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品味时事解读 |
日本与美国、安倍与特朗普的关系其实正在发生质变,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我们不再是我们,我们依然是我们。”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30/84dbacbaaca34a8f93ee02ee5dd3ce45.png
6月28日,特朗普与安倍进行会谈,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尽早完成经贸方面的谈判。场内的事,美方往往在场外施压。不过,特朗普把“美日安保条约”作为筹码还是令日本人不是滋味,这实际上是一种勒索和欺诈。安倍没有退让的空间,不可能在汽车和农业领域做出突破底线的让步。
企图用安保来抹平逆差,白宫令东京方面深感焦虑。在经贸方面不可调和的矛盾令美日越走越远,但在安保方面的共同利益又令美日深度捆绑在一起,这种关系能够维系多久?恐怕安倍心里有数。尽管他再次为特朗普准备了大礼,试图通过在“票仓州”扩大投资来讨得特朗普的欢心,但毕竟日本的钱包也有底。
美国不再重申对日本的安全承诺,也逼迫安倍寻找后路。
普京透露,日本将为俄罗斯在北极的液化天然气项目(LNG-2)投资近30亿美元(约合206亿人民币)。这无疑是一份重礼。双方还讨论了和平条约及继续推进共同开发“南千岛群岛”等问题。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30/935540b37b324bd9909b72063311f074.png
这个讯息并不简单。俄罗斯为了与美国争夺天然气市场的份额,正在加速扩大液化天然气(LNG)的生产规模。莫斯科的战术是,扩大对亚洲市场的出口,对抗持续增产页岩气的美国。2018年俄罗斯总共出口了1830万吨LNG,其中70%出口到中日等亚洲国家。俄方计划到2035年将产量提升到现在的500%,至少达到1.2亿吨。而北极是这一计划能否实现的关键。2017年俄罗斯在北极的首个基地投入运营,年产量达到1740万吨。第二个基地“北极LNG-2”最晚将在2023年投产。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三井物产也为这个项目出资10%。在堪察加半岛的LNG转运基地也有日本企业参与。
在这方面,美俄之间的矛盾很尖锐,竞争趋于白热化,称其为“天然气之战”也不为过。一方面,美国降低LNG的成本,一方面又采取霸权手段打压商业对手,主要是占据欧洲市场30%份额的俄罗斯。特朗普为了增加美国LNG的出口,曾在北约峰会上公开威胁德国等盟友,还以损害安全为由向德国施压,意图令“北溪-2”管道胎死腹中,还考虑祭出新的制裁。但“北溪-2”管道的铺设进度已经达到60%,建成后每年将能够为欧洲多国输送550亿立方米天然气。
美国在欧洲方向对俄罗斯LNG严防死堵,日本却暗度陈仓。显然,在国家利益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日本在此时选择向俄罗斯靠拢,恐怕是基于3点考虑:
第一,再多的钱也换不来特朗普的彻底豁免,只会继续刺激他的贪欲。韩国是全世界第一个与美国修订自贸协议的国家,本以为能够令白宫满足,结果换来的是特朗普一轮又一轮的薅羊毛。日本当然看在眼里。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30/cdc21f74b05d4c66815fe995aaf21d0a.png
第二,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美国凭恃其超强实力走向单边主义。日本无法逆转,做再多也是无用功。
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峰会结束后发表的声明里提及保持市场开放、实现自由公平的投资环境等,却没有至关重要的“反对保护主义”。
李显龙6月29日不无悲观地指出:与其说这个宣言是共识,毋宁说是一种辞令,不过是体现了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实际上并未在核心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也没能为解决争端和摩擦建立有效的机制。特朗普已经自顾自走上了“美国优先”的路。
第三,日本需要南北兼顾。往南看,东京方面起初希望能够借助“印太战略”扩大影响力。譬如美日印澳4个国家所组成的“四边机制”初具雏形,也进行了3次对话。法国也想在“印太战略”里插一脚,提出了所谓的“巴黎-新德里-堪培拉”轴心的概念,英国则要重返印太。但日本的目的其实比较简单,就是希望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坐收渔利,现在看来却越来越跑调。
因此,最先提出“印太战略”的日本已经在2018年11月悄然将其改为“印太构想”,目的就是不希望引起东盟和东方大国的疑虑。日方的解释是,战略一词容易被误解为充满对抗色彩和军事意图。在亚洲最大的2个经济体从竞争走向协调的背景下,日本也在努力顺应趋势。在16国参与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APEC(亚太经合组织)两个圈子里,安倍都主张构建亚太自贸区。
为了自身利益,日本并不愿意完全配合美国的战略部署,成为指挥棒下的跟班。印度其实也已经反应过来,将“印太”定义为地理概念。东盟则希望在印尼的主导下,谋求印太地区的主导权,促进多极化的形成。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30/0fac698bca334bebb74d8e6a7b47679c.png
