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1 老师对孩子有偏见怎么办(第2稿)
(2017-08-02 22:18:18)分类: 家庭教育 |
老师对孩子有偏见怎么办
【聚焦问题】
玲玲从小活泼好动,爱玩爱闹,说话叽叽嘎嘎,像个疯丫头。自从上了小学后,玲玲父母不少被老师“投诉”,他们也想了很多办法去影响和改变玲玲,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父母的努力,她有了很大进步。虽然还是好动,但学会了控制自己,尽量做到了不影响别人。在父母鼓励下,四年级时决定参加班干部竞选,希望通过做纪律委员进一步改变自己,做一个文静女孩。
开学第一天,玲玲垂头丧气回到家把自己关在房间。妈妈做好饭,叫她吃饭却不开门,这时才发现她有点不对劲。妈妈关切地走到玲玲身边,“怎么啦,玲玲,今天是不是不开心啊?”
这时玲玲终于忍不住了,扑进妈妈怀里直流眼泪。经过好一番安抚,玲玲才平静下来,断断续续说了事情原委。原来今天选班委,玲玲在演讲时,明确说明了自己参加竞选的目标,一是为了更好地约束自己,促进自己成长;二是愿意为建设更好的班级出一份力;同时还保证自己会以纪律委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好工作。没想到最后还是得了零票!班里的同学都说玲玲平时自己太好动总停不下来,自己都管不了自己,肯定不能做好纪律委员。更令玲玲伤心的是,没想到班主任和同学们的看法一样,还叫玲玲以后严格要求自己,尽量文静一点,别影响班级纪律。
妈妈特别心疼,一边轻拍玲玲的背,一边说:“妈妈知道你受委屈了……”妈妈的话还没说完,爸爸忍不住抢着说:“就是,我们玲玲是好孩子,我们才不希罕那个什么臭纪律委员,老师和同学都对你有偏见,既然这样,下次叫我们玲玲做,我们都不要做!”
面对老师对孩子产生的偏见,父母应该怎么办?
【行为分析】
玲玲竞选班委,因同学对她有偏见,得了零票;因老师对她有偏见,不但没有得到安慰与鼓励,反而得到“语重心长”的提醒。老师这种偏见不利于玲玲的进步。老师既没有看到玲玲多年来的进步:虽然还是好动,但她学会了控制自己,尽量做到了不影响别人;也没有看到玲玲的美好希望:通过做纪律委员来进一步改变自己,做一个文静女孩。因而白白错失了一个鼓励与锻炼玲玲继续成长的好机会。
面对老师对玲玲的偏见,玲玲的妈妈很伤心觉得孩子受了委屈,这导致玲玲觉得更委屈,这样不利于玲玲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偏见。爸爸的态度也有问题,叫孩子“不希罕那个什么臭纪律委员”,告诉玲玲既然“老师和同学都对你有偏见”,那就“下次叫我们玲玲做,我们都不要做!”玲玲爸首先引导孩子逃避问题,不着眼解决问题,赌气是面对问题的错误态度;再给孩子提供了错误的解决问题模式——今天不让我做,明天我拒绝做。
玲玲面对老师和同学的偏见把自己关在房间伤心,连饭都不想吃,当妈妈询问时她直流眼泪。她没用过激行动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很好。在妈妈的询问中,她用语言向爸爸妈妈诉说自己的伤心事,做得不错。但是面对老师的偏见,她不知道怎么办,觉得特别无助,特别希望有人来帮帮她,可惜的是她爸爸妈妈没能给予正确的引导。
【改进方法】
一、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受到的偏见。
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偏见,作为父母,第一感觉为孩子难受,鸣不平,接着会对老师有看法,甚至愤怒,巴不得立即找老师理论一番,给孩子讨个公道,都可以理解,但不利于解决问题,因为这只是在宣泄情绪。作为玲玲父母,首先要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用积极态度想办法。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老师对孩子有偏见这种现象很普遍;接着可以假设老师对孩子的偏见并非故意,而是事出有因;再通过各种方法了解老师对孩子产生偏见的原因及具体表现;然后站在老师的角度想想老师希望我们家长如何去解决这件事以达到双赢的结果;最后循序渐进解决问题,消除偏见。
二、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偏见。
老师和同学的偏见,特别是老师的偏见,不但令玲玲伤心不已,而且让她束手无策。这个时候父母必须站出来引导她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偏见。首先引导她正确宣泄自己的情绪,如果想哭就让她哭,想画就让她画,想砸枕头就让她砸枕头……原则是保护孩子,别让孩子用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方法宣泄情绪就行了。
接着,引导孩子诉说自己遇到的事情,此时重在倾听,可以用“嗯”“我知道了”“你做得不错”“你一定很难受”“然后呢”等,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理解与支持自己的,进而觉得这件事并没有自己想得那么严重。
第三步就是要给玲玲正确的处理办法。如可以引导玲玲去发现老师和同学对她产生偏见的原因,并且找出具体的原因;再引导玲玲从原因出发,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鼓励她化想法为行动,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逐渐消除老师的偏见。在这,若能制定行动计划,及时反思总结,玲玲会越做越好。
三、家校合作消除对孩子的偏见。
当玲玲和她的爸爸妈妈都能正确看待老师的偏见后,就该聚焦解决问题消除偏见上了。因为是老师对玲玲有偏见,消除偏见的核心在于老师。这需要家校好好合作才能达成。
玲玲的爸爸妈妈要主动走出第一步,可以和老师就玲玲这一次落选的事与进行一次深入沟通,让老师知道玲玲为这一次竞选所作的努力与真实感受;同时用具体事例告诉老师自己和玲玲近几年为了进步所作的努力及取得的进步;然后表达玲玲想继续进步的愿望,请求老师帮忙,亲密合作助其成长。接下来,坚持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帮助玲玲不断进步,直到她能完全自控,既不影响自己,也不影响他人。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指导孩子主动表现自己的进步,让老师和同学看见自己的努力与改变,才能逐渐消除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