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品味观天下
品味观天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1,732
  • 关注人气:4,7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克兰“动力沙皇”或与中企联姻?嫁妆是航空发动机生产体系

(2019-03-11 10:11:19)
分类: 经济评论
2月21日,据乌克兰基辅邮报报道称,中国最终将成功收购乌克兰“动力沙皇”马达西奇公司。3月5日,乌克兰zanoza网站发布了一篇名为“中国人得到马达西奇公司控股权,计划同俄罗斯签订合同”的报道,消息一出,便引起了乌克兰众多媒体的极大关注。(品味观天下微信号:pinwei--168)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0739ea746db64313ab90146a585f2f54

该报道称,中国与俄罗斯即将签订新一代重型直升机的“世纪大合同”。该重型直升机将选用由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生产的目前世界最大功率涡轴发动机D-136作为动力系统,而中国的一家企业已经获得了马达西奇公司的控股股权及关键技术,这对中俄的联合项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文中提到的这家神秘的中国公司,是一家名为北京天骄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天骄航空)的公司。通过2015年至今,在天骄航空发布的信息及媒体对其的报道中发现,这家公司与乌克兰马达西奇的姻缘其实很早就结下了。
通过天骄航空参加历届航展发布的信息中了解到,2015年2月,天骄航空与马达西奇公司、乌克兰南方设计院、伊夫琴科-前进设计局共同签署四方合作备忘录。同年5月,天骄航空与马达西奇公司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在中国建设航空动力产业基地。
在2015年9月,在天骄航空参加北京航展中发布的信息中获悉,这是双方首次同台亮相北京航展。
2015年12月,大公网、搜狐财经等媒体发表报道称,天骄航空与重庆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天骄航空动力产业基地已于年底开工建设,基地以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为主线,产品规划涵盖涡轴发动机、涡桨发动机、涡扇发动机、桨扇发动机和民用燃气轮机等多型号产品,这些产品对于中国来说,无一不是紧急需求的,这也是为何当时中国航空迷对此如此喜出望外的原因了。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431b6c5b590e458bb3181b4aeda65f2b

2016年11月1日,天骄航空与马达西奇同台亮相珠海航展,据科技日报、网易航空等媒体报道称,这是双方在珠海航展上的首次亮相。
乌克兰驻华大使馆官网于2017年5月15日发布的新闻,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库比夫当天专程访问了天骄航空。
同年6月2日,根据乌克兰驻华大使馆官网新闻报道,乌克兰驻华大使焦明访问天骄航空动力产业基地;
两周之后的6月19日,媒体报道在第52届巴黎航展现场,天骄航空与马达西奇股份联合展出了双方合作的多款发动机产品,这世两家企业首次亮相中国之外的国际航展上。
2017年6月26日,一则名为“3000名乌克兰航发技术人员携带家属移民重庆”的消息近日在网上流传,再次让天骄航空这家公司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但之后又有媒体表示,这则消息为不属实报道。
正在公众以为中乌航空合作顺风顺水之时,9月17日,据乌克兰媒体报道,该国法院下令冻结一家中资公司天骄航空在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所占的股权,在该消息爆出两天后,9月19日的北京航展中,环球网、中国民用航空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称,天骄航空与马达西奇签署了《TV3-117VMA-SBM1V系列及其改型发动机批产和大修授权合同》以及《MS-500V发动机合作研制补充协议》两份合同。
2017年9月19日,通过北京航展现场天骄航空展台发布的信息得知,天骄航空动力产业基地一期顺利完工,具备了发动机总装试车能力,并且双方合作的第一款产品TV3-117系列发动机在重庆基地点火试车成功,而该系列发动机正是我国装备量最大的米-8直升机的心脏。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d5fcf013603c4d249d1887e4405228c1

2018年4月11日,科技日报以“马达西奇与中国要永远合作下去”为主题发表报道。通过了解,2018年4月4日,多家国内媒体走访了马达西奇公司。
2018年11月6日,天骄航空与乌克兰马达西奇再次联合亮相珠海航展,并展出了4款航空发动机,据参考消息、中国日报等媒体的报道称,天骄航空展出的4款航空发动机其中一款名为MS-500V-S的涡桨发动机是双方最新研制成果,可作为无人机及通航飞机的动力。
而在2019年2月至3月期间,从乌克兰媒体发布的“中国人得到马达西奇公司控股权,计划同俄罗斯签订合同”等报道来看,天骄航空与马达西奇的合作即将取得成功,并且有很大可能性实现将乌克兰成熟的航空发动机生产体系转移到中国,进而快速提升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自主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