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承认价格战获胜 原油格局或再现变动
(2015-05-17 09:49:40)
标签:
财经 |
分类: 经济评论 |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将于6月试运行,7月正式运行。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
在交易中心发展初期,确定的是“一个中心、二种模式、三个产品”的运营架构。也就是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运用挂牌(协商)和竞价两种交易模式,对管道天然气(PNG)、液化天然气(LNG)以及LNG接收站窗口期三个品种进行交易。
按照官方批复,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交易产品为石油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汽油、柴油)、天然气(包括常规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以及天然气管输容量。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于2015年3月4日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本为10亿元,发起股东为新华社控股的新华中融投资有限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申能、新奥燃气、北京燃气、中燃燃气、港华投资、华能国际等10家,全部以现金出资。其中中融投资有限公司出资3.3亿元,持股比例为33%,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各出资1亿元,持股比例为10%。
同时,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有关工作接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及商品现货交易市场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根据规划,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要成为与美国Henry
Hub、英国NBP并驾齐驱的亚太地区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信息中心和金融中心,提升中国在国际石油天然气领域定价权和影响力。
据了解,交易中心将采取交易商会员准入制,目前已经运营中的上海石油交易所,相关业务如LNG将直接平移到交易中心。
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一是为争夺提高国际定价话语权,二是推动石油天然气市场化改革。
近年来,我国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增长迅速,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我国天然气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报告,2014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8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4%,其中进口天然气58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32.2%。
但是,长期以来,政府对石油天然气的商品量、价格都实行了较为严格的管制,但这不利于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比如在进口天然气谈判时,由于国内尚未形成市场价格,只能参照原油价格,或者采取与日本、新加坡市场石油价格挂钩的做法,在美国出现“页岩气革命”,天然气价格大幅走低的同时,亚洲地区却依然存在着很高的“亚洲溢价”。
不过,当前我国推进石油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已经具备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首先是市场竞争逐步形成。从上游看,尽管三大石油企业仍居主要地位,但原油及天然气进口、页岩气勘探开采已放开或在逐步放开。从下游看,成品油经营资质已经全部放开,天然气行业也已形成十余家跨省区的城市燃气公司、拥有上千家工商业大用户。
其次是价格逐步放开。原油价格已与国际市场接轨,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联动,LNG、非常规天然气、直供用户天然气价格已经放开,今年还实现了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的并轨。
此外,国家能源局已经放开天然气商品量的指令性计划,正在积极推动天然气管道输送的第三方准入和信息公开。
“建设交易中心,有利于形成多买多卖的竞争性市场体系。”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国家发改委正在加快推进石油天然气价格改革,也亟需借助交易平台推动改革进程,承接放开价格后的市场交易,保证改革有序进行。
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交易所包括纽约商业交易所、伦敦洲际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东京工业品交易所。上述交易所形成了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Brent)、美国亨利中心(Henry
Hub)、英国国家平衡点(NBP)等主要的国际性石油天然气价格指数。
目前全球石油天然气产品贸易价格绝大多数参考各交易所价格指数确定,或通过与指数挂钩的公式计算确定。
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未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也将开发相应的价格指数,并开发相应的金融衍生品。
-------------------------------------------------------
沙特阿拉伯作为全球主要的原油出口国之一,其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原油价格的走势。此前沙特与美国页岩油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导致原油价格持续走低。近日原油的反弹也使得沙特高兴地宣布,“我们赢了”。
近日,沙特阿拉伯宣布打赢石油战,称其挤压美国页岩油公司等高成本竞争对手的战略正取得成功。
一位沙特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无疑,过去几个月油价下跌已经使投资者不敢靠近昂贵的石油,包括美国页岩油、深海油田和重油。”
上述沙特官员表示,尽管化石燃料的替代品不断增长,尽管欧佩克内外的产油国与之展开竞争,但他仍预计沙特将保持其在全球能源市场的主导地位。“沙特阿拉伯希望延长石油时代,”他表示。“我们希望石油继续被用作一种主要能源,我们希望成为能源的主要生产国。”
的确,以IPE布油为例,自2014年6月19日创下近年来新高的115.7美元/桶以来,原油价格此后持续走低,最低曾下探至46.40美元/桶的近7年新低。
同样原油市场中的另一代表——NYMEX原油,即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价格也从112.24美元跌至42.41美元/桶,而这也是美国页岩革命的主要产物之一。
从高位跌落,受其影响最大的当属全球主要原油出口国,这里沙特可能当属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然而,即便如此,沙特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即便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会议中,沙特也一再强调,不会因为价格过低而改变其现有原油开采量,同时为了保持其市场份额,其将保持现有开采量。
此后的数据显示,即便收入锐减,但是沙特一直维持,甚至扩大其自身原油产能。4月,沙特原油日产量达到1030.8万桶,而3月时这一数据还维持在1029万桶。沙特原油产量连续两个月的增长,已经使其原油产能达到至少三十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OPEC数据显示,4月,OPEC日均原油产量增加1.8万桶,至3084.3万桶。伊朗、伊拉克、尼日利亚和阿联酋的产量增长部分受到安哥拉的产量下跌所抵消。
OPEC预期,2015年,其他石油生产国的日均原油产量将增长68万桶,同时预计,对OPEC的日均原油产量需求将达2930万桶。这个数字比4月OPEC的日均产量少150万桶。
另一方面,从对亚洲美国原油出口价格可以看出,沙特提升产量的主要针对对象即是美国。近几个月,沙特持续上调对亚洲原油出口价格,却连续下调对美国原油出口价格。
因此从上述表现来看,OPEC成员国,尤其是沙特,固然,亚洲原油需求持续增长,但沙特用产量、价格对抗美国页岩油生产公司,争夺美国市场份额的决心昭然可见。
那么效果到底如何? 难道沙特真赢了么?
事实似乎的确站在沙特一边。国际能源署(IEA)13日发布的月度报告显示,4月全球原油日供应量超出320万桶,尽管美国的原油产量下滑,其他产油国依然维持产量,并且供应过剩还可能出现在其他未知领域。
IEA表示,随着OPEC为争夺市场份额而令石油产出接近历史高位,全球油市的供给过剩态势逐渐加剧。“尽管油价过去一年大幅下降令石油需求已经开始增长,但产出仍在持续上升,令全球范围内的库存攀升。”
同时,IEA表态称,鉴于较低油价已导致美国运行中的钻井数量暴跌60%,美国页岩油生产已在4月“撑不下去” 。
“沙特肯定对他们保护市场份额的策略非常满意,低于50美元的油价并没有持续很久,”Jefferies在伦敦的资深经纪人Christopher
Bellew表示,“如今,他们等到了稳定的市场并保留了他们的市场份额。”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原油价格回升,以及全球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减少,目前大宗商品市场有望从2014年的下跌中逐渐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