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敬伟:制裁俄罗斯,西方世界同而不和

(2014-08-04 10:03:02)
分类: 经济评论
    7月17日,马航MH17航班在乌克兰境内顿涅茨克共和国的意外空难,让俄罗斯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尴尬中。虽然空难调查结果还未出来,但西方世界确认,这次空难和俄罗斯脱不了干系。虽然没有人相信是俄罗斯击落了这家飞机,但国际社会笃信是俄罗斯支持的乌克兰叛军所为。
 
  在此之前,美国刚刚启动了一项针对俄罗斯金融机构和能源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经济制裁。随着一架飞机的被击落,美国对俄制裁的调门在加大,而且希望其欧洲盟友加入更为猛烈的对俄经济制裁中。
 
  欧洲之前虽然也附和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制裁,但基本还是象征性的。在欧洲,俄罗斯和不少欧盟国家存在紧密的能源、金融联系,加之欧洲对中东欧地缘政治形势有着不同的利益判断,因而在制裁俄罗斯很难形成同一个声音说话,也无法攥成一个拳头对俄罗斯发力。
 
  空难事件是美欧俄三方博弈的分水岭。道义层面,美欧发出了迄今为止谴责俄罗斯的最强声音,认为俄罗斯应该对这次空难负责,并且付出相应代价。但落实到经济制裁上,欧洲内部依然存在分歧,这在布鲁塞尔欧盟各国外交部长代表各国不同立场的争议中,可见端倪。法国和俄罗斯存在军售合同,对此法国并不同意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和更严重的制裁。德国和意大利和俄罗斯存在较为密切的经贸联系,因而也希望对俄罗斯的制裁维持在已经开展的层面,不希望追求新的经济制裁。
 
  但是英国和东欧国家希望呼应美国,对俄罗斯进行新的制裁。尤其是这次空难中的苦主荷兰,希望欧洲能够协调立场,通过经济制裁让俄罗斯付出代价。
 
  一番争吵之下,欧盟内部终于协调了立场,同意和美国一起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的经济制裁。虽然详细的制裁清单还未拉出来,但基本思路已经清晰:涵盖防务、金融和能源等。防务上包括对俄罗斯的武器禁运,但现有合同不包括在内---即包允许法国向俄罗斯出售直升机攻击舰的12亿欧元交易。金融层面,禁止俄罗斯金融机构在美欧市场发行债券。能源上,除了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外,还加大了对俄罗斯能源产业现代化的禁限措施,如欧盟的能源制裁将禁止向俄罗斯出口高端零配件,美国禁止向俄罗斯出口先进的油页岩技术等。
 
  这些措施,的确点中了俄罗斯的经济死穴。但从中亦可看出,欧洲对俄制裁依然不向美国那么坚决,而且预留了一些“敞口”,如法国售武合同还在执行,还有俄罗斯天然气并不在制裁清单上,以免欧洲国家受到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荷兰海牙的一家法庭,也对2004年普京总统肢解当时的尤科斯石油公司作出裁决,要求俄罗斯政府向尤科斯主要前股东支付500亿美元。这相当于俄罗斯外汇储备的11%,联邦预算额的10%。
 
  此外,远在东方的日本也在美国的鼓动下,和俄罗斯撕破脸面,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制裁措施包括,一些俄罗斯政府官员和乌克兰叛军领导人在日本的财产将被冻结,日方冻结对俄罗斯境内新项目的投资,限制从克里米亚进口商品。
 
  可以说,西方社会对俄罗斯制裁达成了一致。
 
  这算是正义之举吗?如果是为了MH17,或者说为了乌克兰领土完整,也还说得过去。但西方国家的统一阵线,其实都是围绕美国而建构,包括不情不愿的德国,被迫而为的日本和无奈而为的法国。这是一种价值观同盟的聚合,但其中的罅隙也是显然的。俄罗斯作为传统欧洲国家的一员,从来都是强势的地缘博弈者。但俄罗斯与乌克兰之争,说白了还是前苏联或独联体地缘范畴内的“内讧”---对于谙熟欧洲地缘政治生态的法英德三强而言,并非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正因为如此,法德对于制裁俄罗斯并不积极。但从全球战略的棋局言,俄罗斯的咄咄逼人,让美国最不堪,从叙利亚到乌克兰,挑战的是美国驾驭核心地缘区域的底线。因而,美国单独制裁俄罗斯不是目的,而是让整个西方世界团结在美国周围共同对付俄罗斯,才能彰显美国的西方霸主地位。
 
  美国做到了。但这个攥紧的拳头并非为了MH17,而是大国的面子。这样的联合制裁,是同而不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