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波媚媚:钱为何物?
(2014-10-22 09:15:06)分类: 经济评论 |
1.钱为何物?
多年前,我曾解释过钱到底是什么。钱就是一个冰箱,存的是今天的生产力。比如说,我今天的工资是5000元一个月,这是什么概念呢?查一下“京东”,20斤东北五常大米是150元。也就是说,我一个月能赚来666斤。别管我一个月能不能吃掉这666斤东北五常大米,这就是我一个月工资所对应的生产力。我这一个月的生产力变成了钱,这个钱在十年后还能不能对应的变成666斤东北五常大米呢?
钱就是一个冰箱,这个冰箱把我们今天的付出的生产力存了起来。至于明天,这个对应的666斤东北五常大米的生产力还值多少?是小于666斤还是大于666斤?考验的是这个冰箱的保鲜能力。
有一个概念请大家务必搞清楚。社会上的货币的总量对应出来的社会上的物价水平包括的是通膨水平,即CPI与财产性收入的水平。也就是说,今天中国的社会上的货币的确是多的。但CPI也的确是不高的。CPI不高那财产性收入方面的价格水平就高了。
退休工资,也就是养老金。大家都知道已连续多年每年上涨10%了。按着7年翻一倍的速度算,2020年的养老金是今天的一倍是太正常的事了。但CPI只有2%,也就是说,从今天到2020年,养老金虽然翻倍,但与生活有关的物价只涨了11%。再拿666斤东北五常大米来算,2020年时,应该对应的是1000多斤东北五常大米。
你不动脑子的就能搞到越来越多的大米,这叫“占了人事的便宜,必遭天道的亏。”亏在哪里?你今年全年的收入如果能买一个厕所,十年后如果还能买半个,那就是奇迹了。这个亏,就是指财产性收入。
GDP这个最大的指标告诉我们的是,货币必然越来越多。CPI,PPI的持续的低位横盘告诉我们的是,与大工业相关的一切事务所对应的生产力的保值是很困难的。货币只会越来越多与工业化领域的一切生产力的难以保值对应出来的只能是财产性收入的膨胀。
如果你把一张人民币存银行了,7年后,只涨了30%,而养老金翻倍了,幸好CPI只涨了11%。因为整存整取一年的收益是养老金一年涨幅的三分之一。于是,这张人民币7年后对CPI来说,还是升值的。但是,一张人民币实际上包括了CPI与财产性收入。很明显的是,GDP涨不过养老金,养老金涨不过货币增量,货币增量涨不过财产性收入。到头来,你的那张存了7年的人民币,从财产性收入的角度来说,亏的是很厉害的。因为7年后,从一张人民币中所包括的CPI与财产性收入的比重来看,CPI的权重之轻,几乎是可以被忽略的。
问题回到冰箱。生产力变成了钱,就是生产力存起来了。钱就是存生产力的冰箱。但这个冰箱的保鲜能力如何?所以,我们需要再把钱转入到另一个存生产力的冰箱里,比如说我买了鸡蛋的期货或者橡胶,原油的期货。问题是,这些期货对应的还是工业化的产品。这个冰箱的保鲜能力会强吗?
我们想找到的有足够的保鲜能力的冰箱,最好还能升值被保存的生产力。那这个冰箱只能从财产性收入里面找。什么样的冰箱是对应财产性收入的呢?此种项目说到底,还是要有击鼓传花的基本面。
当年的认购证,煤矿权都具有财产性收入的击鼓传花的基本面。也就是说,国家当时是需要撬动一个价格来启动一个产业,这就会允许一个疯狂的击鼓传花的局面的出现。眼前,这样的项目很少,但也不是没有。以后依然会有全民疯狂的如当年股市从998到6124一样的击鼓传花的游戏出现。大家是否参与,要观察的是国家是不是需要并正在撬动一个价格来启动一个产业,另,这个项目是不是具有财产性收入的基础。国庆游戏,扫旧书等只是以财产性收入为基础的小娱乐。大项目眼前没有。
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说到底,更深的财产性收入的概念是在人的脑子,人的精神。大明星的钱都不少,儿子就喜欢吸毒,也就不讨论CPI或者财产性收入了。别在老子前头见阎王就一切OK了。
回到昨天关于生意的题目。生意最后还是在货币这件事上动脑子。你的盘面在CPI身上,你再疯狂,最后也是被财产性收入抛弃的。你的切入点再小,你的实力再弱,只要你是按着财产性收入的路子走,你很难失败。这就是为什么说,这个世界不缺钱而缺人才。
2.你的生意
你如果有十万会如何?洗洗睡吧,明天还上班呢。如果百万呢?不能睡了,要出去应酬,拉关系,抓机会。如果你有千万呢?开个小破公司,弄了两套房,无聊到残忍的活着。如果你有一亿呢?有房有车有事业,活着是肯定够了,但想干点什么大事,没想法了。如果你有十亿呢?一定要干事。死了也要干。如果你有百亿呢?天天想着怎么左右政策。
