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文章和名人在唱衰房地产,每天看看搜狐的新闻大纲,几乎一面倒。
中国的房地产真的要衰竭了吗?那政府财政收入和银行体系性风险如何处理呢?强制处理?你当总理,你会如何处置?
中国的房地产热出现应该是在2001年前后,它的基础背景是GDP拉动和住房制度改革。我个人认为房地产这个周期维持的时间比较长,是因为我国全面铺开住房私有化制度,不管这个周期有多长,它都是中国房地产的初期发展阶段,随着国有资本的全面垄断性介入,我们看到中国的房地产已经完成了私营资本驱逐港澳资本,国有资本驱逐民营资本的历程,应该讲到目前为止,房地产的市场初期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阶段,需要行业和市场进行一次调整。
但是,我们看到房地产的全民化和蜂拥而上,实际上,已经固化了宏观经济中的一些结构,这些结构包括:地方政府的财政依赖、GDP增长依赖、银行资产风险机制依赖、民众的财富保值依赖等等,这些结构问题限制了房地产作为一个产业的正常的市场发展周期的进行。而解决上述依赖,并不是人大决议、党的号召、政府官员的雄心壮志和口号,就能解决的,房地产的调整周期的顺利实现有赖于政府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定位的均衡出现才有可能,在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定位没有调整到位之前,我认为房地产有进入行业性调整的内在需求但是缺少外在的制度条件和文化基础。
其次,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处于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和最大胆的调整,在金融体系调整没有初步到位之前,房地产作为中国信用的最基本的基础是不容有任何动摇的,否则,整个经济体的信用基础就不存在了,这比房地产价格上升到来的社会杀伤力要大得多,不是一个能量级别的摧毁。
就民生而言,目前的房地产价格高还是不高,没有绝对标准,归根到底,还是决定于社会的货币指标M2。而根据人类货币的历史看:通货,永远膨胀。这个通货法则,从一定的量化范围可以支撑目前的房地产的价格可持续性。而人口因素和生存基本的价值观,则不支持现有的房地产价值。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式和趋势,对土地和房屋资源的利用方式方面的转变,会为房地产提供另一种前景和制约。
因此,我以为更加可能的方式并不是房地产的衰落,而是,发展方式和开发方式的转变,这个转变将围绕着生活和生存方式的发展决定的对房屋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但,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结构的基础重要性不会减弱,机会在发展的危机之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