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军事角度看马航MH17班机坠落事件

(2014-08-05 11:33:21)
分类: 军事动态
    众所周知,乌克兰不是车臣,虽然东西部民众诉求不同,但是在政局动荡前境内并不存在大规模的反政府武装,这一点已经被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所承认,因此当这些民间武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乌克兰东部,并且攻城略地频频击落乌克兰战机时,其展现的军事素养、获得的显著战绩不免让世人惊讶,因为与活跃于车臣、叙利亚、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的民间武装不同,乌克兰事发之前并不存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供民间武装“摔打锤炼”,为了解释这种比较反常的现象,某些中国专家得出的结论是乌克兰东部军工企业林立,这些从事军工生产的企业员工产常常接触武器,久而久之掌握了一定的军事常识和技能,所以主要由他们和矿工组成的民间武装战斗力较强、军事素养较高,不过现代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制造武器和操控武器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例如绝大多数会打造刀剑的工匠都不是临危不惧武艺高强的战士,更何况现代武器技术构造复杂,普通军工企业员工接触的往往只是武器的“组成部分”,除了眼前的车床和自己的产品,其他部件的生产包括整件武器的操控使用对其而言均为陌生领域,因此比较接近事实的情况是由于长期从事武器生产,这些军工企业的员工可能拥有比较强的国防意识,即使潜移默化地掌握了一些军事技能,短时间内形成的战斗力也无法和训练有素的军人相提并论,以民间武装掌握的、技术相对简单的肩射防空导弹为例,导弹发射前射手需要依靠肉眼搜索识别目标,确定目标性质和姿态距离后激活电池为导弹充电,然后重新瞄准锁定目标后发射导弹攻击敌方战机,在操控导弹射击目标的过程中,即使导弹射手训练有素一秒钟都不耽搁,完成以上步骤也需要二十几秒时间,而低空飞行的敌方军机速度较快,与导弹射手距离较远,并且未必会面向射手飞行并穿越其头顶,再加上肩射防空导弹射程较近,射击时机不易把握稍纵即逝,所以当射手获得满足射击的条件时敌方军机往往已飞越导弹有效射程,由于被这些不利因素限制,埃及与叙利亚的军人虽然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发射了上千枚萨姆7,可是被其击落的以色列军机却寥寥无几,甚至在战斗中常常出现数枚萨姆7同时攻击一架敌机,尾随一段时间、距离后又同时失的坠落或自毁的现象,这其中固然萨姆7导弹战斗部威力不足,性能落伍难以迎头攻击目标等因素,不过肩射防空导弹的操控难度仍可见一斑,军人不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都难以掌握,更何况信手拈来对其几乎一无所知的普通民众?
    为了维护自身安全,不算外行的乌克兰空军肯定会为己方军机配备红外和电子干扰装备,然而这些执行任务的军机仍然接二连三被民间武装击落,几乎让无计可施的乌空军“置身事外”,主要原因可能是民间武装掌握了大量肩射防空导弹,拥有大量训练有素的导弹射手,并且由这些导弹和射手组成了地域较广、火力密度较大的专业防空火力圈,让陷入其中的乌军战机顾此失彼防不胜防,对主要以红外导引的肩射防空导弹而言,电子干扰基本无效,而乌克兰军机携带的红外干扰弹数量有限,当其抛洒完干扰弹却仍未脱离对方的防空火力圈时,处于“裸奔”状态的战机当然容易被接踵而至的导弹击中,由于乌克兰自己也大量生产并且储备这类防空导弹,所以民间武装拥有的导弹数量可能与俄罗斯无关,然而导弹射手的数量很可能与俄罗斯有关,因为即使有个别的乌克兰军人变节加入民间武装,也可能是其他的军兵种,未必个个都能熟练操控肩射防空导弹。其次由于乌民间武装没有空军,所以飞越其空域的飞机,尤其是自西向东飞越其空域的飞机一般都被其视为敌机,如果“友好”的俄军战机试图介入冲突,一般也是自东向西飞行,而乌军战机不可能迂回进入俄罗斯领空后再自东向西发动攻击,所以辨识目标来意比较容易,只要是进入其空域的飞机都可以不加警告随意射击,而且其在6500米高空击落乌军运输机的行为已经向世界表明他们拥有什么样的防空利器,在任何高度飞行的乌军军机均不堪一击,与之对比,乌克兰防空部队却没有必要射击飞越其领空的飞机,因为民间武装的空中力量不存在,己方战机执行任务时一般自西向东飞行,轻易开火只会误击己方军机,如果确实有不明国籍的军机自东向西进入乌克兰领空,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些军机是俄罗斯战机,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引发武装干涉他们仍然不敢射击,就像当年苏联红军不敢射击越境侦查挑衅的纳粹军机,而遭遇不幸的马航MH17当时恰好自西向东飞行,所以究竟是哪一方引发误击事件不言自明,只不过需要时日搜寻物证加以明确,此外与国内某些专家的论断相反,由于在万米高空飞行的马航MH17班机体积大,目标信号特征明显,雷达波反射强烈,没有任何电子对抗设备保护自己,机组即使发现遭受导弹攻击也难以实施有效的规避机动,所以仅用一枚先进的山毛榉导弹完全可以将其击落,肇事方没有必要像当年中国击落U2那样接连发射数枚导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