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选摘218:苏曼殊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因身份被家族歧视,童年饱受欺凌,曾被关柴房等死,幸得长嫂相救。这种身世创伤使他自幼敏感多情,常感“身世孤零”,也埋下了他一生在“出世”与“入世”间挣扎的伏笔。
亦僧亦俗:三重撕裂的矛盾人生
苏曼殊一生三次出家,却从未真正持守清规。他身着僧袍却嗜糖如命、爱吃牛肉,流连青楼却“片叶不沾”,追求精神之恋。这种矛盾源于他内心的三重撕裂:情与戒的冲突、家国理想与个人失意的落差、以及对母爱的渴求与现实的隔绝。
代表作品
小说 《断鸿零雁记》 自传体小说,以初恋菊子殉情为原型,被誉为鸳鸯蝴蝶派开山之作。
《绛纱记》《焚剑记》等 多写男女情缘悲剧,风格哀婉,反映“求不得”的人生主题。
诗歌 《东居杂诗》《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等 现存约百首,多为七绝,风格“清艳明秀”
翻译 《拜伦诗选》《惨世界》(即《悲惨世界》) 首将拜伦、雪莱介绍到中国
《本事诗》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卖第几桥!
淡扫蛾眉朝画师,同心华髻结青丝。
一杯颜色和双泪,写就梨花付与谁?
春水难量旧恨盈,桃腮檀口坐吹笙。
华严瀑布高千尺,不及卿卿爱我情。
相怜病骨轻于蝶,梦入罗浮万里云。
赠尔多情诗一卷,他年重拾石榴裙
无量春愁无量恨,一时都向指间鸣。
我亦艰难多病日,哪堪重听八云筝。
愧向尊前说报恩,香残玦黛浅含颦。
卿自无言侬已会,湘兰天女是前身。
丈室番茶手自煎,语深香冷涕潸然。
生身阿母无情甚,为向摩耶问夙缘。
《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过蒲田》
柳阴深处马蹄骄,无际银沙逐退潮。
茅店冰旗直市近,满山红叶女郎樵。
《过若松町有感》
孤灯引梦记朦胧,风雨邻庵夜半钟。
我再来时人已去,涉江谁为采芙蓉?
《过平户延平诞生处》
行人遥指郑公石,沙白松青夕照边。
极目神州余子尽,袈裟和泪伏碑前.
《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
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
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揽大荒;
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