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跃东:繁华尽在孤独中

分类: 文学研究与评论 |
一个人做一件事情需要安下心来,如果一辈子做那么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才情,而是安静的持久力。写作需要安静,安静了才能笔随心动,但一个人就此孤独下来了。二十多年的书写摸爬,我尽在孤独中,有时山穷水尽,有时阡陌交错,想要抵达一个地方,却越来越不知道走路了。这个时候人更加孤独了,怕要在迷茫中消失了。路途对一个写作者竟是如此的重要,谁也不敢放弃寻找!
冬日的一天,我到市里的书城转悠。书城书少,很少能给我带来心动,但却发现一本韩少功先生的新书,《孤独中有无尽的繁华》,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的。书名低眉,把我吸引住了,这是我一直渴望出现的一种生命境象!我对韩少功先生一直是关注的,好像他最近没有写作长些的文字,这是一本什么书呢?打开一看,才知是他散文小说的旧作选集,好些篇章我都熟悉,觉得这本书不必买。
我的反应是正确的,因为韩少功先生在序言里也说明了:内容选自笔者此前的《山南水北》《马桥词典》中的小说和散文,已经熟悉那些作品的人大概不必再耗费时间。即然是旧作选集,为什么还写一篇新的序言,一般有序言说明作者很看重;要说是广告词,他又坦承了都是旧货,请读者不必重复。现在很多书新瓶装陈酒,搞个新书名蒙人眼球,我为韩少功先生的坦承产生了尊意,便把书翻了下去,了解一下选了哪些篇章,有什么倾向,一本新书总有存在书意吧!
书分五章,章名是《我在湖边落草》、《生存是一种平庸的神圣》、《沉默是对喧嚣的抵抗》……一看便觉养眼润心,视界开阔。韩少功先生的写作生活是原生态的,他2006年出版散文集《山南水北》,记录了从那几年起他从都市落草故乡洞庭湖边的日子和心迹,尽现湖光山色和耕种快意。他写道:“在葬别父母和带大孩子以后,我与妻子带着一条狗,走上了多年以前走过的路……经历三十多年的白天后,我进入了真正的夜晚。”韩少功先生返朴归农的耕读方式,为当时的文坛带来了一股新风,作品被誉为是挑战思想意识主潮的另类心灵报告,很多人受其影响,转入对自然的关注和写作。
然而,韩少功先生是孤独的,身处泥土尘埃,他没有停止过思考——对表达方式的探索,寻找最贴近时代人心的艺术式样,不甘重复自己的经验,总是用鲜活的文本来印证自己的想法,比如他前几年的《日夜书》。有人说,韩少功这么做,是等着一个大奖,以期得到文坛对自己的终身肯定。得奖当然是好事,可他至今没有得到过这个大奖,但他作品的分量是否因此而发生变化?韩少功仍是韩少功,较之同时代得奖的作家,谁能说他的艺术探索精神和文学贡献逊色他人?
韩少功自己说:“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所以,我觉得不必去说写作是为什么的大话了,反正这十几年,他一直安静地生活在农村,安静地书写,走自己的路。存在就是真实,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这是很难做到的。也许,《孤独中有无尽繁华》这个书名就是他心境的凸显。我看到封面上有个题记:独处是一种修行,自在中另有风景。心里如果不通透,眼前岂有繁华?
我想起了一句话,说艺术家越孤独就越优秀,有点绝对,但也指出了艺术修为的道途。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挑战孤独极限的过程。有人经常揶揄,说写作简单轻松还得稿酬。你可去试试,十天搜肠刮肚是什么滋味。马尔克斯以身说教,写作要有面对百年孤独的毅力。可我才经历了多久,就觉得茫然了……
手里的这本书,渐渐放不下了,我决定把它买回去,放到书架最显眼的地方,一抬眼就能看到书名及封面上很多窗户里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