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媒:中国“新设”南中国海海啸预警中心背后的用意何在?

(2016-03-22 15:39:17)
分类: 军事动态
  核心提示:专家认为,南中国海海啸预警中心设立的目的可能与其他中心现在所做的工作没什么两样:在一个对所有处于危险中的国家都有利的合作性框架下,帮助预防毁灭性的自然灾害。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3月16日刊发题为《中国“新设”南中国海海啸预警中心背后的用意何在?》的署名文章,作者美国《华盛顿外交官》杂志副主编普拉尚特·帕拉梅斯瓦兰在文章中称,据媒体16日报道,中国国家海洋局说中国南中国海海啸预警中心已经初步运行。
  文章称,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对记者说,尽管海啸预警中心目前正在进一步建设中,但该中心已经初步运行。
  在无经验的人看来,路透社的文章似乎表明,这个海啸预警中心是一个有潜在邪恶意图的事态的新发展,特别是鉴于中国最近在南中国海的行为。可以对这些判断中一些观点展开讨论,重要的是首先要搞清楚一些事实。
  文章称,首先,中国设立海啸预警中心的想法并不是新出现的,事实上该计划已酝酿多年。继2004年发生了毁灭性的印度洋海啸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牵头建立了一个旨在促进迅速发现海啸的数据交换网络,即太平洋海啸警报及减灾系统(PTWS)。在这一网络内,预警中心被设立以向不同地区的国家发出海啸警报。例如,有关南中国海的预警信息是由设在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和东京的日本气象厅临时性发布的。
  中国随后在接下来的联合国会议上公开提出要设立自己的海啸预警中心。2013年9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太平洋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政府间协调组第25届大会上,中国被批准由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牵头建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这一消息当时被中国媒体广泛报道。这与王宏说的是同一家中心,说一下该中心的情况是作为PTWS成员完全该做的事。
  第二,一般来说,海啸预警中心涵盖的并不是专门的某片水域,中国新建的中心涵盖范围显然不仅仅是南中国海。例如,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不仅仅就太平洋还就南中国海和加勒比海发出预警信息,而日本气象厅不仅仅就太平洋西北部还就南中国海发出预警信息。此外,据中国国家海洋局说,北京新的海啸预警中心责任区包括南中国海、苏禄海和苏拉威西海。说中国的海啸预警中心只涵盖南中国海似乎有些误导。
  第三点也是最后一点,虽然北京如果将其新海啸预警中心用作其南中国海扩张日程的一部分并不足为奇,但是直到此刻它尚未这样做。路透社的文章暗示,中国可能在利用该中心“支持其在南中国海这一有争议水域的管辖权”,而这将符合其“咄咄逼人的领土诉求”。的确,鉴于中国在南中国海咄咄逼人的行为以及为这些行为辩护的一些相当可笑的辩辞,北京大肆宣传说海啸预警中心是其在南中国海填海造地和未来的军事化活动旨在提供的系列“公共服务”的一部分,也就不难想象了。
  文章称,但是还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南中国海海啸预警中心设立的目的可能与其他中心现在所做的工作没什么两样:在一个对所有处于危险中的国家都有利的合作性框架下,帮助预防毁灭性的自然灾害。鉴于北京过去在南中国海的行为,人们可能对这一切能否发生持怀疑态度。但是就像应该试图挑战中国在南中国海的错误行为一样,人们同样也应该谨慎,不应将北京采取的任何行为都视为其“武断自负”的另一迹象,因为这样做会预先阻止可能的合作努力。这就需要认真细致地分析了解北京的行动。
 
相关阅读:
英媒关注中国在南海建海啸预警中心
 
  英媒称,中国海洋监管机构的负责人16日称,中国在南中国海建立了一个海啸预警中心,这是北京加强对争议海域控制的最新努力。
  据路透社3月16日报道,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也声称对该水域享有主权。
  报道称,美国对中国在世界上最繁忙的贸易路线之一咄咄逼人地寻求领土主权表示关切。
  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在全国人大会议的间隙对记者说,这一中心目前正在进一步建设中,但已经初步运行。
  王宏说:“我们已向国际社会包括南海周边国家发布海啸预警。”
  这位官员表示:“南海合作是中国国家海洋局的工作重点之一,希望与南海周边国家携手合作,打造和平、和谐、友谊之海。”
  他没有提及该中心地点的具体细节。
  报道称,中国在南中国海日益咄咄逼人的声索,加上其海军的迅速现代化,已触动了周边国家的神经。
  北京表示,它在该海域的行动,包括在岛礁上的填海造岛工作,主要是为了加强民用搜索、搜救和海上安全,将造福于其他国家。
  但是中国称,它有权在其领土上建造防御设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