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疯:美国阿拉斯加“入俄”的成功性分析
(2014-04-03 10:17:56)
标签:
杂谈军事 |
分类: 时事评论 |
有几个朋友在微信问:克里米亚公投的效应来了,3万人白宫请愿阿拉斯加“入俄”能成功么?
欧阳疯找到原文:在美国白宫请愿网站上,一份3月21日发起的“阿拉斯加重归俄罗斯”的请愿截至昨晚已获得35509个签名,4月20日之前如果签名能达10万,白宫就必须对请愿作出正式回应。
显然,这个关于阿拉斯加的白宫请愿是有恶搞趋向的,这几万请愿的名单中,欧阳疯猜测大部分是俄罗斯、中国以及美国相关的网友,只有极少部分是阿拉斯加地区对生活不是很爽希望有改变的居民。
为什么说有美国网友呢?先来说说白宫这个2011年开设的“We the
People”的项目,当时是奥巴马希望借此了解更多网友的心声。谁知道等奥巴马12年再次当选后,美国网友却相当不爽,因此纷纷留言开始申请独立,最多达20个州。
其中闹得最厉害的是德克萨斯州,这里以美国的原住居民和自持为高人一等的白人居多。而且德克萨斯州经济实力雄厚,总量位居世界第十五位!这在其他州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德克萨斯州能淡定么?另外俄亥俄州的申请网友也认为本州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已经超过瑞士,因此有能力作为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存在,同时还可以继续和美国保持友好的关系。
还好,这些州的独立请愿被压了下去,要不美国就有可能跟之前一样,从闹独立走上内战。但是本地原主居民、黑人、白人、墨西哥裔、亚裔人士等这些群体的矛盾是非常大的,毕竟分享的资源有限,大家竞争也激烈。如果美国经济环境持续恶劣、失业率一直严重下去以及受到国际政治环境的打击,那这一定时炸弹就有被引爆的危险。要知道,大家弄枪弄炮相对很方便啊。
回头来看3万人请愿阿拉斯加“入俄”能否成功的可能性。首先,从美国角度来看,即使达到10万以上,这份请愿书也是被拒的。而且请愿书只能算是网络上的一种民意表现,并不具有实际的法律效应(如果是公投,那就不一样)。除非奥巴马犯傻或者真的美国有州独立了,这才有可能。
那再来看看阿拉斯加居民寻求回归俄罗斯的“主观能动性”如何。阿拉斯加总人口在70多万,其中超过一半以上为白人,其次是印第安人和原著居民。俄罗斯人的占比实在太小,在当地经济、政治等层面的声音几乎可以忽略。
从历史来看,俄罗斯虽然从1784年开始在这建立居民点,但到1867年以720万美元卖给美国,也就短短不到90年的管控时间。历史谈不上悠久,气候条件的局限又限制了俄罗斯人口繁衍,离开100多年后,你说当地的老百姓对以前的过客还有深刻的印象么?
与克里米亚地区相比,阿拉斯加实在是缺少了历史基因(克里米亚一直属于俄罗斯,但阿拉斯加地区待在俄罗斯的时间相对较短)和民族成份(是否占主体很重要),而且分离的时间也差距较远(一个是60年左右,一个是100多年)。
经济上,阿拉斯加富得流油,拥有北美地区最大的石油油田,各种资源也非常丰富。当地老百姓人均年收入达5万美金左右,每年还能分得数千美金及其他分红,以及各种免税。这与克里米亚地区的穷经济(相对俄罗斯)形成了鲜明对比。欧阳疯(微信shishimi)认为,回去的生活水平是变好还是变坏,阿拉斯加的老百姓心里会有一杆秤。
另外,从俄罗斯这里来看,相对克里米亚的土地接壤及黑海的战略位置,自己驻军多年盘根重重,但在阿拉斯加这却完全没有自己的插手之地。老百姓生活好没有穷则思变的动乱因子,你连个落脚的基点都没有,要撬动这一地区谈何容易?
当然,随着北极圈内的冰层融化,北极航海通道的慢慢开通,阿拉斯加的战略位置也会凸显出来,围绕这一片曾经失去的黄金土地,欲恢复雄姿的俄罗斯(特别是如果普京在位,活的时间也够长)是不会甘心的,一定会寻找机会重新审视这片地区。但这一前提是,美国的势力范围被逼得慢慢回缩至美洲地区,从世界霸主跌落成为一个地区大国。在这之前,俄罗斯需要做的就是能够顶住一切压力完整的存活下来,不被肢解,然后还有强大的国家力量去拿阿拉斯加地区“说事”、谈判。
但真到那时,中国会不会拿历史去说其它的“土地之故事”呢?
前一篇:唐如松:大掌柜的刀【三】上、下
后一篇:后沙月光:公民 网络 蓝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