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面对威胁:多磨几把刀子

(2014-05-29 11:34:42)
标签:

军事

分类: 品味时事解读
中国面对威胁:多磨几把刀子
北望狼山
  
  接上文,有了客观现实的威胁,“多磨几把刀子”来保护或者保全自己,自然是人之常情。就现阶段的中国而言,如抛开“软实力”,其基础硬实力确实极为雄厚(主要可概括为三大方面: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工业能力。有关种种,在此就不再累述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除美国之外的其他任何国家,基本没有可比性。更明确地说,中国的战争潜力在当今的世界上是数一数二,而且已经准备了一定程度的战略威慑力。
  
  先说件比较沾边的事:
  
  近期中日在东海搞得比较张,因而对后续发展的预测层出不穷,有些言论甚至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本人对此事后续发展的结论只有三个字:打不了。
  
  简要分析:
  
  1、不用管日本“挑衅”的动机如何,就今时今日的日中双方“硬实力”对比而言,日本与中国相差极远,如果说中国是超重量级拳击手,那么日本充其量也就是中量级选手,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所以,日本是既无资格,也无能力,采取单方面的军事行动(不限规模与烈度)去达到预期。
  
  2、至于中国“顺势而为”的目的,本人也不能确定,但也无需确定。因为任谁都知道,中国最大的、最主要的对手绝不是日本,所以就算采取军事手段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战略收益,也于事无补,并且极有可能使事态的发展超出掌控,从而让某些国家从中渔利,并导致丧失巨大的战略利益。
  
  简单来说,就是日本连挑事的本钱都没有,而中国虽是“能干”,但“干了”却得不偿失,因此双方打不起来。
  
  相信会有不少人,对于本人“低估”日本与“夸大”中国实力的说法,嗤之以鼻!
  
  想想也是,作为人口过亿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作为各方面发展相对均衡,并且在制造业诸多领域堪称翘楚的国家,作为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轴心国主要成员之一的“大日本帝国”,就算是今时今日把它丢到列强云集的欧洲,凭它的身板绝对也是区域一霸,怎么就会如此不济呢?
  
  下面本人仅从军事角度出发,去说说日本为何如此“嬴弱不堪”!
  
  第一点,日本的国土狭小,且人口与各种设施的密度极高。这便意味着战略回旋空间极小,而且一旦遭受相当烈度的打击,损毁率便会高的惊人。说句玩笑话,只要有“蛋蛋”打到日本的地盘,最次也得中个安慰奖。
  
  第二点,日本是岛国,并且现代社会中主要类别的“资源”都异常匮乏,还有“人是铁饭是钢”中的粮食,其自给率也就四成左右。以上种种,便意味着海洋运输便是它的生命线。而一旦爆发相当强度的战争,都不用说彻底将其生命线切断,只要对其生命线有了一定程度的破环和损毁,日本又将面临怎样的下场呢?不难想象吧!(日本自然是有“国家储备”的,可它的“国家储备”对于近1.3亿人口,无论怎么精打细算,都是杯水车薪,因此,其所面临的结果依然不变,区别只在于是能撑三个月,半年,还是一年!)
  
  第三点,算以上两点的前提,更是日本这个岛国最致命的弱点:日本离中国实在太近了,此距名为“一鞭”。
  
  如果说,日本岛所在的位置与英国调换一下,中国拿它确实没什么办法;又或者,它处在新加坡附近,中国想要教育它,也会异常吃力,可它偏偏就处在一鞭之距内。而这个距离,“恰巧”是中国四大军种都能使得上劲儿,且基本不费力,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不光如此,还有更为悲剧的:日本只拥有少得可怜的火器,能将其火力投射到中国境内的重点地域。在此,必须要“特别鸣谢”一下美国人,因为它使日本人连做出实质性反抗的能力没有。
  
  再次强调的是:如果美国在二战时生产能力都堪称恐怖的话,那么请将这种恐怖再放大几倍乃至几十倍,不然,不足以来形容目前中国的工业能力。所以,请不要去质疑中国在“一鞭之距”的火力覆盖能力。如再将中日两国的缠绵千年的历史渊源考虑其中,请更不要去质疑中国的“决心”。
  
  真的,不要!
  
  综上,相信本人已经把“为何中日对比如此悬殊”说清楚了,用一句话总结:我可以狠狠地抽你的脸,直到抽烂为止,而你,使出吃奶的劲儿,也仅能伤到我的汗毛儿,这便是现实!
  
  (特别指出:本人自然不会忘记核武在国际博弈中的份量,但若现今的中国,还“需要”或者有某种“冲动”依靠核武对近在咫尺的“小国”日本“核来核去”进行震慑,那么本人坦言:某国也别有旁的想法了,还是老老实实地继续韬光养晦吧!)
  
