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品味观天下
品味观天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4,477
  • 关注人气:4,7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度:加码刺激,日本经济究竟哪里出错了?

(2016-07-29 12:28:28)
分类: 经济评论
昨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经济刺激方案将超过28万亿日元,而明日,日本央行将宣布利率决议,市场预计其将进一步宽松政策。但是,这些措施似乎都无力挽救深陷泥潭多年的日本经济。那么,日本经济究竟哪里出错了?

日本经济近数十年以来一直面临困境。目前,大规模货币及财政刺激均无法促进经济增长。本周,日本央行将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商讨是否采取更多的经济“休克疗法”。以下是日本决策者现时面临的状况:

日本的老龄化居全球之冠,出生率低下且缺乏移民补充人口。上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的战后经济繁荣戛然而止,随后则是长达数十年的通缩与劳动力缺乏。



由于日本民众不愿意增加消费,企业更愿意投资海外而非日本国内。日本政府不愿放松监管更是加剧了问题。薪资陷入停滞,经济增长一蹶不振,衰退更是家常便饭。

“安倍经济学”使得债务不断高升
日本的债务负担远甚于其他国家,很大原因在于日本政府采取的经济刺激方案。首相安倍晋三提出的“安倍经济学”,通过使日元走软提高企业利润,但薪资与国内消费仍无起色。

高债务迫使日本政府不得不上调消费税以增加收入。但对上一次2014年加税时,消费者支出与国内生产均呈下滑之势,导致日本经济陷入衰退。



日本政府推迟再次上调消费税的决定或许能避免日本再次陷入衰退,但这让希望日本着手处理债务问题的投资者倍感失望。

日本央行的通胀硬仗
日本央行2013年开始了其前所未有的资产购买计划,扩大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关的资产负债表,力度超越其他发达经济体。



日本央行的货币刺激政策导致日元走软,直到今年初,出口商仍能感受到相关政策带来的好处:企业利润增加,股价上涨。但是,消费者支出却没有随之上涨,通胀离日本央行2%的目标仍相距甚远。更糟的是,2016年以来,全球经济动荡加剧,导致避险资产日元持续走强。



扭转局势的可能
日本央行表示其将采取一切行动确保实现经济目标,首相安倍也承诺今年秋季将推行“大胆的”措施。然而,在目前刺激方案均不凑效的情况下,哪怕日本的经济决策者表示要采取更广泛、更激进的刺激策略,效果如何仍值得怀疑。下面就是部分解决日本经济困境的方案,及为什么他们难以实施的原因:




明日的利率决议怎么来?

黑田东彦与其他货币政策委员将在周五(7月29日)作出决策。

彭博调查表明,80%的受访经济学家预计周五日本央行会加码祭出刺激措施——是黑田自2013年4月首度主持货币决策会议以来最多的一次——预料增购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为最可能的选项,然后才是进一步调低负利率。

前两次日银政策会议按兵不动引发日元飙升;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警告称,日元兑美元可能大涨约5%,朝两年半高点99.02日元迈进;英国公投决定脱欧后这个价位曾被触及。周四亚市盘中美元/日元报104.76。

花旗驻东京外汇策略师 Osamu Takashima说:“假如黑田维持他此前的对经济情势的乐观预期,则美元/日元有可能跌破100。市场预期已经相当高涨,不管日本央行是否采取行动,日元兑美元最后都会上涨。”

在7月8日触及100日元后,日元兑美元一度回落7.5%,后来美联储(FED)前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访问东京,引发市场猜测日本官员可能选择“直升机撒钱”,不过黑田一再排除这个可能。

随着日本央行开会时间逼近,上周五与日元一周隐含波动率出现1995年以来最大升幅。隐含和实际波动率的差距则走阔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

Aoki说道:“安倍确实对日本央行构成压力,经济刺激方案的宣布令日本央行令更加难以在周五结束的会议上不采取行动。”

Aoki称,通过周三宣布一些刺激方案细节以及在7月10日选举后仅仅几周内编制刺激方案,安倍有意向日本央行进一步施压敦促其扩大刺激措施

汇丰(HSBC)驻香港亚洲经济研究联席主管Frederic Neumann说:"安倍现在宣布财政刺激方案,等于把问题扔给了黑田,目前,这个压力需要由日本央行承受了。三菱东京日联(Bank of Tokyo-Mitsubishi UFJ Ltd)全球市场研究欧洲主管Derek Halpenny在报告中说,日本央行在使用所剩无几的政策选择方面会继续保持谨慎,可能会等政府刺激计划正式宣布后才会采取行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