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2013-05-30 07:45:32)分类: 教学设计 |
《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文人情致”这个单元,选择了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代表性器乐作品和艺术歌曲作品,而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这节课则着重介绍我国古代的器乐作品,这些作品在一些方面反映了其淡泊、优雅、深邃的风格特点。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注意其历史的丰富蕴含和审美意识的深刻,点到为止。
教材通过选取两首古琴曲——《流水》和《广陵散》,(本课教学选取《流水》)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风格特征。《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乐曲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颂。这首曲子还蕴含了一段真挚的友谊,即俞伯牙觅知音的故事。
教材所提供的相关音乐知识分别为以下几个部分:
1、古琴的介绍
3、“中国十大古乐曲”简介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丰富的文学内涵,但要把自身的文学修养和音乐知识相结合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高山流水志家国》正是需要学生把已有的文学底蕴和音乐知识相结合,而且要把音乐放在历史的框架里去理解,因此,本堂课就交给老师一个艰巨的任务——如何引导?本课的知识内容乍看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又很有难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变得异常重要。最终通过教材提供的乐曲和音乐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风格特点,及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的了解。
三、教学内容
人音版高中课标实验音乐鉴赏教科书第十四单元第二十四节
2、了解古琴的相关知识,学习古琴基本演奏手势方法、简单了解识别古琴乐谱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一)了解古琴的知识和相关的音乐知识
(二)欣赏古琴曲——《流水》,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流水》中描绘的不同流水形象及其表现意境。
(三)拓展了解我国其他古代乐器,初步理解我国古代音乐概况
(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理解古曲《流水》的表现内容和意境。
难点:感受古琴的韵味,初步了解我国古代音乐风格特征
六、教学设想
本课涉及的知识点繁多,教学内容有深度,学生兴趣度不高,又有跨学科现象,具有学科综合的特点,因此,想要达到教学目标并不容易,如何让学生能接受这些知识点,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设想:
1、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切口
当代中学生不仅受通俗、流行等商业音乐的影响,影视也占了很重要的部分,他们接触的许多电影中都含有文人音乐的元素,只是学生还没有注意到,因此,可以选取他们熟悉的影视作为本课的出发点。出于对电影的火热度着想,网络上有两部影片内容是我所想的:即《三国》和《英雄》的古琴片段,前面的是诸葛亮空城计古琴演奏,后面的是有关于古琴和武术的融合,因为我有两次上课的机会,所以两个视频在不同的班级分别作为导入,可以比较哪个效果好。视频中含有非常浓厚的文人气息,且都出现古琴,在直接引入新课主题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2、知识点和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
体现在:(1)繁体字“樂” 的理解,可以引出古琴,通过这种讲解能引导学生很形象的记住古琴。
(2)《流水》的欣赏感受到《流水》中描绘的不同流水形象及其表现意境。
3、学科综合的合理运用
体现在:(1)讲解“古琴的文学魅力”上,诗句一定要精选,即选取含有古琴不同称谓(“琴、五弦、七弦、瑶琴”)的诗句,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并讲解5-7弦的发展和体验不同的称谓。
(2)《流水》结合了一些历史问题,内容讲述了一个故事,若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则可以引导学生在背景音乐下讲述故事给同学听。
4、整合教材
本课中所选两首作品是反映不同音乐情绪的,而且两首都有自己不同的故事背景,引入古琴后,先介绍古琴,然后再引出《流水》,把古琴和古筝做对比,介绍、欣赏其他不同的古代乐器,最后欣赏开幕式上的“水墨画卷”。 最终通过教材提供的乐曲和音乐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风格特点,及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的了解。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影视《三国》及《英雄》片段(古琴合作)
设计意图:由于当代中学生受影视和通俗、流行等商业音乐的影响,他们接触的许多影视和音乐中含有大量的古代文人音乐的元素,如影视《三国》及《英雄》中的古琴合作,因此以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影视作为本课的导入比较妥当。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内容是有关诸葛亮空城计及电影《英雄》古琴演奏,那他们通过什么乐器述说自己的情感呢?
播放视频( 2:30分钟)
师:他们合作的是什么乐器呢?
