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窗月:“质变-2014”之中东迷局(1)

(2014-11-21 11:53:25)
标签:

军事

分类: 时事评论
关于中东局势的种种事件,包括伊核问题、巴以冲突、埃及之乱,乃至油价变动等等,都不是新的现象,而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也门等地的战乱持续不断,原本也见怪不怪了。2014年中东局势的最大事变,就是“伊斯兰国”,这一点应当是公认无疑的。那么,围绕中东新的迷局,闲暇之余不妨梳理一下,权当是消磨时间也罢。其实,地缘博弈的核心一直是在中东这块,实在无法不给予关注。
  一、中东“文明的冲突”背后,仍有千年“宗教战争”的影子
  说来话长,中东巴勒斯坦地区的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天主、东正、新教)、伊斯兰教(逊尼、什叶)三大宗教共同的“圣地”,但纵观伊斯兰教诞生1400年来的历史,以伊斯兰为宗的阿拉伯帝国、伊利汗国、帖木儿帝国、奥斯曼帝国,先后给以基督教为宗的欧洲带去重压,而基督徒们也进行过“十字军东征”、“光复运动”,这种宗教战争具有历史传承,虽然他们拜的其实是同一个神。犹太人失国2000年后复国以色列,巴以、阿以冲突不断,虽然他们认可具有同一个祖先。
  奥斯曼帝国灭亡了东罗马帝国(拜占庭),打到过维也纳,垄断东西方贸易。西方世界经由大航海(发现新大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等等强大以后,在中东首要的便是终结奥斯曼帝国,彻底反制伊斯兰。随着奥斯曼帝国崩溃,巴尔干冒出一些新国家,土耳其建立民族国家,阿拉伯分裂为多个国家,伊斯兰势力碎片化,并被西方列强进一步分化、弱化。显然,只要有可能,西方是不允许中东出现新的伊斯兰帝国的,包括不允许阿拉伯民族建立统一国家。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是主张政教分离、脱亚入欧的,如今土耳其虽然未能成为欧盟成员国,但是加入了北约,这且不多说。伊朗(波斯)恢复独立后,做过西方的盟友(巴列维时代及白色革命),后来反国王、反西方势力,就在1979年发起“伊斯兰革命”(什叶派),与美国、以色列等对立至今,这且也不多说。至于阿拉伯的反抗,有过泛阿拉伯主义,但与以色列进行的历次中东战争中,无一不是以失败告终,埃及和沙特等海湾王国,承认战败与以色列和解,并成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盟友”。泛阿拉伯主义实际上以失败告终,那个过程中出现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等先后被灭,仅存的叙利亚阿萨德政权传至二代,目前仍在与反叛军苦苦作战。
  除了泛阿拉伯主义,以及“伊斯兰革命”(什叶派),在反抗西方(不管是苏俄,还是北约及以色列)的时候,出现了一种新现象、新势力,就是通常所说的宗教极端主义(逊尼派),也有的称为原教旨主义,或者恐怖主义。它这个是跨部族、跨国界的东西。苏联入侵阿富汗(帝国坟墓),美国为打击苏联而扶持、利用过的基地组织,基本算是此种主义的先驱。美国之所以不惜扶持、利用宗教极端主义,显而易见的原因在于,这种势力组织性好、战斗力强,可以作为打击对手的利刃,存在的问题则是放纵宗教极端主义,最终容易失控并反噬美国。
  “911事件”后美国进行“反恐战争”,杀死了拉登但没有消灭基地组织,也没有消灭阿富汗塔利班。如今美国(北约)结束了在阿富汗的战斗,留下又一个未知迷局。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先打阿富汗,后打伊拉克,当然不止“反恐”那么简单,而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地缘战略考量,比如依托阿富汗涉足中亚、围堵中俄,又打伊拉克对伊朗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只是空耗国力后未能打成战略目标而已,正所谓胜而不利、陷入泥潭,最终导致美国绝对级相对势力的下降,开启了帝国衰落。
  总之,美国等西方势力在中东的所做所为,有地缘博弈的因素,有控制石油、维系石油美元的因素,有意图压制其他大国的因素,等等,每一项都是很重要的方面。同时,其中处置压制、分化弱化伊斯兰势力的因素,也是不能视而不见的事实。小布什捏造谎言打伊拉克时,就曾有过“十字军东征”的“口误”,其实这不是一时失言,而是他们内心不经意间的自然流露,所谓“文明的冲突”背后有着宗教战争的历史传承性。反恐战争本来只是借口,导致的结果终究是越反越恐。                            二、由基地伊拉克分支到“伊斯兰国”,美国再次打开了魔盒
