾和尚,在崂山那罗延窟东北创建未成,即毁于兵火。其子黄坦复与慈沾选窟东滨海处修建。布局依山傍海,成四进阶梯式由低而高,依次为僧舍,天王阁,正殿,后大殿,占地四千平方米。慈沾八十四岁圆寂。第二代住持法号善和,原名于七,享年一百一十三岁,生前创立螳螂拳,为弘扬中华武术作出重要贡献。一九一二年,即墨东关帝庙和尚能义任住持,期间募资修建通海盘山石道。一九二三年,高山族后裔林玉瑞师从任栋法师,号群衡,于其住持期间,融合南北两派经韵,创立了崂山梵呗赞偈,并于公元一九三一年,将华严庵更名华严寺。一九四二年,其弟子果澄成为文革前,华严寺最后一任住持。华严寺于四百年间,屡经破坏修复。清乾隆年间曾遭大火,后殿及祖堂焚毁殆尽,经由源洽和尚募资修复,而其所受最大破坏乃文 革间。寺中文物荡漾无存,所幸其中元明抄本《册府元龟》已由青岛市博物馆先行保存。

改革开放以来,华严寺不断得到修复。一九九九年,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投巨资,以华严经为依据,对华严寺进行总体设计,营建其雕梁画栋和莲花图案,无不体现华藏世界之特征,尤以新增之华藏世界门及通达那罗延窟之盘山石道、法显浮雕、东海观音、增众塑像壁画,更呈异彩。二零零八年,崂山风景区管理局又先后投资,对华严寺周边环境优化整理。至此,古华严寺又复焕发青春,大开其华藏世界之门,迎接天下佛门弟子及八方游客,再度成为崂山一大景观名胜。

公元二零一零年春    修国华撰文”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线刻"华严三圣"

在华严经中,文殊菩萨以智、普贤菩萨以行辅佐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密宗言大日如来)。故"释迦三尊"又被称为"华严三圣"。

娑婆世界教化众生的释迦牟尼佛,左胁侍菩萨是以智慧闻名的文殊菩萨,右胁侍菩萨是以大行闻名的普贤菩萨,三者合称释迦三尊。

“华严三圣”之名与《华严经》有着直接的关系,《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有三种译本,以唐代实叉难陀所译八十卷、三十六品(《八十华严》)流传最广。经中宣说整个世界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的显现,毗卢遮那佛就是这世界本身;一微尘映世界,一瞬间含永远;以及以菩提以修诸行而"顿入佛地"的思想。《华严经》、《大日经》、《梵网经》等经中描绘了毗卢遮那佛庄严神妙、尽善尽美的佛国净土:华藏世界。华藏世界又叫"莲华藏世界"、"华藏庄严世界海",是说毗卢遮那佛之净土含藏于莲花中。《华严经》中说,大风轮之上有香水海,海中生大莲花,花中包藏着微尘数世界。香水海中的华藏世界不是一个,而是无数个,无数重,每个华藏世界中又有无数香水海、无数莲花、无数华藏世界,一层一层,无有穷尽。所以,这个华藏世界即是无限宇宙。这个宇宙包藏着多层次世界,次第布列。人类居住的世俗世界,在第十三重。

作为华藏世界教主和本体的毗卢遮那佛,与其得力助手文殊、普贤二菩萨组成这一庞大世界的最高主宰,即"华严三圣"。因为整个华藏世界都不过是毗卢遮那佛的显现,所以文殊、普贤二位大菩萨,也可以说是他的化身和显现。文殊表智德、证德、慧德、能信,普贤表理德、行德、定德、所信;理智相即,行证相应,定慧不二,能所相融,便是毗卢遮那佛。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在华严寺门下,华严路北头影壁上有线刻佛菩萨,中间是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法身名号)和左右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旁边是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在华严寺里的正殿和偏殿供奉的佛菩萨也是这五位。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西院有以前僧人刻字四处,“青龙石”刻的最好。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祥瑞石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石子狮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狮子镇院  青龙护卫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题刻“观澜”。雍正壬子年刻,字径l米,书者不详。雍正壬子是雍正十年(1732年)。