生:“古琴”,(古筝)
师:我听见有两个答案,刚才看见的是古琴,那它和古筝有什么区别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知道了,现在我就带你们去看看文人的音乐。
(二)新课教学
展示幻灯片
设计意图:繁体字“樂” 的理解,可以引出古琴,通过这种讲解能引导学生很形象的记住古琴;讲解“古琴的文学魅力”上,诗句一定要精选,即选取含有古琴不同称谓(“琴、五弦、七弦、瑶琴”)的诗句,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并讲解5-7弦的发展和体验不同的称谓。
师:我们从最源头的乐开始讲解,“樂”字(注:繁体字),其形如木上张丝(弦),也就是琴瑟之类弦乐器的象征;以后又扩指包括音乐舞蹈、诗歌在内的综合艺术形成;再继而从音乐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而转意指快乐。这里的琴指的就是古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是不是真如“樂”字所述。
师:同学们数一下,它有几根弦?
生:7根
师:对,古琴又称“琴”“七弦琴”“瑶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那么古琴在文学上的地位是如何的呢?它在诗歌中是如何见证的。
展示幻灯片
师:请一位同学朗诵幻灯里出现的诗句
生:《诗经》“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尚书》“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 而天下治”
《弹琴》“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潇湘神》 刘禹锡 “楚客欲听瑶琴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师:琴、五弦琴、七弦、瑶琴都是指古琴,那《尚书》里提到的五弦是古琴的最早形式,后来演变为七弦。古琴在“四艺”——琴、棋、书、画中位居首位,那为什么诗人这么喜欢古琴呢?
生:(…)
师:很好,诗歌,本来就是用来歌唱的,只是在流传过程中琴谱容易流失,而只有诗歌流传下来。古琴是最贴近人类灵魂的乐器,它之所以有这么深的文化底蕴,和文人是分不开的古琴也是文人们必学的乐器。
展示幻灯片
师:琴的音色,根据弹法不同,可分三大类,即所谓:泛音、散音、按音。 所谓泛音,即左手触弦如蜻蜓点水,右手同时弹出之音。其音清脆高远,有时若隐若现,轻盈活泼,如天外之声,有“浮云柳絮无根蒂”之喻。故泛音象征天。
所谓散音,即是左手不按弦,仅以右手弹出的空弦音。散音的特点是深沉浑厚,成为琴曲雄健的根基,如同大地般坚实,有“勇士赴战场”之喻。故散音象征地。
所谓按音,即是左手按弦,右手同时弹出之音。婉转抒情,圆润细腻,如人婉婉倾诉衷情,有“呢呢儿女语”之喻。故按音象征人。
师:我们来欣赏一段古琴介绍的视频
播放视频( 1:30分钟)
师:古琴曲之所以可以传下来免不了有像“文字”这样的载体,它就是“减字谱”
展示幻灯片
师:同学们认识吗?
生:不认识
师:那我来简单介绍下
师:我国的古琴历史悠久,现在还保存着一些名琴,例如九霄环佩
(九霄环佩 介绍)
师:古琴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是否可以用天籁之音描述呢?我们一起去聆听《梅花三弄》,它是诗人托物言志的表现,赞颂文人高洁的品格,由笛曲改编。
播放视频( 35秒)
展示幻灯片
设计意图:①通过观看认识古琴、聆听古琴的乐曲演奏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高山流水的故事导入新课。②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音乐要素在乐曲中描绘不同流水的起到的作用。③扩充学生中国古典音乐知识
师:同学们知道“知音”出自哪里吗?
生:(…)
师:对,是高山流水,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
师:我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讲述下这个故事
生:(…)
师:很好,《流水》见证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真挚友谊,本来《高山流水》只是一首的,但是流传到后来分为了两首,下面我们欣赏《流水》,看看你们能不能成为伯牙的知己。
1、播放音频 完整聆听《流水》
2、分段听赏,分析琴曲表现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音表现手法
注意:(1)、聆听流水全曲,思考听到了几种流水形象
(2)、从音乐要素方面分析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等流水形象
拓展教学
1、介绍中国十大古曲
2、中国古代乐器——编钟、埙
(三)课堂小结
师:你们看到的是中国十大古乐曲及古代乐器,请同学们在课下自己去听课上没欣赏过的,我国古代音乐文化渊源流淌,希望同学们能热爱我们伟大的传统音乐。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