  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推翻了逊尼派的萨达姆政权,解散了其军队。逊尼派在伊拉克是少数派,靠英美支持把持政权和军队,结果小布什把人家打倒,逊尼派中就产生一些新政下的叛乱组织。基地组织也派出伊拉克分支,以扎卡维为首整合起来一支力量,叫做“统一圣战组织”,和美军打仗,到处搞爆破。2006年扎卡维被打死,一个叫马斯里的人重新进行整合,更名为“伊拉克伊斯兰国”,2010年马斯里又被打死,一个曾经被美国抓住后又被释放,叫做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的人,成为了“伊拉克伊斯兰国”的新头头。期间这个组织不管叫什么名称,都还是效忠基地组织的,是基地伊拉克分支,并表现出“建国”意图。
  2011年美国为了推翻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策动叙利亚反对派叛乱,巴沙尔政府军分裂出一个叙利亚自由军,国内国外各种势力纷纷借机起事,据说多的时候反叛组织数量过千,非常混乱。期间“伊拉克伊斯兰国”派出大约800人进入叙利亚,成立了一个新组织“胜利阵线”(即努斯拉阵线,也有译为“支持阵线”的,指的都是同一个组织)。
  2013年4月,巴格达迪宣布将“伊拉克伊斯兰国”和“胜利阵线”合并成“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简称ISIS),又名“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简称ISIL),还有的称之为“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都是指的同一个“伊斯兰国”。对这一合并,基地组织不同意,“胜利阵线”的一些人也不同意,导致2014年2月时基地组织与“伊斯兰国”决裂,“胜利阵线”组织仍然存在并继续效忠基地组织(以下称为基地胜利阵线),“伊斯兰国”和基地胜利阵线也成为竞争关系,相互打得很惨烈,照样斩首。2014年6月29日,巴格达迪宣布建立哈里发国(为了方便以下通称“伊斯兰国”),自任哈里发,提出庞大领土要求。
  早前美国对基地伊拉克分支并不极力铲除,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为了牵制伊拉克政府,因为萨达姆倒台后伊拉克政权成了什叶派主导,而伊拉克什叶派亲伊朗、亲叙利亚,美国就让逊尼派牵制伊拉克政府。当基地伊拉克分支去打叙利亚政府军,美国方面更是给予支持,其实只要是打叙利亚政府军的,多少都受到美国、土耳其、沙特、卡塔尔等支持、援助过。叙利亚政府丧失了很多领土的控制权,各路反叛军夺取大片叙利亚领土,却也推翻不了巴沙尔政权,这样就陷入僵局成对持状态,大约以古赛尔战役为分水岭。
  这种情况下,2013年起各路反叛军之间明显开始互斗,说穿了就是相互争地盘,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叙利亚政府军的压力。“伊斯兰国”之所以成了气候,主要是打反叛军在叙利亚夺到了地盘。到目前,跟叙利亚政府军打仗的主要还有5支势力,除了上述“伊斯兰国”、基地胜利阵线、自由军,还有伊斯兰阵线和革命者阵线。“伊斯兰国”现在是美国为首空袭对象,这是没问题的,问题在于美国需要弄明白谁才是靠得住的地面盟友。最新情况是,革命者阵线在哈马省遭叙利亚政府军重创后,在伊德利普省又被基地胜利阵线抄了后路,革命者阵线向基地胜利阵线投降,大量美国等援助的军事装备和物资落入基地胜利阵线之手,而美国对是否及如何打击基地胜利阵线缺乏明晰的战略安排,这是美国非常纠结的地方,事实上基地胜利阵线属于“圣战”分子,也是极端势力。
  伊斯兰阵线得到一些海湾逊尼势力的援助,事实上也是比较极端的势力。自由军是相对世俗化,不过它既与叙利亚政府军作战,又遭“伊斯兰国”重创,战斗力最差,打不过人家就投降,早已不堪大用,据说自由军不争气,还会拿外部援助的装备和物资换钱花。美国等对革命者阵线本来是抱有期望,给予大力支援的,结果也成了运输大队长。美国原本打算空袭“伊斯兰国”,同时支持和训练所谓盟友进攻巴沙尔政权,现在看所谓盟友靠不住或者无能,难以达成目标。美国视另一支力量库尔德人为盟友并支持他们,但库尔德武装急于抵抗“伊斯兰国”不假,但库尔德武装不打叙利亚政府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