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

(2013-05-30 07:47:29)
分类: 教学设计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

莆田七中  郑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2、聆听、演唱并分析三首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3、学会演唱《弥渡山歌》,尝试用地方方言演唱《对鸟》,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

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图书及网络资源,进行知识准备,课初利用地理、历史及人文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民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课中配合配套课件中的音像资源,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画面感受当地的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情。

采用引导、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中,重视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和情感体验,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

二、学生分析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真正的感受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呢?根据学生对民歌不怎么排斥,也不怎么兴趣的情况,重组和整合了教材,溶入了福建较为著名的民歌《采茶舞曲》,采用与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对比、分析的手段,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民歌来感受南方民歌的音乐特点。

三、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飘逸的南国风》是本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因而这节课一方面感受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另一方面带领学生探讨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对第二单元起到一个总结作用。

2.本节主要内容

1、欣赏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回顾初中学习过的《放马山歌》,两首不同风格的云南民歌的对比,以此导入。

2、欣赏《弥渡山歌》(器乐和声乐),感受音乐情绪。学唱《弥渡山歌》

3、知识学习:简介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4、聆听《对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尝试用方言演唱歌曲,分析其旋律与当地方言和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5、聆听并演唱《幸福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思考这首歌的内容及时代特点,了解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聆听、演唱三首云南民歌,感受、体验相同地域、不同风格民歌的形成和特点,能初步理解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认识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

4.课时要求: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导入

播放福建歌舞曲《采茶扑蝶》

导言:你们这代人也许对这首曲子并不熟悉,但今天我们要上的是《飘逸的南国风》,讲南方民歌,我们福建也属于南方,而这首歌曲是我们福建的民歌代表,整首曲子描写了茶农们愉快采茶的场景,曲子的旋律高昂、优美。在1953年《采茶扑蝶》代表中国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荣获银奖。

  当然,南方的民歌丰富多彩,我们一起去领略她的飘逸之美。

 

直入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新课

展开

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P37

 

 

感受(一)

云南地区:

1、              《弥渡山歌》

A:歌曲简介:地处依山傍水,盛产民歌,此歌曲式起—平—落,善用比兴,表达了追求爱情的决心。

B:欣赏:请学生指出演唱时的方言?

2、              《山歌好比春江水.多谢了!》英伦版

A:歌曲介绍

B:欣赏:并观察与《弥渡山歌》有什么相同点?(比兴手法,歌声嘹亮,清透)

1、聆听歌曲

2、找出歌曲中的方言。

3、聆听并对比两首歌曲

4、找出两首曲子的异同,并讨论

通过对歌曲的聆听,以及两首曲子的对比来找出歌曲的特点

感受(二)

浙江地区:

1、《对鸟》

A:歌曲介绍P35

B:欣赏:注意方言的演唱

C:欣赏青歌赛版本的《对鸟》,

D:学生谈谈感受

2、《采茶舞曲》

A:简介:浙江泰顺民歌,用方言演唱,这首采茶舞曲曲调欢快、跳跃,再现了采茶姑娘青春焕发的风貌。

B:与福建《采茶扑蝶》的对比:

都表现了表现种茶、采茶的欢乐情绪,

福建——高昂、优美

浙江——婉转、柔美

 

 

 

 

 

D

从声音技巧、舞台表演、服装上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体现了民歌再创作、发展的精神

对比《对鸟》与《采茶舞曲》找出歌曲的特点与风韵

感受(三)

湖北地区:

1、《龙船调》视频欣赏

思考:湖北民歌的曲风,相对比较热烈,有一股子“辣椒”的味道

2、《幸福歌》

A:简介:歌颂农民解放后的幸福生活,情绪热烈欢快,充满乐观向上的激情。

B:欣赏:注意装饰音、衬词、方言

C:师生互动:师领生合。

1、聆听歌曲

2、找出歌曲中的装饰音、衬词、方言

3、学唱歌曲

通过对比、学唱来感受歌曲的特点和地方特色

拓展

民歌与当地方方言的联系?

讨论并回答问题

认识民歌中方言的作用和影响

归纳

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

西北——高亢——地域广阔,豪放粗犷

中原——醇厚——源远流长,底蕴厚实

南国——飘逸——山清水秀,性格柔婉

三大民族——特色鲜明,风味十足。

1、讨论,分小组回答问题

2、尝试为各类型的民歌分类并说出特点

学会自己归纳总结特点,并加深课堂印象。

总结

俄罗斯作曲家居伊说“民歌中表现出整个民族的创造力量!”,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先生说“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期待我们的同学们不但能够听懂我们民族的民歌,将来还要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甚至发展我们的民歌!

 

 

 

 

五、教学反思:

   《弥渡山歌》的演唱时间不足,这是一首演唱性很强的曲子,可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延长时间学习,更好的掌握云南山歌的韵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