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了菩提心,功德日日增
(2016-09-07 15:27:05)分类: 百家争鸣 |
火车就要开动了,一个人匆匆忙忙跑过来,在上车时,他的一只脚被门夹了一下,结果一只鞋掉在了车下。
火车开动了,这个人迅速脱下另一只鞋,朝第一只鞋掉下去的地方,毫不犹豫地扔了下去。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经过那里,就可以捡到一双鞋,这双鞋或许对他很有用呢。”
这个人就是甘地,在印度他被人们尊称为“圣雄”。
如果我们掉了一只鞋,会马上想到利益他人吗?恐怕很困难。我们的心态与这些人有天壤之别,我们在那种情况下,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倒霉,而他们,却时时想到利益别人,一点一滴也是为众生着想。
世间上有些发大心的人,看见穷困潦倒的众生时,尚且能把身上的钱、衣服全部给他。而我们大乘佛教徒呢,口口声声说要利益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但真正做起来的话,连身边的可怜人也懒得搭理。
相比之下,我们难道不感到汗颜吗?这充分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利他心并不是特别强烈。
因此,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必要傲慢,应该变成一个普普通通的众生仆人,以这种身份来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情。
也许在我们发心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情时,或许会有人说些不好听的话,做些不好看的行为。我们听听特蕾莎是怎么说的: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
即使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天之间的事。而绝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我们或许很难像特蕾莎一样去照顾垂死的陌生病人,像梭巴仁波切一样帮助被判死刑的囚犯,但我们一定可以救护菜市场里的旁生,量力放生作无畏布施。
华智仁波切说:“如果你真正是修行者,那要为弘法利生的事业做出贡献。否则,只是为了自己的饮食、家庭而奋斗,这不叫修行人,更不叫大成就者。”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应想尽办法为众生做一点事情。每天都应该为众生做点事,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被烦恼业障缠缚的可怜众生,我们要通过佛法的爱心和智慧来帮助他们,遣除他们心里的困惑和身体上的痛苦。
所以每每看到高僧大德默默无私地为众生做事情,我们也应该在心里产生一个极为纯洁的心愿,这种心愿不要一两天就消失了,而是要长期地留存。
每一粒米都包含了全宇宙的供养,在生活工作中一点一滴都为众生着想,这就是最殊胜的发愿,我们称之为菩提心。
大乘经典里谈到许多不同的菩提心,最殊胜的菩提心是希望为了众生而成佛,希望在所有众生都成佛之后才成佛。这种菩提心是非常殊胜的。
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菩提心是很难生起的。有太多强有力的东西,如自私、嫉妒、嗔恨、愤怒、贪婪、愚痴,以及助长我执的其他人性因素,在阻碍我们。
在西藏金刚乘里有一个很方便善巧的法门:假装发菩提心,也是菩提心。这其实是在培养智慧的”习气”,在阿赖耶识里种善根种子。
我们可以这样做:你可以先假装发菩提心,在生活、工作中,一点一滴为众生着想,慢慢训练自己的心,从最亲切的身边的人开始做起,慢慢就把你的慈悲心激发出来来,最后扩大到为一切众生着想。
视一切众生平等、无我,视一粒米都是宇宙的供养,你就会虔诚清净地利他,慈悲一切众生,这就是真正地发菩提心了。当然,此时的你,也已证悟般若空性智慧了,恭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