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前海军最高官矛头直指南海要干啥?

(2014-11-25 12:30:58)
标签:

军事

分类: 军事动态
美国前海军作战部长加里·拉夫黑德在香山论坛上,批评中国南海九段线,缺乏明确度,让人困惑,中国需要作出澄清,另外他也不点名批评在南海争议岛礁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更多的是为投射军事能力,让人感到关切。
 
美国前海军作战部长拉夫黑德指,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确保该地区的稳定,美国致力于保护与亚洲盟国的关系,这点不会改变,同时他重申对于亚洲各国不同的海洋立场主张,美国不选边站队,但愿意看到各国负责任的解决分歧,不能使用武力和恫吓。他强调,南海所有申索国有应该明确主张,尊重国际法。
 
美国前海军作战部长加里·拉夫黑德:“中国九段线,缺乏明确度,让人困惑,如果九段线他指的是在线里面对大陆构造的主张,以及这些大陆构造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延伸出的海域的主张, 那么中国应该澄清这些主张。”
 
他也指出,干扰和单边挑衅行为对海上安全稳定的破坏性,特别在南海有分歧的岛礁上进行基础设施的行为,让人关切。他还特别提到70年代的美苏冷战,强调局势失控导致的危险。 
 
美国前海军作战部长加里.拉夫黑德:“目前这些活动过于具挑衅性,坦白来说是很危险的,我在美国和前苏联冷战高潮时成长,我知道其中的危险以及多快就会失控。”
 
拉夫黑德也表示上周中美国防部签署的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以及海空相遇行为准则、两个谅解备忘录,让人感到欣慰,但同时也要保持警惕,要减少主张分歧带来的紧张局势;也要避免采取错误行动,导致紧张局势升级。他也强调两国海军领导人应该知道建立起个人关系的重要性,在突发时,可以拿起电话之间沟通。 
 
前美国海军最高长官拉夫黑德的话,简言之,就是说“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确保该地区的稳定”,所以“美国致力于保护与亚洲盟国的关系,这点不会改变,”——也就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不会改变,美国对南海主权声索国不会选边站队,但南海主权声索国必须在有明确主张、尊重国际法的基础上负责任地解决问题,“不能使用武力和恫吓。”
 
在这个话语基础上,拉夫黑德认为中国南海九段线“缺乏明确度,让人困惑”;另外,中国“在南海有分歧的岛礁上进行基础设施的行为”“过于具挑衅性,坦白来说是很危险的”。
 
拉夫黑德认为中国九段线缺乏国际公约和法理依据,并在南海的行为非常具有挑衅性也非常危险。
 
消息最后一段话,与其说拉夫黑德讲的是中美双方应该尽量多沟通,不如说是中国在美国面前应该收回“九线段”主张,应该停建设施,要“收敛”、“听话”。
 
美国要中国不要威胁邻国,但美国这是在威胁中国。
 
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我们还可以通过另外的事例予以判断。十几天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离开北京之后,迅速对中国“变脸”,在G20峰会期间,奥巴马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发表演讲时讲到:
 
“亚洲的安全秩序,不能建基于‘大国欺负小国的胁迫或威吓,而建基于共同的安全联盟,恪遵国际律法与规范,和平解决争端’,促请亚太国家要在冲突或合作之中,作出取舍。
 
“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在这一地区的未来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问题在于,它将扮演哪种角色。”
 
另外,在G20峰会召开期间,美国总统奥巴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举行日美澳三国相隔七年的首脑会谈,将在亚太地区的安全保障方面确立“铁三角”的框架,并商定三国共同研发新型潜艇。“铁三角”明显针对中国。
 
日本最近的反应与美国也很类似:
 
11月7日国务委员杨洁篪在钓鱼台国宾馆同来访的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举行会谈并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但就在11月11日,当时安倍还没有离开中国并当天在北京召开记者招待会,日本国内已经传来“话外音”——11月11日上午,日本外相岸田文雄面对记者提问时声称:虽然日中两国承认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存在不同主张的共识,但日本政府仍然坚持“钓鱼岛不存在争议”的立场。
 
10天之后的11月21日,日本政府举行内阁会议,就日前日中两国政府同时发表的日中四项原则中涉及的钓鱼岛主权问题通过了一份政府答辩书,答辩书称:“日中两国之间必须解决的主权问题是不存在的。”
 
10天之内,日本两次喊话“钓鱼岛不存在争议”,可认为已经推翻“四点共识”,或不再与中国在解决中日争议上相向而行。
 
综上,美日同声连气,在东海钓鱼岛与南海问题上接连交替发声,可以想见,美日对中国的态度将更加强硬,并可能联合在东海与南海向中国发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