日本向俄罗斯靠拢,除了能源方面的考虑外,也是对美国的一次软警告。任何国家、任何人都有尊严,安倍亦如是。有意无意中,特朗普把安倍视作奴仆,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践踏日本首相的面子。即便再能忍,安倍也不会放过反击的机会。向美国的竞争对手投资,就是给白宫一点颜色看看。如果不对日本好点,那么再牢固的盟谊也会溶蚀。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30/84dbacbaaca34a8f93ee02ee5dd3ce45.png
6月28日,特朗普与安倍进行会谈,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尽早完成经贸方面的谈判。场内的事,美方往往在场外施压。不过,特朗普把“美日安保条约”作为筹码还是令日本人不是滋味,这实际上是一种勒索和欺诈。安倍没有退让的空间,不可能在汽车和农业领域做出突破底线的让步。
企图用安保来抹平逆差,白宫令东京方面深感焦虑。在经贸方面不可调和的矛盾令美日越走越远,但在安保方面的共同利益又令美日深度捆绑在一起,这种关系能够维系多久?恐怕安倍心里有数。尽管他再次为特朗普准备了大礼,试图通过在“票仓州”扩大投资来讨得特朗普的欢心,但毕竟日本的钱包也有底。
美国不再重申对日本的安全承诺,也逼迫安倍寻找后路。
普京透露,日本将为俄罗斯在北极的液化天然气项目(LNG-2)投资近30亿美元(约合206亿人民币)。这无疑是一份重礼。双方还讨论了和平条约及继续推进共同开发“南千岛群岛”等问题。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30/935540b37b324bd9909b72063311f074.png
这个讯息并不简单。俄罗斯为了与美国争夺天然气市场的份额,正在加速扩大液化天然气(LNG)的生产规模。莫斯科的战术是,扩大对亚洲市场的出口,对抗持续增产页岩气的美国。2018年俄罗斯总共出口了1830万吨LNG,其中70%出口到中日等亚洲国家。俄方计划到2035年将产量提升到现在的500%,至少达到1.2亿吨。而北极是这一计划能否实现的关键。2017年俄罗斯在北极的首个基地投入运营,年产量达到1740万吨。第二个基地“北极LNG-2”最晚将在2023年投产。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三井物产也为这个项目出资10%。在堪察加半岛的LNG转运基地也有日本企业参与。
在这方面,美俄之间的矛盾很尖锐,竞争趋于白热化,称其为“天然气之战”也不为过。一方面,美国降低LNG的成本,一方面又采取霸权手段打压商业对手,主要是占据欧洲市场30%份额的俄罗斯。特朗普为了增加美国LNG的出口,曾在北约峰会上公开威胁德国等盟友,还以损害安全为由向德国施压,意图令“北溪-2”管道胎死腹中,还考虑祭出新的制裁。但“北溪-2”管道的铺设进度已经达到60%,建成后每年将能够为欧洲多国输送550亿立方米天然气。
美国在欧洲方向对俄罗斯LNG严防死堵,日本却暗度陈仓。显然,在国家利益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日本在此时选择向俄罗斯靠拢,恐怕是基于3点考虑:
第一,再多的钱也换不来特朗普的彻底豁免,只会继续刺激他的贪欲。韩国是全世界第一个与美国修订自贸协议的国家,本以为能够令白宫满足,结果换来的是特朗普一轮又一轮的薅羊毛。日本当然看在眼里。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30/cdc21f74b05d4c66815fe995aaf21d0a.png
第二,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美国凭恃其超强实力走向单边主义。日本无法逆转,做再多也是无用功。
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峰会结束后发表的声明里提及保持市场开放、实现自由公平的投资环境等,却没有至关重要的“反对保护主义”。
李显龙6月29日不无悲观地指出:与其说这个宣言是共识,毋宁说是一种辞令,不过是体现了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实际上并未在核心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也没能为解决争端和摩擦建立有效的机制。特朗普已经自顾自走上了“美国优先”的路。
第三,日本需要南北兼顾。往南看,东京方面起初希望能够借助“印太战略”扩大影响力。譬如美日印澳4个国家所组成的“四边机制”初具雏形,也进行了3次对话。法国也想在“印太战略”里插一脚,提出了所谓的“巴黎-新德里-堪培拉”轴心的概念,英国则要重返印太。但日本的目的其实比较简单,就是希望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坐收渔利,现在看来却越来越跑调。
因此,最先提出“印太战略”的日本已经在2018年11月悄然将其改为“印太构想”,目的就是不希望引起东盟和东方大国的疑虑。日方的解释是,战略一词容易被误解为充满对抗色彩和军事意图。在亚洲最大的2个经济体从竞争走向协调的背景下,日本也在努力顺应趋势。在16国参与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APEC(亚太经合组织)两个圈子里,安倍都主张构建亚太自贸区。
为了自身利益,日本并不愿意完全配合美国的战略部署,成为指挥棒下的跟班。印度其实也已经反应过来,将“印太”定义为地理概念。东盟则希望在印尼的主导下,谋求印太地区的主导权,促进多极化的形成。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30/0fac698bca334bebb74d8e6a7b47679c.png
日本向俄罗斯靠拢,除了能源方面的考虑外,也是对美国的一次软警告。任何国家、任何人都有尊严,安倍亦如是。有意无意中,特朗普把安倍视作奴仆,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践踏日本首相的面子。即便再能忍,安倍也不会放过反击的机会。向美国的竞争对手投资,就是给白宫一点颜色看看。如果不对日本好点,那么再牢固的盟谊也会溶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