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望狼山:抹去美国经济的脂粉

(2014-06-26 09:12:17)
标签:

军事

分类: 百家争鸣
   从次债危机至今,关于美国经济状态的观点虽众说纷纭,但可将其归纳为主要的两种,一是美国经济早已摆脱困境,二是美国经济远未逃离阴霾。很明显,这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只可能有一种为真,而另一种则必然为假。本文中,将用一种客观且浅显的方法,呈现一个有关“美国经济”客观的事实......

  建立前提:
  1、美国是不是一个相对成熟且发达的经济体?
  2、美国的经济增长是否主要通过“国民消费”来驱动?
  3、就宏观层面而言,美国民众的消费是否趋于理性?
  4、数年来,美国民众的消费习惯是否并无明显改观?
  5、汽车在美国是不是一种近乎“必须品”的消费品?
  ......

  如以上“前提”为真,那么便可结成本文的“逻辑链”:

  经济好了,“美国民众”手头自然也就宽裕了,那么对于“必须品”汽车而言,则是该换则换,属于正常的淘旧换新。不可能出现,一边是美国经济的节节攀升,“民众”手里有钱也敢花钱,而另一边则是汽车销量持续低迷,甚至连正常的更新换代都无法满足。换句话说,一旦出现了该种“自相矛盾”的状况,则一定是有一种说法为假。

  一组数据:

  各年份——美国汽车销量——美国人口
  1997年——1549.79万辆——2.76亿人
  1998年——1596.73万辆——2.78亿人
  1999年——1741.47万辆——2.80亿人
  2000年——1781.17万辆——2.82亿人
  2001年——1747.24万辆——2.85亿人
  2002年——1713.87万辆——2.88亿人
  2003年——1696.74万辆——2.90亿人
  2004年——1729.86万辆——2.93亿人
  2005年——1744.43万辆——2.96亿人
  2006年——1704.90万辆——2.98亿人
  2007年——1646.03万辆——3.01亿人(分水岭)
  2008年——1349.31万辆——3.04亿人
  2009年——1060.14万辆——3.07亿人
  2010年——1177.22万辆——3.10亿人
  2011年——1304.08万辆——3.12亿人
  2012年——1478.77万辆——3.14亿人
  2013年——1588.37万辆——3.16亿人

  由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次债危机前,美国汽车的年销量有一个“峰值区间”,即1999年到2006年。其间,美国汽车年销量在1996万辆至1782万辆之间微幅波动。那么,理当可用该“峰值区间”的汽车消费表现,作为衡量美国此后经济状态的标尺,换言之,可将其看作美国经济纵向比较的“基期”。

  计算“峰值区间”的各项数据:

  1999年至2006年,美国汽车总销量约为13859万辆,那么平均年销量约为1732万辆,
  1999年至2006年,美国各年人口累加值约为23.12亿人,那么年均人口约为2.89亿人。

  如将“峰值区间”的每千人汽车年消费量,命名为“汽车消费基准值”,并设为H(取年平均值):

  那么,H=(1732万辆/年÷2.89亿人)*1000=59.9辆/(千人年);(注:“汽车消费峰值”出现在2000年,该值为63.2辆/千人年。)

  经以上计算可得出,美国在次债危机前,经济发展“峰值区间”的“汽车消费基准值”约为60辆/(千人年)。

  计算“次债危机开始后”的相关数据:

  将2008年到2013年间,美国每千人汽车年平均消费量,命名为“汽车消费值”,并设为L:

  那么,L(2008年)=(1349万辆/年÷3.04亿人)*1000=44.3辆/(千人年),约为H(“汽车消费基准值”)的74.3%;

  以此类推:
  L(2009年)=34.5辆/(千人年),约为H的57.5%;
  L(2010年)=38.0辆/(千人年),约为H的63.3%;
  L(2011年)=41.8辆/(千人年),约为H的69.7%;
  L(2012年)=47.1辆/(千人年),约为H的78.5%;
  L(2013年)=50.3辆/(千人年),约为H的83.8%;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以“消费”作为最主要拉动手段的美国经济,在次债危机爆发后的“汽车消费值”与之前“汽车消费基准值”有了巨幅下降。哪怕经数年恢复后的2013年,美国的“汽车消费值”也仅占其“汽车消费基准值”的八成多,两者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更确切地说,美国经济这些年比之“峰值区间”,确有实打实地显著衰退,只不过“衰退幅度”在逐年收窄而已。

  综上,一边是人所推崇GDP指标的“稳健”增长(美国名义GDP六年间上涨超10%),而另一边则是以汽车销量为代表的“美国民众”消费的持续萎靡,这两个数据孰假孰真,谁能客观真实地反应美国经济的过往与现状,自当一目了然。

  不否认美国经济曾经风华绝代,但同样也没必要再否认如今已年老色衰的美国经济是靠涂脂抹粉来揽客招财,因为此不过是娱己娱人的“小伎俩”,一瓢清水,一块抹布,就足以使其原型毕露,无甚必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