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裁,终究赶不上中国的布局!!

分类: 经济评论 |
抢占深海资源,终于走向全球第一!
陆地矿产资源逐渐耗竭时,海底矿产将成为最重要的来源。据估计,海底蕴藏有880亿吨稀土、10亿吨钴、3万亿吨多金属结核矿。
谁能提前掌握深海开采技术,谁就抢占了未来发展的先机!!!
福建省一家造船厂正在建造世界首艘深海采矿船船体,该船全长227米,可以在2.5千米深的海底作业,载重4.5万吨,能在海上连续作业5年多时间。
目前建造进展顺利,将按时完工,于2018年交付给总部位于加拿大的鹦鹉螺矿业公司,用于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域的采矿作业,鹦鹉螺矿业是第一个从事深水采矿的公司!
我们既然可以制造先进的深海采矿船,为什么不自己去开采呢?俗话说:“饭要一口一口出,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大了,咔,”
深海开采技术
面对海底这么多的矿产,我们可是没少花精力!
为了寻找矿藏,许多公司将目光瞄准了月亮,一家澳大利亚公司相信那里有珍藏的资源,可以运回地球。
2019年,还有一些公司计划将机器人送入深海,寻找海底矿藏。
陆地矿产资源越来越少,海底资源越来越吸引人,那里有金、有铜、有其它珍贵的沉积金属。
如果能够挖出来,就可以制造电子设备,甚至还可以制造医疗成像设备。
不过在深海挖矿可能会破坏海洋生物,毕竟采矿会用到机器人,会破坏生物的家,毁灭那些高度敏感的物种。
加拿大Nautilus Minerals公司准备将机器人派往海底矿藏丰富的地区,比如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的海底,那里的海水含有丰富的铜和金。
其它国家也不甘落后,国际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对世界深海矿藏进行监管,它已经批准25个国家寻找矿产。
德国GEOMAR-Helmholtz海洋研究中心地理学家、教授马克·汉宁顿(Mark
Hannington)说:“最近出现了淘金热。”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谁到深海挖过矿,不知道它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也不知道它会不会破坏深海物种。
虽然人类没有挖到深海矿藏,不过在浅海寻找钻石很久之前就开始了。
德比尔斯是全球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钻石矿业公司,它的许多钻石来自南非大陆架。
如果不能从海底挖到稀有资源,要满足人类的需求恐怕是不可能的。汉宁顿说:“金属的需求越来越大,在陆地获得金属的成本不断上升。”
美国地质调查所的地理学家詹姆斯·海因(James Hein)曾在报告中表示,要在陆地挖到矿藏,矿井越挖越深,事实上,陆地上储量丰富、品质卓越的矿藏已经早就在开采了。
海因认为,深海矿藏不太可能替代陆地矿藏,不过海底的确有大量的资源。
现在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开采?如何让开采更经济?
海底到处是岩石和沉积物,它们经过几百万年才堆积起来,在深海矿藏中有3种东西吸引了人类的注意。
第一种就是金属结核(Polymetallic Nodule),它藏在6000多米深的海底。海底有沉积物碎片,比如化石、鲨鱼牙齿,金属与碎片结合形成金属结核。
金属结核的大小和高尔夫球、足球差不多,里面有各种金属,比如镍、钴、铜、锂,我们都知道锂可以用来生产电池。
机器人收集金属结构还是比较容易的,只是运到海面比较麻烦。怎么办?用长长的管道将矿物运到船上。
第二种矿藏就是铁锰结壳,我们可以在400-5000米深的海底找到它。里面有钴、有稀有元素(比如碲),制造太阳能电池需要用到这些元素。
还有一种矿藏就是海底硫化物。
Nautilus机器人会在海底移动,选取沉积物,然后运输到地表。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深海水压很高,温度很冷。
整个过程大约是这样的:机器人在海底收集矿物沉积物。矿物利用“Rise and Lift System”运到船上,系统包括了泵,它可以将沉积物抽到海洋表面。
企业将矿物与海水分离,过滤之后的海水重新送到深海。矿物送到驳船,运到中国等国家,最终用来制造商品。
虽然深海资源开发有利于缓解目前陆上资源缺乏的困境,但是我们更应该从生态和未来的角度考虑,为子孙后代计,为人类生存计。
一、提前抢占制高点
1994年,国际海底管理局成立,代表全人类管理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截至目前,国际海底管理局已有168个成员。
我国于1996年以海底最大投资国之一的身份成为管理局第一届理事会B组成员,2000年获得连任。
2004年,在国际海底管理局第10届会议期间,我国又当选为理事会A组成员,即国际海底区域内矿物最大消费国组成员。
国际海底矿产的规则制度,和公海矿区的划分,基本都是在这一期间完成的,而这期间,中国是最有话语权的那一批!
