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mw690/003IStfUzy6PcQY74r022&690
大运河系列,2014年10月23日写到积水潭(什刹海),未再继续,今天继续写完。
由郭守敬修建的从京北昌平县白浮泉到大都的引水工程。从昌平县的白浮泉引水,向西流再折向南,一路上汇集了一亩、榆河、玉泉等众泉,再截取沙河、清河的上游,共流入瓮山泊(颐和园昆明湖)。从瓮山泊经长河(高梁河)流入和义门(西直门)的水关到积水潭(又叫海子,以后明代叫什刹海)。再往下游,发生了许多变迁。
从积水潭东的万宁桥(步粮桥、后门桥),向东流经玉河,再向南经大都城皇城的东墙外流过沙滩、北河沿、南河沿,经御河桥南,流至东便门外,往东40里流到通州张家湾西的高丽庄,入白河。忽必烈亲自命名这一段河道为“通惠河”。
元末明初,由于诸多原因,通惠河上段从白浮泉至瓮山泊的一段(称为白浮堰)废弃了,坝河及通惠河只剩下玉泉山为水源。明宣德七年(1432)改建北京城,将元大都南城墙南移至今崇文门、正阳门一线,并把通惠河圈入皇城中,城内不通航,漕船不能驶入城内,遂改大通桥(东便门外)为起点,从此,通惠河就专指:东便门外至通州的河段了。明朝年间,开通了什刹海通往北海、中海、南海的水系,并开挖新护城河,即前三门护城河。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为防蒙古骑兵对京城安全的威胁,修建了包围南郊的外城,同时建有城壕,形成了今天的南护城河。大通桥以上河段尽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万宁桥以东的玉河直至东便门、菖蒲河段及向南部分、前三门护城河都成为地下暗河。如今,是否全部恢复原河道,成为争论的重大课题。
我于2014年10月来到东南角楼(东便门早不复存,现存在的是东南角楼,习惯称东便门)并东行至庆丰公园。
http://s12/mw690/003IStfUzy6PcQZw0if3b&690
东南角楼外的漕运码头碑石
http://s14/mw690/003IStfUzy6PcR06Ub33d&690
东便门外大通桥,桥洞为拱形,桥墩为尖形,以利分水。在四个桥墩的侧壁有垂立的石槽,可以在石槽间插入木方子挡水。这就是通惠河上的闸,此闸名"大通闸",俗称"头闸"。大通桥虽已不存,明代的城墙却依旧残存矗立,已被僻为明城墙遗址公园。
http://s5/mw690/003IStfUzy6PcR1DUnW64&690
漕运粮船。漕运繁盛时期,大通桥畔驳船穿梭,甚是繁荣。(黑白照片来自网络,是100多年前老照片)
http://s10/mw690/003IStfUzy6PcR2qUMVe9&690
右下角为元代河道改为的暗河
http://s10/mw690/003IStfUzy6PcR3pzWpf9&690
前三门河道暗河
http://s4/mw690/003IStfUzy6PcR4gYHF23&690
南护城河到此汇聚
东便门及大通桥附近的水系,是元明清三代城市水网的枢纽,它东连通惠河,向北是元御河;向南是外城护城河;正西是前三门护城河。高梁河水从玉泉山到西直门后分成三路,到东便门又全部归入通惠河。原北京城的生活污水和雨季的洪水,大部分通过这里经通惠河、北运河入海。
http://s9/mw690/003IStfUzy6PcR5w0cw38&690
东行不远,北京高法附近有橡胶坝
顺通惠河东行约2公里进入庆丰公园西园。
http://s8/mw690/003IStfUzy6PcR6Gt4r77&690
庆丰公园因通惠河庆丰闸(二闸)而得名(通惠河上建有五闸:大通闸、庆丰闸、高碑闸、花园闸、普济闸等),庆丰闸作为漕运码头,曾经呈现“漕舟千渡、帆樯林立、游客如织”的繁华景象,因河水清澈、风光旖旎,自明清时期就成为京城百姓消遣娱乐的风景胜地,有“北方秦淮”之称,现有古闸遗址、古槐树及二闸村的民俗文化等历史遗存。我一路东行,记录如下:
