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言恭达:涤除玄览  大道无疆——邹敏德的书法艺术

(2017-08-23 03:21:35)
分类: 书法研究与评论
                                                                                       http://s5/mw690/003IpsBqzy7dEu0Vghu74&690 大道无疆——邹敏德的书法艺术" TITLE="言恭达:涤除玄览  大道无疆——邹敏德的书法艺术" />

              涤  除  玄  览      大  道  无  

                                           ——邹敏德的书法艺术

                                                       言恭达

邹敏德是广东中青年书法家的优秀代表之一,其本职工作是军企领导,同时又是著名书法家。邹敏德的书法艺术传颂着心境的天籁之魂,传送着视觉的天籁之美,传诵着听觉的天籁之音。他那种收放自如的书写令人感受到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他的书法作品是书法家的鼻尖上流淌的汗水晶莹,笔尖上流淌的生命情感,用心血铸就的艺术符号。
在书法创作方面,邹敏德主攻小篆。在全国及全军书法展览所看到的邹敏德入选与获奖的作品,无一不是篆书,他的“得堂小篆”。诚然,邹敏德是一位兢兢业业的书法家,他以自己的生命热情临帖书写,用他的话说——写字的过程才让自己激动。
平静的心是写好篆书的根本。篆书是古文字,与世俗生活渐行渐远。试图不负责任戏弄这种高贵的文字庶几有这个能力。篆书的程式化形成了神秘的文化语境,她要求书写者发自内心的敬重、宁静、真挚。
邹敏德十几岁就参军到了中越边境,在前沿阵地的猫儿洞待过,当过工兵,放过电影,从法卡山到摩天楼,在军队企业干过美工、搞过公关、担任过办公室主任、老总,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近四十年的军旅生涯,以及对人世的感悟,影响了邹敏德的书法创作——认识与把握中国古文字的本质,遵循篆书的线条意识与结构尊严。
学习篆书,先要认清程式化的文字美学规则。但是,仅仅认清篆书的程式化是不够的。尤其对书法家来讲,熟知、领会了篆书的字形特点,还不能实现书法创作的艺术理想。一切艺术都是感性的,他对创作主体与作品风格的个性化要求十分强烈。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个性的艺术创作,只能产生没有个性的作品,而没有个性的作品,当然是平庸的作品。
邹敏德深明此理,他投入大量的时间研究《说文解字》,培养自己识读和理解篆书的能力,奠定了篆书创作的基础。同时,他又临池不辍,感知毛笔的弹力与线性,日积月累,形成了篆书书写的艺术意识。邹敏德并不追求篆书的古厚苍茫,尽管不否定自己在陈初生、丛文俊、王友谊诸贤的篆书创作中领略到某种风采,但,他还是尊重自己的心性,把自己对古文字的理解,化成篆书创作的文化动力。在他看来,篆书这种古老的文字是与人类的童年相辅相生。尽管那一时期的统治者并不天真,文字却如水一样的澄澈。我们在现代工业社会里书写篆书,仅仅去遥想皇权的威仪,道统的严禁,而不去感受人类童年的率真、自由、宁静、淳朴,怎么能把篆书写好。邹敏德的可贵之处正在这里,他倾听山野之风,吸纳清新之气,笔端又牢牢维系远古精英的思想表述,线条生动,墨色干湿有度,其作品洋溢着青春生命的情感和诗一样的风韵。
就邹敏德的书法创作而言,从美学的角度概括,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成就:
一是追求书法艺术规律又超越了这个规律。对邹敏德来说,传统在他的创作中变成了一种艺术的底蕴。就小篆本身来说,最容易让人欣赏到书法的美,但它不是单一的美,是和合的美。
邹敏德的书法以纯熟的创作方式创造了“书”与“法”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康德所说的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
邹敏德又擅长行草书,观瞻他的行草书,令人生出是纯粹的感觉,这是缘于他从内心上把握住了行草书的精神,尽管在具体作品中不全是纯粹的行草字构,但艺术精神则与行草书一脉相承。邹敏德的行草书气象峥嵘,线型劲爽,有峻拔之势。刘熙载论书曰:“用笔者皆习闻涩笔之说,然每不知如何得涩。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期不期涩而自涩矣。”邹敏德作书最谙疾涩之妙,他行笔速度徐疾相生。然疾中有涩,疾涩之法的奥义,就在乎将顿挫的美感和飞动的气势结合起来。疾与涩,顿挫与飞动,就是矛盾的,而邹敏德可谓是化解矛盾的高手,无论是逆向取势,还是疾中求涩,都是将矛盾的双方完美统一了,并且在这种统一中张扬了各自的特点。邹敏德的字在这种矛盾张扬中被激活了,深具“涩发春蚕食叶声,沉雄古拙自然生”的意韵。
