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瀚海狼山:为何北洋舰队的福龙号鱼雷艇屡次发射鱼雷,都未击沉西京丸号?

(2018-10-20 08:32:33)
分类: 军事动态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9487501720ae1711718


甲午大东沟海战中,有个细节让中国人遗憾了120多年,这就是激战中,北洋舰队的福龙号鱼雷艇连续发射多枚鱼雷,都未击沉日舰西京丸号!西京丸号是当时日本军令部长桦山资纪坐舰,此人相当于那时的日军司令!看到鱼雷来袭,桦山资纪已经闭眼等死,鱼雷居然全部从船底穿过!若能命中,西京丸号必然沉没,不但改写日方无一舰沉没的历史,还能击毙日方司令,甲午战史肯定会重写!(品味观天下微信号:pinwei--168)
鱼雷为何穿过敌舰船底而未爆炸?有人认为,西京丸号本身是用2913吨的民船紧急改装的军舰,吃水本身就比正规的铁甲巡洋舰浅,这可能是原因之一。
但瀚海狼山认为,更大的问题在北洋舰队进口的鱼雷本身上。
鱼雷是19世纪后期的1866年才发明的一种海战武器,虽然鱼雷和水雷的鼻祖都是中国人发明的,但是和近现代的海战用水雷和鱼雷毕竟有区别,两者的发火原理和所用炸药都不同,因此现代鱼雷的发明权还是英国人,此人姓WHITE HEAD,直接翻译就是白头,因此鱼雷也叫白头鱼雷。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9487500753d0b36d9eb


原始鱼雷并不是一开始就可以远距离射击舰船。最早的鱼雷作战,基本是自杀式的,也就是把鱼雷绑在一根长杆上,用人力或者人力驾驶的小型战船去主动撞击敌舰的船帮,引发大爆炸炸沉敌舰,但是往往去引爆的人也会同归于尽。为了能杀伤敌人而保存自己,才发明了远距离可以“游”到敌舰附近,然后撞击敌舰船壳引发爆炸。
从这个意义上就知道,鱼雷其实是游向敌舰,而不是和炮弹和反舰导弹一样“飞”向敌舰的。从最古老的直航鱼雷,到最现代化的双平面制导鱼雷,其实雷体本身的比重都是和海水差不多,这样鱼雷发射出去,不会立即浮出水面,也不会自己主动下沉。这样的鱼雷才可以适合反舰。1894年9月17日的大东沟海战时,白头鱼雷的发明才28年,技术还很不完善,鱼雷发射出去后,基本不会主动变深度,更不可以调节深度,这些鱼雷在出口到中国前,就被厂家设定了航行和命中深度,北洋海军并不能调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认为这些鱼雷根本就没有什么设定深度,因为当时的技术很难达到这个程度。要精确操控鱼雷的方向和深度必须用到陀螺仪,但是陀螺仪首次装上鱼雷,已经是1899年的事情,是大东沟海战5年以后了。
这样一来,鱼雷发射出去后,能不能直接命中敌舰,只有天知道。西京丸只是一艘不到3000吨级的舰艇,吃水很浅,福龙号发射的鱼雷屡次从船底穿过就不奇怪了。其实当时的鱼雷技术,在相互都运动中的舰艇之间互相发射鱼雷,命中的概率都和中彩票差不多。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99487498686265a7de37


整个甲午海战和后来的对马海战,鱼雷都基本没有命中过开阔洋面上运动中的舰船。鱼雷艇只有打击港口内停泊的不动的大型军舰,才能偶尔命中一次。鱼雷变得大规模好用,至少是二十年以后的一战时代了。在此之前的鱼雷战绩,都是微乎其微。在舰炮对轰为主的时代,鱼雷的高光时代还没到来,因此指望鱼雷在1894年就能扭转乾坤,是没有意义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