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养

(2018-09-19 08:53:15)
分类: 品味时事解读


你是否也遇到过以下不愉快的经历?
                                                
当你在茶馆悠闲地品茶时,有人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当你在餐厅安静地吃饭时,有人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当你在书店聚精会神看书时,有人大声嬉笑打闹......
                                         
在公共场所扯着嗓子大声喧哗,丝毫不顾及他人,是非常自私的行为。说话声音的高低,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梁实秋说,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
                                       
控制自己的音量,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个人的自我修行。
                                             

              
柔声细语,是最好的家风
                          
你最不能忍受的声音是什么?有人回答:
                            
只要是大声说话我都不爱听,因为我害怕。
                          
别人的音量一上来,我就下意识地想要躲,因为我脑子里萦绕的全是妈妈从小到大对我大声嚷嚷的情景。
                         
我一度怀疑妈妈不喜欢我,甚至讨厌我,不然为什么总是对我大声说话?
                                                                                                 
从父母说话的音量中,孩子能感受到父母是不是真的爱自己。大声吼叫、大声责骂,怎么能让孩子相信你是爱他的呢?
                                    
柔声细语,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风。
                                                          

                                             
胡适,与鲁迅齐名的一代大师,他说:“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胡适的母亲性子温和、宽宏大量,跟谁说话都是轻声细语,从没说过一句伤人心的话,即便吃了亏,也从没和人吵过一次架。
                                                                
胡适犯了错,母亲从来不在外人面前骂他一句、打他一下,而是到了夜深人静时,关上房门,心平气和地跟胡适摆事实讲道理,跟他说:“你要踏上你父亲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丢他的脸。”
                                                              
胡适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母亲的柔声细语,是胡适最好的言传身教。在他以后的人生中,与人起了矛盾和冲突,他都能不急不躁,温和化解。很多时候,温和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能抵御世界的诋毁和恶意。
                                                                  
大声说话,就像一把无情的利刃,刺伤了家人的心,让家人陷入不安和恐惧中。控制自己的音量,对家人温柔地说话,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开始,也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
                                                                   



说话音量,暴露了你的修养
                                                      
说话的音量,藏着一个人内在的素质和修养。
                                         
有些人嗓门大,方圆两三里都能听见他的吼声,生气时声嘶力竭地骂人,从骨子里透出缺乏教养和对他人的不尊重;而有些人无论遭遇什么都轻声细语,让人如沐春风。
                                     
依然记得一个视频,北京下暴雨,一名外卖小哥送餐迟到,低声下气给客户道歉,却被客户大声辱骂了三四分钟:
                                                       
“迟到这么久,你好意思吗?下雨封路跟我有什么关系?几句不好意思就完啦?你瞅瞅你长那样,什么玩意儿!我一定要投诉你。”
                                              
骂完,客户气呼呼地把外卖扔在地上,外卖小哥落魄地离去,让人看着十分心酸。
                                          

                     
说话的音量,是有温度的。粗声大气冷如严冬,寒彻人心;轻声细语暖如春阳,化解这世间的薄凉。
                                        
《小偷家族》里,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
                                         
祥太和妹妹一起去小卖部偷东西,妹妹偷零食时被小卖部的老爷爷发现了,但是老爷爷没有暴跳如雷,更没有大声责骂,甚至没有说破他们是“偷”,而是比划着他们偷东西时的专用手势,柔声地跟祥太说:“不要再让你妹妹做这样的事了。”说完送给祥太和妹妹两包零食。
                                            
柔声细语,就如春风化雨那般,拥有温暖人心的力量,往往比大声责骂更具劝说力。
                                       
深深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善意和温暖后,怎么还会继续对这个世界冷漠呢?从此,祥太的灵魂开始醒悟,开始思考偷盗是否是正确的。

说话的音量里,是能看见一个人的灵魂的,能让人感知你是凶恶还是善良,是狠毒还是温柔,是冷漠还是慈悲。
                                                


自古贵人声音低
                                      
蔡康永说:“讲话时最好自觉的降低音量 ,不光是因为太大声会吵到别人, 而是因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音量都控制不好,会让别人很难信任你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俗话说:“自古贵人声音低”,真正有底气的人,从不与人在音量上较高低,而是以真才实力服人。
                                           
有道是:“实墨无声空墨响,满瓶不动半瓶摇”,说话气势汹汹,咄咄逼人的,往往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用音量掩盖自己的心虚。
                                  
真正有底气有实力的人,待人说话从来是温文尔雅、轻声细语的,因为自信,所以无需张扬。
                                                  

                           
你说话的音量,就是你内心的样子,柔声细语,虽柔和却最有力量,能春风化雨,温暖这个薄凉的世界。
                                           
但你若说:我就是做不到轻声细语、温文尔雅,一遇上烦心事就能轻易被点燃,自己控制不住的就冲别人发脾气,每次事后都懊悔不已。
                                                 
怎么办?
                                            
也许你只是少一个倾诉的对象。
                                         
你将生活的压力一肩扛下,却在受委屈的时候忍气吞声,你的负面情绪锁在高压环境里不断积累,总有一天会爆发。
                                              
你不是咄咄逼人,你只是需要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
                                         
找一个人说出自己的心事和委屈,释放心里的压力。这个倾诉的过程能帮助你理清自己的思路,加上倾听人的安慰与鼓励,能够逐渐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减少自己一个人纠结的时间,从而改善情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