二是追求书法艺术创作中的大美学观。老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邹敏德的书法艺术表现了这样的大美,并把这样的美在创作中推向了“鹤顶”,创造了极致之感。在他的书法创作中,包括创作的主题、内容、纸张的选择、颜色的搭配都显然不是情感单纯的排遣,而是将郁结于心而喷薄欲出的内在情感过滤、纯化,注入经过提炼而仍然蕴含着原创野性的线条之中。在作品创作中体现出使人佩服的情智合一的操控能力。鲁迅有言:“情感正烈的时候,不宜做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邹敏德能悟入澄明虚境之意,大开大合自由地驰骋于三维空间,傲岸不随人后,企图将自己的作品推向“诗美”之极致。他用静穆的篆书和奇崛的行书作品,全盘呈现出他书法创作的志趣。
三是从邹敏德的行草作品中,能深深体会到线条是艺术生命灵魂的物质载体。他继承张旭“心藏风云”的大草精神,不效时流,不随野俗,让翻飞的线条遒劲超迈,如海中神鳌、飞天游龙,以彰显行草的深奥奇变。垂藤樛盘的缭绕线条最需要沉实而灵活,否则死蛇挂树毫无生气。苏东坡谓:“草书难于严重”,邹敏德是通过涵泳篆隶去增加线条的厚重宏肆,力求酣畅淋漓、沉实而空灵,除沉滞重浊,时不时添入笃实的用笔以增加古拙的气韵。
邹敏德不是纯书斋中的书法家,他更是那种“独善”与“兼济”并重的充满真情的艺术家,所有与他接触的人都能激起一种向上的情绪,仿佛自己也被点燃,但他又是以出世之精神积极投入社会的。他绝不追求不实际的所谓“隐”,就是不切实际的文人生活对他也不适合,他的身上有一种向上的人格魅力,这是一种少有的可贵的艺术家品格。没有这种精神,进行书法创作是不可想象的。孟子曰:“深造”、“自得”、“左右逢源”。明项穆感于此言说出:“至诚其志、不息其功、将形若明,动一以贯万,变而化焉,圣且神矣。意,此由心悟,不可言传”。邹敏德善啃书本,从善如流,定会参透书艺的玄机,达到“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的左右逢源、圣且神矣的境界。
我一直认为当代的艺术欣赏、鉴赏判断缺乏标准,如果在实用审美惯性中或套用连一些人自己也不知从哪里听来的有关写字的笔法的只言片语,或硬搬进连这些人自己也不明白的西方什么主义,那么,书法艺术只能处于任凭蹂躏的可悲状态,既谈不上传统,也谈不上创新。这既是书法批评的缺位,也是书法话语权的错位。
对书法艺术的认识,有时受到时代的限制。孙过庭撰写《书谱》的时代与张旭怀素狂草诞生的时代相差半个世纪,假设孙虔礼象研究钟张二王一样研究过张旭怀素,他还会坚持“尽善尽美”的书法标准吗?我相信,他一定会和张怀灌那样强调“智则无涯,法不固定”。智慧比法度更重要,智慧有无限的创造力,法度只是一时一事的,是可变的。书法创作宏观思考很重要,需要大智慧。如果斤斤计较每个个体造型的完整性,必然导致整体的平淡无奇,有碍整体的完整性构成。笔者深信,丰富的人生阅历、对文字艺术执著的追求,必将促使邹敏德对书法创作的创新能有不断地突破,不断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作者系原中国书协副主席,教育委员会主任、篆刻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文史馆言恭达艺术研究院院长)

附:邹敏德书法篆刻作品三件http://s7/mw690/003IpsBqzy7dEtdUe3A06&690 大道无疆——邹敏德的书法艺术" TITLE="言恭达:涤除玄览  大道无疆——邹敏德的书法艺术" />

http://s6/mw690/003IpsBqzy7dEtgQSm975&690 大道无疆——邹敏德的书法艺术" TITLE="言恭达:涤除玄览  大道无疆——邹敏德的书法艺术" />
http://s16/mw690/003IpsBqzy7dEtjlmmb1f&690 大道无疆——邹敏德的书法艺术" TITLE="言恭达:涤除玄览  大道无疆——邹敏德的书法艺术" />

(邹敏德,字钝之(顿知),别署得堂,号双栖子、三区游民。1962年5月生于湖南邵东,1981年入伍。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广州市天河区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岭南诗书画会会长、天河书画院副院长、广东省文史馆书法院特聘创作员、双栖印社社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