据传说,当年清雍正皇帝闻螳螂拳名鼎姿雅,追溯到东海崂山华严寺。当他看到华

严新庙如天,又闻王郎就是于七时,他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在于七的墓塔前,久

观不离,遂命笔墨,挥毫写下了“观澜”两个大字(二字刻在华严寺塔院门正对的

大顽石上),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思。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题刻“南无阿弥陀佛”,王震书。在华严寺路东,与“观澜”同石。 


王震(1867--1938年)字一亭,浙江吴兴人,号海云楼主白龙山人。晚年信佛,法名觉器 王震是海上画派一位独具特色的书画家。对于海上画派的接续和传承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他与吴昌硕一起,引领了海派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

王一亭自幼爱画,年甫弱冠已卓然侪辈。初学王素、倪田,后拜到山阴任伯年门下,蒙任亲炙。益自淬励,而于傅色用笔,研讨尤深,题材风格颇似任氏,这为他以后在绘画艺术上的发展作了较好的铺垫。特别是任伯年绘画艺术的雅俗共赏及大众化的笔墨表现,对王一亭的绘画语言影响较大。46岁以后师安吉吴昌硕,观摩既博,领略稍宏,心摹手追,画风为之一变,日臻化境。运笔带有金石气,线条劲挺有质感,笔墨浑厚而不失凝练。构图奇崛,落墨苍浑,放恣不羁中透溢着一股浓郁的以行楷入画的独异风格,被沪上艺坛赞为天惊地怪鲜有其匹。王一亭与吴昌硕是莫逆之交,亦师亦友,诗酒书画,交从甚密,时有海上双璧之誉。60岁以后熔任伯年与吴昌硕为一炉,既有吴氏浑厚凝重又不失任氏的清新俊爽。王一亭虽学任、吴二巨擘,但个人风格仍然十分突出。他的绘画题材更广,风格更显放旷,使海派中国画的表现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化。吴昌硕赞曰:王君之画因绵邈高浑,直逼元宋;而其诗又温婉排奡。悉称其画所谓体差裒等。诗与画互为裒益者欤。” (黎展华)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题刻“烟岚高旷”。刻于华严寺门前巨石上,在盘山路东,书者为举人王澄江。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题刻“光绪巴图鲁题记”。与“烟岚高旷”刻石相连〔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

 

巴图鲁(满语:baturu),与蒙古语的“巴特尔”(баатар)同源,亦音译作拔都。意为“英雄”、“勇士”,为满洲传统封号之一。明朝时女真人即开始使用此称号,后来成为清朝时期赏赐有战功之人的封号。因其用来表彰获封之人的武功,故而又有“勇号”之称。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藏文内容是梵语,是观音菩萨六字大明咒,音为:嗡(weng)嘛(ma)呢(ni)叭(bai)咪(mi)吽(hong)(由于是音译,可以由不同的汉字替代)。佛经对观音六字大明咒有多种解释,现举其中之一:嗡,代表皈依三宝;嘛呢,代表如意宝球;叭咪,代表莲花开放;吽,代表圆满成就。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是信奉佛教的人每天做功课所诵咏的咒语。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题刻: "南无观世音菩萨   亥酉仲夏王震书”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四个题刻在同一巨石之上。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题记“杨士骧题记”。题记镌于华严寺门内墙上,文为:“大清光绪龙飞三十三年三月廿四日山东巡抚杨士骧巡视青胶,道经即墨,登勞山宿华严寺,题名。同来者潘延祖、箫应椿、余则达、祁頌威、李德顺、刘传枢、张镒、陈庆龢、李先荣、胡宝善、于焌驹、刘晋、黎树贵、洪乐笙、沈保儒凡十五人。”(光绪三十三年为1907年。)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石刻“缘”,著名金石书法家、齐白石弟子李立题写的。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石刻“禅”。北京著名武术家、大成拳第二代宗师王选杰题写的。该石头右面曲线很像参禅老人的头像。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据说石头两侧观看的人物不同,一面像好人,一面像坏人。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题刻“华峰福地,雍正壬子孟冬”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转载]崂山华严寺石刻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