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俄核弹列车重出江湖,“亚尔斯”多路出击难掩囊中羞涩

(2017-03-19 10:24:32)
分类: 军事动态
近日俄媒刊登一篇名为《“核弹列车”启程上路》的文章称“巴尔古津(Berguzin)”铁路机动导弹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向实战部署又迈进了一步。

Berguzin意为(贝加尔湖的)“东风”,是俄罗斯独立研制的铁路机动导弹武器系统,由莫斯科热工技术研究所(MITT)负责设计和制造,该项目于2013年启动,预计最快于2018年部署。俄战略火箭兵目前仅计划部署一个导弹师,包括5个铁路机动导弹团(每个团一辆导弹列车)。每辆导弹列车将装载6枚RS-24 “亚尔斯”固体洲际导弹。每枚“亚尔斯”导弹可装载4个分导式核弹头,一个铁路机动导弹师的总弹头数为120枚,这与苏联时期的老前辈SS-24铁路导弹师的弹头总数相等。(微信号:品味观天下)

 


图1.SS-24“手术刀”曾是战略导弹界的一朵奇葩

大家或许觉得机动部署方式生存力高嘛,增加公路机动弹比例和重新搞一种铁路机动弹都可以提高俄军核力量的生存能力。这其实是有前提的,目前能做到长时间无依托战略巡航的只有导弹核潜艇。不论是汽车还是火车,再怎么改进也难以马不停蹄的在路上跑几个月,车辆受不了,人也受不了。实际上导弹部队也和其他部队一样,根据不同战备等级采取相应行动。陆基核力量毕竟不是核反击的主力,每天浩浩荡荡的开动不但损耗装备还使敌人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核导弹部队的机动路线和范围。只有在战备等级上升到一定程度后,莫斯科和军队高层认为有必要启用导弹部队时才会拉出去机动。平时这些大家伙都在基地车库里呆着。

图2.战略导弹核潜艇是目前唯一实现不间断巡航的核力量

俄罗斯战略火箭兵部队的“制式车库”是一种钢结构简易建筑,屋顶可从中间分开便于发射车直接发射导弹。这种建筑的抗毁能力很差,导致静止状态下的发射车远比发射井要脆弱。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一个基地不会只停放一辆发射车,例如俄军的公路机动导弹基地通常是9辆车集中部署在一处,大当量核弹头可以一发摧毁9辆车/导弹。这跟摧毁一枚携带9个弹头的地下井部署导弹效果相当,丝毫体现不出机动导弹的优势,这种部署模式造就了另一种形式的“多弹头导弹”。“巴尔古津”将6枚导弹放在一列火车上更在事实上造就了一枚携带24枚弹头的导弹,这将是一个十分诱人的目标——敌人哪怕用10枚弹头打击一辆导弹列车也是值得的。

图3.发射车车库就是个简易钢架棚

如果机动起来情况会有改观,但还是不乐观。导弹列车在机动过程的安全性就难以保证。公路机动发射车可在几个基地之间辗转腾挪,只要选址得当、远离居民区,甚至基地之间的道路都可控制在禁区之内加以保护。外人根本无从知晓某时某刻导弹发射车在哪里。而导弹列车长年跑在民用铁路线上,不但增加了铁路调度部门的负担,还容易泄密。在视频侦查卫星大规模组网之前,“巴尔古津”的机动或许仍难以被侦查卫星发现并持续跟踪。但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社交网站的繁荣使得每一个偶遇导弹列车的普通人都可能成为泄密者。敌对国家的情报机构甚至都不用渗透铁路调度部门,单凭上网就能获知其机动巡航路线。这种和平年代积累的情报将在下一次大战中派上用场。



图4.随着智能手机、无人机的普及,军事活动的保密难度越来越大

除了铁路机动部署,“亚尔斯”还有地下井和公路机动部署方式。这也是俄罗斯首个通吃所有陆基部署模式的导弹型号。与前辈“白杨”M相比,“亚尔斯”不仅在弹头数量有区别,各种部署方式的占比也有差异。前者以井基弹为主,公路机动弹为辅;后者以公路机动弹为主,井基弹更像是试验部署。目前“白杨”M已经停产,随着“亚尔斯”的不断部署,俄罗斯陆基核力量将形成为以公路机动部署为主、地下井部署为辅的局面。

图5.发射车不动的时候生存力在各种部署方式中垫底

如前所述,公路/铁路机动的生存能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俄罗斯这些有悖于保持战略稳定性的做法用两个字就能解释清楚——没钱。

俄罗斯从诞生到现在,经济形势一直不乐观。苏联末期尚能在政治压力下做到一个弹头配一枚导弹和一座发射井。如今一切都是经济说了算,这种部署模式太奢侈,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1.一枚导弹配多个弹头;2.采用更加便宜的机动部署模式。

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不同部署方式的成本差异很大。俄罗斯宁可部署更多的公路机动导弹甚至铁路机动导弹也不去改造RS-18的发射井,这说明发射井的维护成本要远高于一个机动发射单元。在生存能力和成本上,俄国人只能选择后者。

图6.发射井绝非拿倒图纸的水泥大烟囱,造价十分高昂

回顾历史,公路和铁路机动版“亚尔斯”或许可以解释为对“白杨”部署模式的回归。后者全部是公路机动部署,毫不考虑发射井部署。但这里面一个大前提是当时苏联有足够数量的液体洲际导弹打击美国,新生的“白杨”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补充武器而存在。现在这些只剩两位数的液体导弹已经成为旁观者,固体导弹又无法独挑大梁。这或许就是俄罗斯在经历7次失败后仍然坚持试射并部署“布拉瓦”潜射洲际导弹的根本原因。展望未来,海基核力量将替代陆基成为俄罗斯核武库的中坚。(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米格的空天小站;微信号:mir-2ss。谢绝其他自媒体转载、抄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