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烟暮蝉:浅谈如何改变对台策略?
(2014-12-22 11:17:17)分类: 时事评论 |
最近海基会副董事长张显耀事件持续发酵,在岛内引起广泛争议讨论,就事件本身笔者不想过多讨论,只从这次事件所引发的后果来看,我们之前对台工作的失败是很明确的,虽然两岸在马英九执政后迅速走近,但目前这一两年的事情发展,显然已经无法继续推进了,是时候作一些必要性地调整了。
目前对台工作的困局
1、台湾的国民党、民进党、亲民党、台联四大党其实都不是支持统一的。区别仅仅是国民党和亲民党支持的是中华民国,要求国家主权和国际空间。而民进党、台联都是支持台湾独立建国为台湾民主共和国。在我们大陆人民看来其实是一样的,一个是两个中国,一个是一中一台。
2、大陆让利台湾,实际上由台湾的政党接过手进行分配,实际上就是给了资源和钱但台湾人民并不觉得是大陆给的,而是台湾各政党所谓的坚持赢得的,实际上是拿钱买来了反对声3、大陆目前也很尴尬,停止让利吧台湾人民和世界觉得你诚意全无,继续以目前方式让利吧结果台湾人民和大陆越走越远4、大陆让利台湾的主要得益者都是大公司大财团,而普通人民几乎感受不到,这可以由台湾GDP不断增高,但17年来实质薪资无增长证明5、和台湾的经济交流已经出现了一些腐败的味道,在国内反腐工作节节高升的环境,对台经济贸易交流就像是一个阳光照耀不到的角落6、蓝绿两大阵营虽然现在不敢轻易得罪大陆,但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实际上是一手要大陆让利,一手标榜自己能力与所谓的国家主权坚持,大陆不让利失分,让利也失分,比如陈菊这类政客。
几点建议
总的来说,我们要改变对台政策,但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方式,而是要胡萝卜与大棒齐下,架空台湾政党与政客,直接通过经济贸易的方式与台湾人民交流,帮助台湾普通人民和相关产业从业人员,争取直接认同和民心。以目前形势,马英九还剩下的1年多执政时间,两岸要继续签订协议几乎不太可能,但我们不妨主动出击。虽然互设办事机构的时间表已遥遥无期,但我们大可单方面有所作为。
一:以旅游业为抓手发展
1.以台南、高雄为中心发展台湾南部的大陆旅客旅游产业,增加直航、班次,游轮。
2.赖清德、陈菊一向吵吵闹闹要求大陆开放直航、增加飞机班次、要求旅客中转等,大陆不答应他们回台湾就骂大陆,答应他们回台湾就标榜自己的台独价值迫使大陆答应,所以我们可以绕开政客直接跟相关行业谈判。
3.在厦门设立服务对口单位,直接让南台湾的旅店业者、旅游业者、民宿业者、温泉业者、土特产业者、出租车业者、零售业者、餐饮业者、医疗美容业者的行业工会和企业联合协会来谈,以中小企业为主,做好大陆旅客的资源分配,直接让利于底层台湾人民。
4.台湾政党和政府反对的话,就通过他们的媒体进行宣传,绿营反对就找蓝营媒体反映,蓝营反对就找绿营媒体反映,反正台湾的媒体肯定不会放过这样互骂的好机会。
5.每个行业工会和企业联合协会留出一部分获利进行媒体宣传,买广告搞好媒体关系。
6.产业得以发展,获利人数众多的局面,台湾政府或者政党也不好反对,获利者自然会抵抗反对他们获利的政府或者政党,时间一久自然有台湾的政治人物希望获得相关获利团体人民的选票,会在县市议员这个层级作为大陆方政策的支持者的身份出现。
7.台湾中南部工作职位少,人口不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点却不少,作为绿营的大本营,发展扶持当地的旅游业相关产业能争取到绿营地区的众多人民群众。
8.在未来两岸暗淡的政府层交流的前景下,大陆持续让利一方面争取台湾人民民心,另一方面国内小清新的好感度也会上升,国际舆论也有很大帮助。而绿营政府和政治人物也没有反对的正当理由,如果反对打压,则可以获利的业者与媒体自然会修理他们。
9.旅客流量与产业对接,旅客本来就是以团客为主,大陆来分配资源,如果哪个行业出现反弹大陆,通过减少其旅客量自然可以让这个行业排除掉反对大陆的声音和个人。
二:以电商产业为抓手发展
1.以台北、新北、基隆、桃园、台中为中心发展电子商务产业。
2.服贸在台湾卡关,通过遥遥无期,台湾电商产业无发展空间,同时还被淘宝在台的强劲攻势折损市占率与营业额。
3.在北台湾、台中、南台湾设立三个仓库,对应上海、厦门、广州设立三个仓库集散中心,鼓励淘宝、京东在台湾发展中小卖家。
4.让台湾的中小卖家与中小企业自行整理台湾内部供应链,支持台湾优势产品如食品加工业、特色土产等行业,扩大受惠人群,特别是中下阶层与中小企业的人群,直接让利于台湾人民。
5.直接与台湾的中小卖家、中小零售企业的行业工会和企业联合协会来谈,并予以扶持,并要求其留出一部分预算购买台湾媒体广告,做好媒体关系。
6.通过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在台湾的分行,鼓励台湾年轻人贷款创业,进行额外增多的抵押贷款等正常业务与人民币兑换结算的便利服务。
7.新北、基隆、桃园、台中的中小企业众多,相关生产企业众多,电商做小卖家、中小零售企业的支持能极大限度提高受惠人群的人口结构,作为蓝营大本营,若蓝营政党或者政府反对,则同样方式处理。
8.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进口来源,支持做大台湾中小企业的生产,亦同样可以促进大陆的原材料与半成品出口台湾。
9.产业得以发展,获利人数众多的局面,台湾政府或者政党也不好反对,获利者自然会抵抗反对他们获利的政府或者政党,时间一久自然有台湾的政治人物希望获得相关获利团体人民的选票,会在县市议员这个层级作为大陆方政策的支持者的身份出现。
10.电商以点击量和流量生存,完全可控,以电商货品行业分类,哪个行业出现反弹大陆,通过减少其旅客量自然可以让这个行业排除掉反对大陆的声音和个人。
综上所述,大陆对台产业总的来说,大的企业其实基本上已经全都在大陆了,有些行业则需要资本整合和产业链整合,这样则可避免大陆在提高自制率的过程中冲击台湾,一旦整合成功,台湾的产业链则与大陆完全重合融入,不可能会有所谓台独独立的力量与能力。小的企业能照顾和惠及台湾大多数人,对于大陆来说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通过合理的配套产业接轨,亦可增加产值与就业人口。这样一来台湾政党和政客被逐渐架空,无很大的操作空间,人民生活和产业融合成为利益共同体,减少矛盾和阻隔。
台湾GDP本来年增长只有1%多,大陆帮助增加到3%则必然使得台湾内部矛盾减少,对大陆恶感减少,大陆则可通过直接与台湾产业接轨,把力量集中在电商与旅游产业将大部分让利给予台湾普通人民,扩大受惠人口,增加大陆对台湾的影响力与好感。说白了,当台湾50%的人的80%的经济来源是和大陆做生意,那台湾人还有第二种选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