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口:三脚猫技术 别舔太狠喽(完整版)
(2015-12-27 11:52:14)分类: 军事动态 |
图:回收地原来是一个巨大的空地
图:发射轨迹和降落轨迹,是两个离得很远的位置
感觉美国这次算是又搞了个噱头吧,有点哗众取宠的味道,以后能不能实用还两说着,我们拭目以待。
特斯拉的这次火箭回收试验看上去好像过去谁也没有搞过,其实仔细想想,从回收火箭这个角度,美国的航天飞机也搞过,航天飞机的固体主推火箭也是回收的,不过是掉海里回收,而中国的长征5号也是打算在海上回收助推火箭的,等于一次回收4台长征6号火箭。
图:航天飞机助推火箭海上回收
从技术的角度,火箭回特斯拉收技术如果真有颠覆市场的商业价值,其实今后谁都能搞,还远不到只有它“蝎子拉屎独一份“的程度,注意,特斯拉火箭回收是落在一块上万平米的平台上,不是落在发射的发射架上,原来还以为是落回发射架上(那就真牛逼了),这是有本质区别的。洲际弹道导弹可以击中10-100平米的圆圈,速度还是每秒7-8公里的速度,而特斯拉是缓慢落在万平方米的平台上,最后有的是时间微调,火箭调姿谁不会啊?
图:特斯拉降落的大平台,不是发射架
简单分析一下。
先说特斯拉火箭几项关键技术。
首先是伺服火箭技术,只要留够燃料,目前液体伺服火箭的柔性摇摆不是难点,中国的大液体火箭都有摇摆小火箭,试问,长征火箭发射后几次程序转弯是怎么回事?还不是主发动机和伺服火箭摇摆的结果,扭腰,每个女人都会,不会是一个女人的专美。
第二是陀螺和加速度计,这属于仪表测量的范畴,就是惯导概念。火箭的三维姿态控制,矢量推力计算,都是靠陀螺和加速度计给出数据,比起回收需要的惯导技术,弹道导弹再入和反导击中几千公里外的一个水桶大小的弹头,回收火箭需要的惯导的精度就是婴儿级别的。
第三,激光校准技术。火箭降落时的速度比不上激光炸弹的速度,这没错吧?看过我们的神舟与天宫的对接吗?都是用激光校准。
第四,GPS技术。火箭返回和洲际导弹重返大气层是一个意思,都要依靠GPS给予返回的空壳子火箭进行定位。比如,在返回时先用降落伞利用伞的作用顺直火箭,在一定高度抛掉降落伞,再启动伺服火箭,对GPS定位都不是难事。
第五,反推技术,这就更简单了,主发动机和侧伺服火箭发动机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时再次开机朝下喷就是,只要留够推进剂。而留够推进剂,要考虑全箭的有效载荷,留的推进剂重量和容积都要从打到轨道上的有效载荷中扣除,有点得不偿失。
第六,落地支架技术。火箭将落在一个大的平台上,火箭尾部展(撑)开支架。我们看见过舞台上的麦克风支架吗?一个道理。
最后,这个技术远比不上中段反导技术,将一个物体以每秒7-8公里的速度在800公里外击中一个同样是每秒7-8公里的弹头的技术,这个操控的精准需要的精度要远超这个缓慢降落在一个大台子的技术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图:中国的快舟“星箭一体”也是世界首创 星和最后一级火箭上有不少发动机
图:航天工程中战略反导的难度是最大的
反导是目前航天操控技术上最最难的,否则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搞了20多年还搞不定,让这个特斯拉公司就能搞定?!那美国军方早就追着特斯拉的屁股让它搞了,现在看,美国军方对这个技术嗤之以鼻,神马东西。
所以,特斯拉这个技术就是哗众取宠,真的关乎国家命运,这种三脚猫的技术五常里谁都搞的出来。
这个技术比起弹道导弹打航母技术,还真算是小儿科,真的。
回收火箭并不难,难的是回收后拾掇拾掇再用,弄不好就得不偿失。美国的航天飞机就是鲜明例子,回收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因为有毛病,一次就葬送了7个美国精英的性命。
图: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因为固体助推火箭爆炸,殒命7人
特斯拉回收成功后,国内的公知精英一片欢呼,甚至赤裸裸的说这次中国是赶不上美国了,咱们现在就给这些哈巴狗式的摇尾泼点冷水,单就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美国还是下大力量把高压补燃煤油液氧大发动机搞上去吧?别让俄罗斯和中国说,假如有一天美国在太空站上的航天员下不来,请美国自己用蹦床弹上去给接回来。
注意图上红色布罩罩着的国产可摇摆的伺服火箭发动机
后一篇:刀口谈兵:国产航母与电弹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