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敏感期运20服役 剑有所指
(2016-07-08 11:33:14)分类: 军事动态 |
以“鲲鹏”为官方研发代号的“运-20”运输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款战略运输机,从2007年立项、2013年1月26日首飞,到2016年7月6日正式开始服役,仅用时9年。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和空军司令员马晓天齐齐出席“运-20”的授装接装仪式,更凸显了中方对该机型的重视。Y20意味着中国有了组建远程战略投送能力和大型空中平台的基础。而在这南海乌云密布即将掀起风雨的敏感时刻,“运-20”的入列就有了更大的象征性意义。
“运-20”机长47米,翼展45米,机高15米,最大时速920公里,实用升限13000米,最大载重达66吨,最大航程达7800公里,配备4台俄制D-30KP-2发动机,未来换装国产沈阳WS-20发动机则可使起飞距离更短,航程更远。集油料运输、物资补给、兵员输送等功能于一身的“运-20”,已成为世界上目前在产的最大运输机。
南海风云将起运-20意义何在
北京时间7月6日,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和空军司令马晓天双双出席了在空军航空兵某部举行的运-20授装接装仪式。与此同时,解放军在西沙群岛的军演也正如期举行。考虑到南海仲裁案的裁定结果宣判在即,中国军方这几天紧锣密鼓的举动,不能不令人注意。
此前各界对于中美在南海可能会触发的冲突,大多更看好美国。这里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虽然中国军方“近水楼台”,但是相对落后的海空军不仅难以令中方媲美美军在南海的军力辐射能力,更难以很好的维持海南岛和大陆与南沙群岛之间的运输往来。可是随着永暑岛前方机场的启用,以及现在“运-20”的入列,这种情况也就迎来了重要的变化。
解放军长期的软肋
人民解放军此前最大、最核心的战略运输机型,是由前苏联在1960年代开始研制的“伊尔76”运输机,中国1990年代开始从俄罗斯和乌克兰陆续购买了20余架。不过装备数量太少,难以满足中国空军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中国军事评论员宋忠平表示,未来一两年内中国将列装10多架运-20,最终将生产200至300架,逐渐取代现有运输机型。
这款机型让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研发国产重型军用运输机的国家。俄罗斯的“伊尔76”在过去几十年间共生产了1000余架,配置40多个国家。而绰号为“全球霸王”的美国“C17”自1995年问世以来,就一直是美国军方的主力运输机,可以向全世界运送部队和物资。
中国空军此前最大的短板是多机种、大编队的远程作战能力,造成这种结果的最大原因就是中国缺少稳定的空中预警机和空中加油机。因此一旦“运-20”大量装备中国空军,无疑将使中国空军的战略运输、整体作战能力、乃至作战思维获得质的升华,中国亟需的辅助机种终于有了可靠的来源保证。
即将改变的中国作战思维
运-20的亮相发生在中国重新思考自己的军事战略之际。去年,中国国防部发布军事战略白皮书,当中强调,“国家安全需求的变化要求中国军队从完成简单的国土防御任务过渡到具备海外进攻能力”。今年通过的新反恐法,更首次允许政府向海外派驻军队、参与反恐作战行动。
长久以来,中国由于没有自己的军用大飞机,加之外购大型运输机受制因素多,中国空军乃至全军的运输力量都严重不足,战略模式也因此受限。与之相比,美国辐射全球的军事存在与其首屈一指的军队投放能力是分不开的。微信号:chn007cn
随着“运-20”运输机的正式列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快速调动大量作战力量的能力得到显着提升。“运-20”在技术上超过了俄罗斯生产的伊尔76,和美国C17基本持平,可以在复杂气候条件下执行各种人员和物资的远程运输任务,将会是中国空军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战略运输机型。首款自主研发的可靠辅助机型正式服役,将使中国空军的战略运输、整体作战能力、乃至作战思维获得质的升华。
除了军力以外,“运-20”对大型运输的意义也是很明显的。2008年汶川地震之时,美国C17在成都头顶呼风唤雨,对解放军而言简直就是当头闷棍。2011年利比亚撤侨,中国调动了182架次中国民航包机、5艘货轮,动用了4架“伊尔-76”运输机,租用20余艘次外籍邮轮。中国当时空有拯救同胞之心,但在实施的时候却明显感到乏力,当年如果“运-20”足够多的话,派出一群直接就可将全部公民侨民接回。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对官方通讯社新华社表示,“运-20”入列“标志着空军战略投送能力迈出关键性一步”,除此以外,更意味着中国军力和作战思维的调整,以及中国走向全球军队投放能力的重要一步。
(希文撰写)
前一篇:低调是强者最好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