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卓:我们需要6艘航母,辽宁舰已可上阵迎战

分类: 军事动态 |

据央视报道,近日,辽宁舰航母编队官员透露,中国航母编队在舰机融合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军事专家尹卓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辽宁舰编队的整体训练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已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从2016年12月20日起航,辽宁舰编队跨越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海区,穿越了宫古海峡、巴士海峡、台湾海峡。历时24天,2017年1月13日,由辽宁舰与多艘驱护舰组成的航母编队,顺利完成跨海区训练和试验任务后返航。报道指出,此次辽宁舰实现了走出第一岛链航行训练,跨海区开展航母舰载机战术训练、按航母典型作战编成组织全要素、全流程编队整体训练等多项历史性突破。
据辽宁舰航母编队司令员陈岳琪和舰载航空兵参谋长张叶介绍,今年1月,辽宁舰顺利完成了跨海区训练和试验任务。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天空中云层很低,不是飞行的好天气,但舰载机飞行员还是在辽宁舰上展开起降训练。虽然南海海域水文气象条件复杂,给舰载机起降训练带来了诸多挑战,但伴着起飞助理标准的放飞手势,一架架歼-15滑跃起飞冲向云层低垂的天空,中国南海上空首现“飞鲨”身影。
辽宁舰正式入列已四年,从最初的单舰动力适应性测试训练,到后来的舰载机起降训练,再到现在的航母编队出岛链训练,这对中国海军而言,无疑是质的飞跃。
尹卓介绍称,辽宁舰此次跨海区出岛链的远海训练成功实施了多项新训练项目:一是舰机融合训练,此次远海训练中舰载机起降训练与以往在东海、黄海的训练不同,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训练,包括夜间起降训练。面对巨大的风浪和尾部升沉,舰载机着舰难度非常大,但这种情况在战时却是家常便饭,这些训练使飞行员的个人技能提高到新的层次。此外,舰载机还与辽宁舰开展了战术协同训练,包括对空防御、对海攻击、编队飞行、与指挥所和属舰间的通信联络等,这些训练未来都可应用在实战之中。不仅如此,此次训练还进行了全编队的训练,过去辽宁舰编队的属舰在训练中的主要职责就是保护辽宁舰的安全,而此次则按照航母典型作战编队组织了全要素全流程的编队整体训练,这说明辽宁舰编队的整体训练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尹卓表示,目前辽宁舰还未形成整装作战能力,舰载机和舰载机飞行员的数量都并未达到整装作战的要求。不过,辽宁舰已经形成了初始作战能力,护卫保障系统雏形已具,若发生战争,完全可以上阵迎战,只不过飞机数量偏少、持续作战能力尚不是很强。