钱对普通人来说,自然是越多越好。但对于上亿的人来说,钱这件事是很麻烦的。因为上亿的人不可能如普通人那样把钱都存到二手房里。所以,上亿的人很难如普通人那样,很容易的不动脑子的就把钱给保值了。
当今中国,CPI那么低,PPI那么低而商品又太多,竞争又特别残忍。这是说,你如果当老板了,就只能薄利多销,并随时准备破产。在中国这样的大工业,大生产,大流通的环境中,有钱人要想把自己的资产保值了,真是特别难。
大超市,底层都是出租的。中间层才是自己的超市。这些大超市是用自己揽来的人气高价出租底层的商铺。这样的模式结果是大超市越来越多,商铺越来越多,商铺里的货越来越多。突然一天,所有的大超市的商铺都租不出去了。因为用户就这么多,货多,用户又不买,那租商铺的小商人就破产了。小商人被弄死了,商铺数量并不会因此而减少。所有商铺就集体打折租金了。租金打折不等于能救商铺的市,那就一起死吧。
弄死大超市的还不只是其自身行业内的重复建设的太厉害,淘宝之类的平台是另一个要实体商铺命的新的行业。又一大波小商人到淘宝之类的平台上做生意去了。结果是大工业生产还在膨胀中。用户还是只有这些。于是一切的,工业化的产品,天天是最低价。淘宝规定双11时的价格应该是各商家的年度最低价,淘宝卖家的办法是在非双11时卖出的商品价格虽然高于双11时,但他们搞私下的返现金。
再有一波商人看着淘宝之类的平台也开始搞平台了。平台怎么搞?无非是找专业人员做网站,搞服务器,手机APP写出来。然后再找社会流动人员满大街的去帖二维码,随后跪在地上求人扫一下二维码,谁扫了就送谁一份盒饭。平台越来越多,手机APP越来越多。但自己挂靠上来的小商人已都被之前的淘宝之类的平台玩残废了,于是平台不搞C2C了,搞B2C。等B2C的上下游都理顺了,营运开始了,天天亏钱的事实与后天就能去美国上市的梦想就开始交织了。突然某天,不是资金链断了,就是投资方不追加投资了。然后呢?美化一下自己的简历去帮别的平台当程序员去了。老套路的帮新的平台烧钱,这些钱怎么被烧的呢?做网站,搞服务器,手机APP。这和造许多大超市出来一样,这叫“重复投资”。
我劝那些要做生意的人,那些资产上亿急着想保值的人。想想你的生意到底是不是工业社会品的范围。如果是的,就别闹了。就算你是做网站卖商品,够高科技了吧!问一下你自己,商品是工业化的吗?就算你是卖菜的,你也要考虑,你的菜是不是机器种的,就算不是,同类产品是不是能够机器种。你的高科技到底有多高?是不是很简单的“重复投资”?特别恐怖的是,如果你只是身价上亿,手上的钱都是每年几个点融资而来的。那你的压力是不一样的,你的人生是保证金的游戏。我不看好。
钱到底怎么赚来的?一老人家过世了,家里的旧物都当垃圾卖了。没想到里面有百张文革唱片。收垃圾的把这唱片运回去,在路上就被人1000收了。收的人又到旧货市场去,卖了一万元。一万元买来的这位到网上拍卖成了五万。花五万买的这位,就又把这东西压箱底去了。钱就是这么赚来的。
赚钱靠的是击鼓传花的要有人接盘。大工业时代的商品,没有击鼓传花的基本面,因为商品分分秒秒就能再造几万个出来,根本不需要传。获奖的紫砂壶算是全手工了吧?能玩击鼓传花了吧?实际上你要一样的,可以给你来几万个。因为获奖紫砂壶在造的过程中,都在电脑里同步留数据存档了。后来这个紫砂壶获奖了,数据就值钱了,把这数据往专用的设备里一导。真假孙悟空就出来了。
房价能涨,还是因为击鼓传花的游戏下,永远有人能去接传过来的高房价。为什么呢?因为人多。所以,特大城市的房价是不可能跌的,因为那里的人特别的多。
什么样的生意才能做呢?要能击鼓传花,击鼓传花的接手的人要永远太多。小米手机生意不错,就是小米手机这个性价比的商品的数量远小于需求。因此,一个生意的成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微博,微信是好东西,因为这不是工业化商品的套路,其软件基础的建设也不是“重复投资”。
你的生意的投入是不是“重复投资”?你的生意的核心是不是工业化的?此两点在你的生意还在计划时就应该想清楚。不要以为你有客户积累,你有渠道资源,你的生意就不会有问题。记住,客户永远是大便。他们才不管你是谁,他们只在乎你的商品的性价比。如果你的生意的商品的性价比落在了“重复投资”与工业化之间,你如果还能有性价比,那你就绝对没利润。你如果直接就是没性价比,那你就直接破产吧。
前一篇:唐如松:绝命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