http://s12/mw690/003IStfUzy6PcSNTDaH4b&690
庆丰公园之乐家花园。该地原为元代都水监张经历的花园,时名双清亭。建筑为民国时期特色,五开间前后出廊,清水砖墙,砖发券窗南北侧各两个。前后廊门(正房坐西朝东),面阔18.32米。残破不堪,瓦为干槎瓦,地面凹凸不平,外廊槛墙为红机砖后砌,门窗缺失。
据《宸垣识略》记载“双清亭在通惠河上,元都水监张经历园也,今废”,后亦称张家花园。另有同仁堂乐家花园建在此地,故称双花园。
http://s4/mw690/003IStfUzy6PcR9nIUH23&690
庆丰公园之文化长廊。
http://s7/mw690/003IStfUzy6PcRayqdo16&690
庆丰公园之惠州帆影景点,采用白色金属构架组成,寓意对影。借助通惠河水面倒影,对面高楼林立、花海为衬,呼应主题。
http://s12/mw690/003IStfUzy6PcRbBdV16b&690
通惠河庆丰公园园路。一眼望去千米长的“桃柳映岸”,各种花卉点缀着错落有致的果树林,绿树成荫呈现着园林美景。
http://s1/mw690/003IStfUzy6PcRcP9GU90&690
庆丰公园之印象之舟。一艘石舟仰着石帆,仿佛正行驶在河中,一条条石刻的小鱼,一只只石刻的小乌龟好像在水中游来游去,几个石雕童男童女身披小兜兜,在水中玩耍摸鱼,形象逼真动人。
http://s11/mw690/003IStfUzy6PcRdOqEy5a&690
庆丰公园紧邻东三环路,与CBD隔河相望,对面有著名的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建外SOHO等知名建筑,是体会今昔巨变、古今交汇的最佳场所。
图为国贸大厦、中国大饭店。
http://s3/mw690/003IStfUzy6PcReBrHk82&690
穿过三环路桥,进入庆丰公园东园。
http://s12/mw690/003IStfUzy6PcRg35LJ6b&690
庆丰公园之文槐忆旧。相传这株古槐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公元一七四八年前后,文学巨匠曹雪芹曾多次往来于香山和通州间,途经庆丰闸常在此槐树下候船闲坐或与友人茗茶赋诗,曾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故后人称此槐为“文槐”。在“文槐”树的旁下,有用汉白玉石雕刻的五尊大酒坛,石桌石凳一套,以再现古时的人文景观,前来休息观光的朋友们坐到这里,仿佛置身当年品茗赋诗,回忆往事,景区得名此。
http://s3/mw690/003IStfUzy6PcTKwxsS02&690
金枝国槐
http://s4/mw690/003IStfUzy6PcTSLydt53&690
庆丰公园之大通帆影,为公园大型主题雕塑区,采用硬质白色金属框架形成三组白帆主体,辅以水流景观和浮雕石群展现古时漕河水运情景,使人体会和感受当时通惠河北方秦淮的繁荣景象。雕塑设计具有历史气息并富有现代感,现代时尚的金属构架组合与CBD中心商务区国际化都市气息充分融合,花岗岩石雕刻的背景墙呈现了古时漕运的真实故事,层层台阶蜿蜒曲折恰如水面微波荡漾,漕船满载缓缓前行。
http://s15/bmiddle/003IStfUzy6PcRkkBlQ5e&690
庆丰公园之古丝棉木。丝棉木枝叶娟秀细致,姿态幽丽,秋季叶色变红,果实挂满枝梢,开裂后露出桔红色假种皮,甚为美观。庭院中可配植于屋旁、墙垣、庭石及水池边,亦可作绿荫树栽植。常用于水边绿化。此株丝棉木树龄已逾百年。
http://s4/mw690/003IStfUzy6PcRrl6W713&690
新城绮望为双层错层平台,高7米,是东园的至高点,站在高台上可以眺望到对岸的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CBD中心商务区的各个地标建筑,此地寓意着绮望美好,绮望未来。