人民网北京3月21日电(邱越)据外媒报道,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大部分结构建造工作已经完成,预计将在今年年内下水。未来,中国的航母制造计划不会止步。军事专家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外媒的猜测不无道理,未来中国至少需要6艘航母才能满足作战需求,而且航母应该向大型化方向发展。
英国《简氏防务》报道称,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在涂完船底防污漆之后,下水前已经没有太多建造工作需要完成。船底防污漆涂抹工作的完成,通常是船只建造的一个重要节点,意味着这条船已经具备了下水的必要条件。
另据俄罗斯今日经济通讯社网站报道,中国第二艘国产航母将装备蒸汽动力装置,而非核动力装置。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将于2017年完工,第二艘或将于2021年完工,而且其排水量将更大,达到8.5万吨。俄罗斯军事专家指出,中国第二艘国产航母将成为中国海军舰队发展中的一环,与前几代相比,它是更复杂且技术含量更高的现代化航母。
俄媒还指出,中国第一艘和第二艘国产航母将前往南海,且中国的造舰计划不会止步。未来,中国打算拥有至少5艘处于战备状态的航母,而且后两艘将更大,在规格和战斗性能上更像美国航母。
军事专家曹卫东认为,外媒的猜测并不完全没有道理。中国的海洋疆界很长,而且面临着严峻的海上方向安全威胁,非常需要航母这样的大型作战平台,所以中国不应该止步于建造一两艘航母。核动力航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吨位要更大、作战能力要更强,要建造弹射起飞航母,让固定翼预警机上舰,如此才能更好地维护我国海上方向的安全。
军事专家尹卓表示,我军未来在东海、南海两个方向上都须有航母作战编队,而且航母作战编队则至少应是双航母战斗群。一般来说,至少需要3艘航母才能维持双航母战斗群。
如此算来,中国海军至少需要6艘航母才能满足作战需求。未来中国航母应该向大型化方向发展,须具备强大的信息化作战能力,同时,航母上一定要配备预警机、专用电子战飞机、固定翼反潜机等飞机,这样整个编队才能构成完整的作战体系。
想要实现预警机上舰则必然需要弹射起飞式航母,且最好是直接使用电磁弹射器,如今我国的电磁弹射技术已经成熟。至于何时建造核动力,则要根据我国核动力水平的发展情况而定。
着舰好比“刀尖上的舞蹈”
“刀尖上的舞蹈”被用来比喻舰载机飞行员在空间极度有限的航母甲板上着舰的高难度和高风险。世界范围内舰载机的训练代价都非常高昂,美国海军从拥有舰载机到今天已经牺牲了上千名飞行员,前苏联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航母时也付出了150多位舰载机飞行员的生命。
张叶:舰上最大的风险就是安全问题。环境很恶劣,甲板面很小,而且要求很高,如果出现损失,就不是一架飞机的问题,可能会危及到舰面好几千人的生命安全,所以说必须要准。这种煎熬,别人排解不了,只有靠你自己,还是要靠自己琢磨,等到问题克服的时候,自己心理上的压力一下子就减轻了。
遇到问题时 感觉“很折磨人”
舰载机飞行员与一般飞行员的区别在于,需要飞行员在复杂的大洋环境下完成正常起降。所以,舰载机飞行员的素质和技术要远远高于一般飞行员。
张叶:最艰难就是在起步初期,航母甲板只有正常跑道的十分之一不到,宽度正常跑道的一半都不到,而且着舰点就是四根索缆,这要求飞机每次都要很准确落到点上。要达到这种精准度,说实话,就像是对人的一种心理上的折磨。
当你克服不了一个问题时,这种感觉是非常折磨人的。等把这个问题突破了之后,技术上有小小的进步,自己就感觉很愉悦。然而,等到飞的时候,外界的环境变化了,新的问题又露出来了,就要继续想办法去克服。
第一次上舰 心情激动
在反复的心理素质的塑造过程中,张叶他们完成了所有考核,开始在辽宁舰进行第一次起降试验。
记者:还记得第一次上舰吗?
张叶:记得。起初心态很平和,在陆基怎么飞,我在舰上就怎么飞。飞机挂上索以后,就有一点小小的激动。下飞机以后,有很多人捧着鲜花在迎接我们,那种激动的心情,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感觉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保障安全 “航母style”也要改进
如果把航母比作一个人的话,舰载机就是航母的拳头。如何过好舰机融合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辽宁舰逐渐改变了原来陆基保障的思维。例如,为了更安全地实现舰机融合,当年被称为“走你”,火爆全国的“航母style”,已经被改进。

陈岳琪:我们考虑到引导员离飞机很近,也就是两三米的距离。飞机起飞的时候,高温的气流对引导员是有影响的。飞机喷出来的尾焰温度很高,能达到1800度。所以,现在的动作是三点支撑——手撑下去以后,头还要低下来,主要是为了防护。
出远门 辽宁舰启动远航
2016年12月15日,在渤海某海域,海军组织航母编队进行了实际使用武器演习,5天之后,航母编队再次解缆起航,驶向更远更深的大洋。
记者:这次等于是要出远门了。气候条件方面的准备,我虽然不懂,但是我知道冷热变化,对船肯定是有影响的,这个你们怎么做?
陈岳琪:冷热的变化,包括大风浪的航行,这个对我们的整个编队,就是个考验。这次由于碰到了大风浪,感受就很深了。飞机搞调运时,就要选择顺着浪、顶着浪,或是压着浪,保证调运的安全。