  综上而言,既有一鞭之遥,又是隔海相望,连日本这样身板的国家,对中国而言都“不足一虑”。那么,那些身板远比日本纤细的国家、“地区”,那些散落在周边,大都只有距中国一臂之遥,甚至干脆是与中国“唇齿相依”的国家和“地区”,又有什么资格值得中国“头疼脑热”呢?
  
  当然,本人无意挑起“大国某种主义”的话题,只是想说:就客观而言,今时今日的中国,以及可期未来的中国,有实力而且有能力(身板和拳头),在本土周边的范围内,去捍卫自己应有的利益。这也是本人行文至此,做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对于这个结论,或许有人会从更高的层面、更现实的角度去“说三道四”。
  
  关于这些,本人也很理解,因为本人在谈上述问题时,没有引入国际规则、国际环境与形势、大国博弈以及“历史渊源”等等一系列现实中异常复杂的变量,而这些变量又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中国捍卫自身利益以及摄取“额外”利益的运作方式与结果。老实说,面对这些纷繁时,本人确实力有不逮。
  
  有鉴于此,只能将问题简化,或者说将主要矛盾具象化,而这个具象化的活物,惟有某国当仁不让!
  
  此某国,也必须是很多人“言必称美国”的美国了!
  
  说到美国,首先会让人联想到它各种世界级的头衔,如: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世界军费开支最大的国家,世界最具政治影响力的国家等等。不得不说,无论再如何挤水分,也必须要承认,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凌驾于众国之上的超级强权,拥有着一览众山小的国际地位。
  
  在前文中提到过,实际上,今时今日的中国与美国的体格(基础硬实力)是大体相当的,但为何在现实中却和美国的差距会如此之大!为何美国还能死死地压在中国这个极为强悍挑战者的头上!
  
  为什么?
  
  这是一个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或许有人会从国际时局的层面去考虑,或许有人会从“硬实力”与“软实力”的角度去分析,或许还有人会从更为具体的方面得出自己的答案,例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等……
  
  而就本人看来,这些方法无所谓对错,但却多少有些繁琐,不够简洁,也不够直观。其实对于该评判标准,本人的看法只有四个字,也是千古未变的四个字:军事能力(战争能力),简称军力。
  
  简要解释:
  
  1、就国家层面而言,不论所具备何种“能力”,最终都可转化为军力,从而进行最直观的体现。无论是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工业、农业、资源、人口、疆域等等各方面、各领域,无一例外。
  
  2、某国军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该国的国际地位。以现今的世界为例:美国一马当先自是不用说,中、俄两国跟随其后,接下来就是近年来军力大幅衰退英、法和无核的日、德,然后便是类似印、巴、意等缺足明显的几个国家,其余没什么存在感的国家,就用“等等”来代替吧!(最直观的,以某些标准来衡量,俄国的排名肯定会大幅下滑,但现实中却并非如此。)
  
  3、应该可以明确;不论社会如何发展、怎样变迁,军力的运用始终是处理“问题”的终极手段,注意,不是之一,而是唯一。当然,谁也不能保证运用军事手段,就能使“问题”得以彻底决解,但如没有相当的军力,便意味着连成为“问题”的资格都没有。换而言之,能很轻易地被对方处理掉的“问题”,还是“问题”吗?(有关种种,根本无须在历史长河中苦苦寻觅,只看近几年的伊拉克、利比亚等国的巨变,便足以说明问题。)
  
  。。。。。
  
  回过头来,既然军力决定着国家间的竞争地位,那么只要比较中国的军事能力比之美国的差距,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那么,中国的军事能力到底比美国差在哪呢?
  
  要分析这一问题,首先要知道军事能力到底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本人并不想咬文嚼字、东拼西凑,弄出个生硬的定义去描述它,只想用白话说:军事能力,实质上就“挨揍和揍人能力”的总和。
  
  先说“挨揍能力”。顾名思义,它就是某国经受打击并做出反击的能力,实际上便是军事潜力(战争潜力)的通俗说法。换言之,军事潜力是由“经受打击的能力”与“做出反击的能力”所构成的。
  
  其一,什么是“经受打击的能力”?
  
  简要解释:它是某国的人力和物力经受战争消耗的本钱(“各种资源”相应的备份量),包括疆域、人口、矿产、能源、以及各项设施、装备等等。
  
  其二,什么是“做出反击的能力”?
  