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已经批准了20多份海底探索和采矿合同,涵盖数十万平方英里海域,中国得到的公海矿区可是不少。
早些年中国获得的公海矿区
东太平洋,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资源矿区,放弃了二分之一。
西南印度洋,1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硫化物矿区,放弃75%。
西北太平洋,1000平方公里富钴结核矿区,放弃了三分之二。
好不容易得到的公海矿区为什么要放弃呢?
1991年,中国大洋协会在东太平洋获得 15 万平方公里的开辟区,马上开始勘探调查。
1999年,完成开辟区调查,弄清情况后,按照约定,上交勘察资料,放弃开辟区内50%区域的开采权。
“海洋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虽然有十几亿人口,但本着对全人类负责的态度,主动放弃了一部分矿区的开采权,我们建议对公海矿区划分有不同意见的国家,搁置争议”。
言下之意就是:吵什么吵,中国这么大,就只分了那么一点地方,我们说什么了吗,你们分的区域那么大,还有什么好闹的?
挑了好地方,还能以理服人,这一波操作,稳不稳???
今年中国五矿获得了东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帕顿断裂区多金属结核保留区内72740平方公里的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等勘探完,又会放弃一部分的!
深海采矿船制造现场
二、尽早完成技术储备
光有矿区还不行,还得有能力拿得到。中国要确保能源供应,发展经济。深入海底是一个必须解决的战略技术问题。
▶深潜技术应用于近海开采
中国的深海研究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自2010年投入使用,下潜深度达到7000多米。
2014年,中国的首艘水下采矿船开始在海南岛开采锆矿和钛矿。
深海采矿船制造现场
当时,大多数海底矿藏开采仅局限于浅于40米的海床,而这艘国产船舶可以在水下80米到100米的海底作业。
中国从没有海底矿产开采技术,一下超过世界平均开采深度两倍,没有早些年的潜水器的技术储备,想都不要想!
▶海底矿产资源的开采,离不开深海采矿船
深海采矿船是海上采矿生产支持与控制的母船,是深海矿物开采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水面支持系统。
深海采矿船制造现场
在其他深海项目上,中国也进行了大量投资。去年,中国成立了一个专家组进行深海多金属结核矿开采试验项目。
只要时机成熟,中国可以立马投入到深海开采中去!
三、深海采矿,时机并不成熟
▶环境保护问题
鹦鹉螺矿业公司作为世界第一家深海采矿公司,一直饱受环保人士的批评!
只有在技术进步到一定程度时,深海采矿才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中国不急于深海采矿,也是对全球环境负责的表现!
▶深海采矿是否盈利还未可知
深海区域远离大陆架,有的甚至在大洋深处。孤零零的一艘采矿船,一百多人,基本上与世隔绝,从事远洋运输的船员在海上待几个月,就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
深海采矿船制造现场
在这种情况下,采矿的效率究竟有多高?
以目前的技术从深海采矿的成本肯定是高于陆上矿产的,但是具体数值依旧没人清楚,这一切在鹦鹉螺矿业公司完成第一批采矿后就知道了!
如果该公司取得成功,我们就可以考虑开采国内缺乏的深海矿产了!
▶对鹦鹉螺矿业冷眼旁观
深海采矿船建造合同签订之后,我国船厂的设计师远赴赴澳大利亚参加鹦鹉螺矿业公司召开的采矿系统介绍及各系统运行风险防控会议。
进一步了解了采矿各作业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后期的设计打下基础。
我们没花一分钱就对世界上第一家深海采矿企业的采矿系统和风控系统作了个大致了解,等到我们设计自己的深海采矿船的时候就轻车熟路了。
而且还能借鉴它的系统设计一套适合我们的深海采矿系统!
与此同时,作为建造全球第一艘深海采矿船的国家,深海采矿蓬勃发展的时候,我们的造船订单还会少吗?
海洋面积超过了地球面积的70%,人类未来的矿产和能源需求很大一部分都要依靠海洋。
但是人类对陆上环境的破坏不能再加之于海洋,只有通过技术进步在海洋环境和人类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人类才能长远发展!
逐渐崛起的中国,未来会承担更多这方面的责任,对于不能可持续开发海洋的国家,我们会给予他们援助:放开海洋,让我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