陈岳琪所说的风浪,实际上是深海当中的浪涌,浪涌的出现不仅影响辽宁舰的操控,更影响舰载机的起降。2016年12月24日,航母编队在东海某海空域开展全要素训练和试验任务。多批次歼-15舰载战斗机,从辽宁舰飞行甲板起飞升空,开展了空中加受油、空中对抗等多项训练任务。但是东海的风浪,也让所有编队成员不得不提高警惕。
打头阵 为大家带去信心
2017年1月2日,天空中的云层很低,不属于飞行的好天气,但舰载机飞行员要在辽宁舰上展开起降训练。云层低的时候,就不能用目视着舰,要用仪表着舰。这意味着,在着舰之前,飞行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看不到航母,只能按照仪表盘上的数字来飞。当天上午,航渡在预定训练海区的辽宁舰开始放飞歼-15舰载战斗机,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参谋长张叶,是那天训练的第一个飞行员。
记者:你毕竟是一个指挥层面的人,为什么要第一个进行飞行?
张叶:我想给大家做个榜样。
记者:带这个头会起到什么作用?
张叶:会给大家信心,这种条件下能飞。我会飞完之后告诉他们应该怎么飞,这样他们就会准备得更细,飞行得更安全。
着舰的感觉像是回家
伴着起飞助理标准的放飞手势,一架架歼-15舰载战斗机滑跃起飞冲向云层低垂的天空,中国南海上空首现“飞鲨”身影。几分钟后,张叶和战友们开始返航。
记者:在舰载机上从上往下看航母是一种什么感觉?
张叶:就像你离开太久了,回到家的感觉。飞机在空中的燃油是有限制的,我要尽快按照时间节点安全降落在航母上。这种感觉就像离家久的人,回家之前远远一望,看到我家在那儿。
舰上有十个餐厅 还有少数民族餐厅
其实,除了训练,辽宁舰上数千名官兵的生活也存在着一些挑战。例如,舰上有十个餐厅,可供数百人同时开饭,但是依然不够用。
陈岳琪:一开始运作起来就乱套了,2000多人,一拉铃大家出操,通道都堵住了。后来大家不断研究摸索,提出分流错峰,工作、休息、值班、就餐……大家都分开。
目前,舰上的人员由19个民族组成。10个餐厅中也有少数民族餐厅。
5858海里 辽宁舰完成远航
1月12日清晨,辽宁舰编队通过台湾海峡,继续开展后续任务。在台湾海峡航渡期间,辽宁舰及编队各舰艇科学组织,精心操纵,严格按照大型舰艇通过海峡的要求,加强值更执勤,确保了航渡安全。
经过台湾海峡后,辽宁舰一路北上,最终安全驶抵青岛母港。5858海里,陈岳琪、张叶以及所有编队官兵完成了这一任务艰巨,意义重大的远航,开创了我航母编队首次跨多个海区开展舰载战斗机战术训练,首次按航母编成组织全要素全流程整体训练,首次构建航母编队远海作战指挥体系和保障体系,为辽宁舰进一步形成战斗力打下坚实基础。
张叶:作为一个大国,必须要有一种自信。我现在有这个能力了,我就要给你展示,我能走出去。但我们不是好战者,我是在正常地进行例行性的训练和试验。
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辽宁舰,它的装备是人民海军从近海到远洋的标志。新的一年辽宁舰仍将承担着大量的试验训练任务,它也将为我国后续航母的研发建设装备提供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