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如松:重压之下,为什么我们可以撑得久一点?【唯一的机会】
(2014-04-15 11:31:50)
标签:
军事 |
分类: 百家争鸣 |
这次停更了几天,因为老家的死党要在他的葡萄园建一套滴管系统,而他有着自己的事情,所以就委托我来帮他完成这件事儿,虽说我其实也不太懂,但总算间的事情多一点儿。
一百多亩的葡萄园也不算大,但忙起来还是要雇佣不少人工的。他的葡萄园大概有十几位短工,也就是工资日结的那种。大多是一些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最年轻的也有四十多岁了。虽然离开老家十几年了,但一些老家的老人们还是隐约记得的。所以也就可以边干活边陪着他们聊天。
老人们其实大都不缺钱,孩子们不是在县城就是在省城有了自己的事业和房子,但闲不住的他们还是愿意出来挣点外快,问他们为什么?都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呆在门口晒太阳会被别人笑话的,出来干干活,还能有伴聊天喝酒。大致如此吧。
说到每个月的七十元养老补助,老人们都很憨厚的说政府好。我说,其实现在政府给你们的这些钱不过是对于原来工业化起步所亏欠农民的补偿,算不了什么,其实应该给更多。但他们说“要是政府不给呢?不给你能咋办?日子又不是不能过?”更有老人说“这是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最好的政府。”
没有记者的访问,没有镜头的捕捉,这是他们实实在在的心声,那天晚上,尽管很累,但我也想了很多。有着这样朴实的群众基础,我们何愁不能踏上蓝星之巅。经济危机算什么?咬咬牙,也就过去了,这些老人的生活态度证明了这一切是可行的。
但这一辈老人可以,不代表以后就可以。为什么我们总是提到八零后,因为八零后真的是一个分水岭。五零六零七零后,大多都从艰苦的生活中一路走来,物质匮乏生活单调对于他们而言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也让他们有了更大的承压能力。
中餐馆即将走进老龄化,这对于西方是一个很危险很敏感的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带来震荡,但在中餐馆,暂时似乎还没有。我略为算了算,从1975年开始划分,2035之后,我们将进入西方意义上的老龄化社会,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将不会再拥有这样的承压能力,那个时候,假如我们还没有站在蓝星之巅,走向真正富强的话,我们才真的危险了。
也就是说,我们还有二十年的时间来牺牲一部分民众的利益用来最大化国家利益。这个时间段值得珍惜。一旦突破这个时间段,社会矛盾将会因为社会利益的不均等而迸发,内乱将不可避免。我们也将更容易为外力所操控。这二十年,其实也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不然的的话,除非再经历一次血与火的洗礼,让民族的血性因为血与火而重新树立。但我们谁都不希望付出那样的代价。更何况,楼主之前说过,即便我们能够接受这样的洗礼,西方文明还给不给我们这样的机会就不得而知了。据我了解,他们是不会给的。
国家,正在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坚实的走向目标,二十年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好在我们已经走得够远,只要不走回头路。我想,成功一定会来临。我们现在所做的牺牲,只要能给我们的后代带来荣耀和利益,那么这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