  简要解释:它是指某国遭受打击后,将“各种资源”经整合生产(主要指工农业生产)后,运用所产出与幸存的各种物资、装备对敌进行还击的能力。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工业能力,其涵盖工业门类及配套体系、生产能力及工业水平。
  
  由上可以看出,前文中曾多次提及的“基础硬实力”所涵盖的各项,与军事潜力的主要构成项几乎可以一一对应。因此,某国的“基础硬实力”实际上就是代表着某国的军事潜力,它的强弱也就必然决定了某国军事潜力的强弱。
  
  明确了“军事潜力”与“基础硬实力”之间的关系,那么接下来要谈谈军事潜力到底意味着什么?
  
  如从军事战略全局的高度看,军事潜力实质上是一国军事能力的基础。它的雄厚与否,从根本上决定着一国整体军事能力的强弱,所以,又可称之为“军力基本盘”。
  
  通过两个比方,或可看得更加清楚:
  
  某人功夫稀松,却皮糙肉厚,与人争斗,虽每每挂彩,但却伤不致死,且颇多反击,长此以往……
  
  某高人武艺高强,同人交手,胜多负少,但细皮嫩肉。某日,忽挨板砖偷袭,随即小脑偏瘫、半身不遂,后来……
  
  比喻虽粗浅,但大体意思不差,白话说便是:你打我,打不死,而我不死,事儿就没完,若事儿没完,结局便是未定之数!
  
  历史上,这样的战例也不少。
  
  如二战时,强悍非常的德国聚兵数百万闪击苏联,初期,其势如破竹,而苏军是一败再败。但数月之后,苏军凭借其强大的军事潜力,不仅站稳了脚跟,并在盟国的支援下,展开了一系列战略大反攻,最终将第三帝国彻底摧垮。
  
  再说抗日战争。当时中国是一穷二白、工业能力近乎于零,并且“内忧重重”……种种惨状不言自明。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中国,军事潜力极度瘸腿的中国,单凭借辽阔的疆域、充裕的兵员,就使日军叫嚣的“三个月灭亡中国”,沦为历史笑谈,还将其一把拖入了持久战的泥潭。并在事实上,极大地牵制了日本的战略资源,完全打乱了其战略部署,逼迫其展开了更大的战略冒险(对美开战)。
  
  美日的太平洋战争,更是典型事例。日本以二流的实力,挑战当时军事潜力堪称翘楚的美国,虽然整体过程略有起伏,但结果却早已注定……而时至今日,日本还在美国的胯下曲意承欢。
  
  综上,不论何种层级的国家,在与具有“强悍军事潜力”的国家发生争斗时,都要承受巨大的战略风险,而这种向对方施加战略风险的能力,便是国家战略威慑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正因为如此,拥有着顶尖军事潜力的国家,在与军事潜力相对弱小国家的斗争中,必然具备着巨大的战略优势。(另一种可能,留到后文谈。)
  
  如果用“老臣谋国”的说法,或可这样说:某国一旦又有了顶尖的军事潜力,而其他层面又非离谱异常,再不济,也可保命。若是用充满“正能量”的话语来阐述,应该这般措辞:某国拥有了“不败”的基础,那么理应获得更多。
  
  具体到中国。现今的中国与美国的“基础硬实力”(军事潜力)相仿,同属这个时代的巅峰,而用发展的眼光看,明显超越美国也指日可待,因此,中国在军事能力的根基上,完全有平视美国军事潜力的理由,甚至存在藐视美国的预期。
  
  这是中国经数十年埋头发展所获得的最重要的成果!这同样也是中国应对未来种种残酷挑战雄厚底气的由来!
  
  归根结底一句话:有了它,中国便能无所畏惧!
  
  至此,本文题目“多磨几把刀子”中的第一把刀,一把无锋慑人、大巧似拙、重若万钧的宝刀,便以完全展现!
  
  在未来的岁月里,中国定将它锻造地更加坚韧无匹,磨砺地更加大锋若钝……
  
  只因此刃,名曰“不败”!
  
  (注:“挨揍能力”与“揍人能力”,就某种程度而言,是相辅相成的,本人之所以将它们“完全割裂”来谈,是为了能让诸位将“挨揍能力”的重要性,看得更加透彻。)
  
  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地位,最直观、最有效的标尺便是该国军事能力的强弱(相对),而一国的军事能力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挨揍能力”,二是“揍人能力”。结合上文,中、美两国的“挨揍能力”旗鼓相当,可两国地位的差距却极为明显,那么可推知,这个差距无疑是来自于两国“揍人能力”的不同。
  
  直白说,之所以美国还能压在今日中国的头上,就是源于中国的“揍人能力”比之有极为显著的差距。
  
  下文中,将对此进行展开,其也是全文的重中之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