http://s7/mw690/003IStfUzy6PcRschGSe6&690
北京电视台新址
http://s6/mw690/003IStfUzy6PcRtpF2Z45&690
http://s15/mw690/003IStfUzy6PcRuV9Tw8e&690
http://s7/mw690/003IStfUzy6PcRxiArc86&690
庆丰闸遗址,公元一二九二年,(元至元二十九年)水利专家、都水监郭守敬主持开凿通惠河,由于京城至通州落差很大,上游水源又不足,为了使河道能存住水,以利行船,就从东便门附近的大通桥至通州,修了五座闸口,这样使通惠河每一河段,都有充足的水源。当时通惠河两岸,水草丰盛,树木葱茏,此地位置就是通惠河的第二个闸口,俗称二闸,当年的是二闸附近是极其繁盛的旅游胜地。二闸风景秀丽自明清以来素有京冀秦淮的美称,有诗词为证:《清代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绘的:“乘舟二闸欲幽探,食小鱼汤味亦甘,最是往东楼上好,桅樯烟雨似江南。”清代官吏完颜麟庆,在《鸿雪因缘图记•二闸修契》中写道:“其二闸一带,清流萦碧,杂树连清,间以公主山林濒染逸致,故以春秋佳日都人士每往游焉或泛小舟,或循曲岸,或流觞而列坐水次,或踏青而径入山林,日永风和,川晴野媚,觉高情爽气各任其天,是都人游幸之一。”震钧《天咫偶闻》:“青帘画舫,酒肆歌台,令人疑在秦淮河上。”
http://s6/mw690/003IStfUzy6PcRyqfpXb5&690
2009年新建的庆丰桥美景
http://s15/mw690/003IStfUzy6PcRzXc8m6e&690
http://s1/mw690/003IStfUzy6PcRBtuFOe0&690
http://s10/mw690/003IStfUzy6PcRCE1XX89&690
庆丰公园之叠水花溪,为公园生态文化区的主体。景区由错落有致的叠石、布满湖底的鹅卵石、成群嬉戏的鱼儿、湖面及周围点缀的水柳、荷花、睡莲、菖蒲等水生植物组成,野趣自然天成。湖中清晰呈现的北京东三环城市的楼宇繁华让您感受时空穿梭的奇妙,湖边鹅卵石铺就的曲径穿行于柳荫下带给您闹市中的静谧与惬意。
http://s7/mw690/003IStfUzy6PcRE3hTof6&690
京畿秦淮,碑高六米,宽一点五米。雕塑四面以壁画形式再现了古时二闸“因水转漕、船舻相接、漕舟千渡、帆樯林立、游客如织”的繁华景象,石碑雕塑生动呈现了庆丰公园所承载的历史记忆。此处在庆丰公园东园西门。
附:
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他从南京到北京,再从北京到南京,往来时常在通惠河上两岸休憩、吟诗。通州张家湾有曹家祖坟、银号、典地(600多亩)、店铺等;庆丰闸东南有水南庄,那里有敦家祖坟,敦诚、敦敏之母葬此庄。敦氏与曹氏两家人,清明节、其他节日常到两地祭祖。敦敏《懋斋诗钞》多有一首《二闸迟敬亭不至》:
临风一棹趁扁舟,芦岸村帘分外幽。
满耳涛声流不尽,夕阳独立小桥头。
敦诚《潞河游记》行文赞美通惠河(潞河)两岸如诗如画风景。他的《潞河舟中遏》:“夕照台前烟树合”一句,并有小注:“北有金台夕照”,已发现“金台夕照”原物石碑,它是当年的“燕京八景”之一,在今金台路北口、甜水园附近。
曹雪芹与敦诚、敦敏是知己好朋友。曹雪芹逝去,敦敏写下《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
“花明两岸柳霏微,到眼风光春欲归。
逝水不留诗客香,登楼空忆酒徒非。
河干万木飘残雪,村落千家带远辉。
凭吊无端频帐望,寒杯萧寺暮鸦飞。”
在庆丰闸南“望东楼”上与友集饮时写此诗。给后人留下永久的回忆、怀念、长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