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媒评长征七号成功发射:让中国更敢于进入太空

(2016-06-28 16:04:28)
分类: 百家争鸣

参考消息网6月27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26日回收了一个搭载在新一代火箭上的试验探测器。这标志着该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又一个里程碑。按照该计划,中国将在2020年之前执行火星任务。


据美联社北京6月26日报道,太空计划当局说,这一飞船返回舱在广阔的内蒙古草原上着陆,使得中国可以如期在今年晚些时候把第二个空间站送入轨道。


新研发的长征七号火箭一天前成功发射,被视作在使用更安全和更环保的燃料方面取得了突破。


http://mmbiz.qpic.cn/mmbiz/F1hLEK71icuAB2w57JmiauA14Dib51FHOzibmia3iaMN5uZt2icH1lvibkEFa5YF8tOTeNchDftO8uoeB3N0Dk1VvHqSRw/640?wx_fmt=jpeg
▲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拼版图片)。 新华社发


自从2003年首次执行载人任务以来,中国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进行了太空行走,还把玉兔号月球车送到了月球表面。


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将于9月进入太空。在那之后,搭载两名宇航员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与天宫二号空间站对接,并驻留几天。


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6月26日报道,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长征七号火箭从位于海南省的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该运载火箭将绕地飞行13圈,其搭载的飞船返回舱定于周日在内蒙古的沙漠中着陆。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成为中国卫星计划的主力运载火箭。其运载能力达13.5吨,是原有运载火箭的1.5倍。


“我们火箭的运载能力越强,我们就越敢于进入太空,”长征七号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马忠辉对新华社说,“长征七号首飞成功将提升中国航天综合实力,加速推进中国创建航天强国的步伐。”



▲6月26日,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升空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西南戈壁区安全着陆。 新华社发


这是2014年建成的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的首个发射任务。文昌也是中国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今年,中国最重要的火箭长征五号也将在这里发射升空。


中国将于两年后开始建造首座空间站。2018年,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搭载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升空。前者也属于“长征”家族,但运载能力更强。空间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


如果国际空间站如预期在2024年退役,届时中国将是唯一拥有固定空间站的国家。除空间站外,2022年前后,同一绕地轨道上还将出现一台类似“哈勃”的中国太空望远镜,而其视野范围将是“哈勃”的300倍。


另据一名中国航天官员透露,中国还计划2021年首次通过探测器登陆火星,2024年完成载人登月。


据埃菲社6月25日报道,中国25日成功发射了可用作该国未来空间站太空舱运输工具的长征七号火箭。


长征七号火箭总长53米,重达597吨,火箭燃料由液氧和煤油混合构成,比此前使用的燃料更清洁。


中国科学家花费了8年时间研制该火箭,在其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还使用了3D技术。


http://mmbiz.qpic.cn/mmbiz/F1hLEK71icuAB2w57JmiauA14Dib51FHOzibLBVmAkV1yeETk6iaX4icKibPkLKAN6vrtcibur4CVuPuJib4vU5S7Y7y3Sw/640?wx_fmt=jpeg
▲6月26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安全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新华社发


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将在2016年下半年,随该国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的发射而加速。中国国家航天局表示,天宫二号与2011年发射的天宫一号相比将有许多改进。


中国计划在2018年发射该国空间站的核心舱,并预计在2022年前后使空间站投入运作。


此外,中国还计划在2017年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预计该探测器将在月球着陆,并把月球样品带回地球。


最后,中国计划于2020年向火星发射探测器。该探测器将于2021年在火星表面着陆,并部署科考车。



 

欢迎朋友们推荐并转载,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聚鑫策略(微信号:juxincl168),大国前行,从来不易!股市涨跌,预测很难!传播正能量,从您我开始!

 

想加入聚鑫策略会员群的朋友们,可以与客服---随缘妹子联系,QQ号:2123538073

 

觉得文章不错,欢迎新朋友长按下面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聚鑫股票策略】、阅读更多精彩好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