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为何就南海武力恫吓中国?

(2014-02-10 12:09:25)
标签:

军事

育儿

分类: 军事动态
日本媒体报道称:中国即将划定南海防空识别区,南海防空识别区范围已经敲定,将择机公布。


在日本媒体公布消息之后,据俄新社报道,美国务院女发言人玛丽-哈夫在1月31日公开表示:我们认为,在南海某些地区上空设立防空识别区的意图是单方面的挑衅行为。她并补充道,这将加剧紧张局势,并会加深人们对中方以外交手段解决南海领土争议立场的疑虑。据她讲,美国建议中方不要采取这一步骤。去年11月美国曾对中国宣布在东海上空设立防空识别区表示出强烈反对。


另据日本共同社1月31日同一天的报道称,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亚洲事务的高级主管梅德罗斯日前在接受共同社采访时透露,美方已警告中国,如果中国在南海划设防空识别区,美国将采取对抗措施,美国将就此“改变军队部署”。
 

美日这种行为,实在是无中生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且不说日本的消息来源是否准确,在日本媒体发布消息之后,美国方面不考察消息的可靠性,就直接把这个消息当做既成结果,并借此指责假定的“中国划定南海防空识别区行为”是“单方面的挑衅行为”,会加剧南海冲突。而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亚洲事务的高级主管梅德罗斯更是称,美国已经就中国划定南海防空识别区警告过中国,如果中国在南海划设防空识别区,美国将采取对抗措施,美国将就此“改变军队部署”。按照梅德罗斯的意思,如果中国划定并公布南海防空识别区,美国将调兵对抗。这是武力恫吓。

即便中国方面已经划定南海防空识别区范围,只要还未公布,美国就不能假定这一结果——作为一个大国,就一个传言而发表言论,实在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有失大国风范。更不能直接指责——因为中国划分南海防空识别区这是本国内政,是为了国家与海防的安全考虑的。再往大说,南海本身就是中国的固有领海,中国要在自己的领海干什么,轮不到远在大洋彼岸、置身事外的美国说三道四,更不用说中国只是划分防空识别区了。

很明显,这是美国与日本在南海问题上唱双簧——至少有一定沟通与默契。那么美国与日本为什么一唱一和,就未确定的消息武力恫吓中国呢?

笔者认为,美日这么做的第一原因是:预先威胁并防止中国视线南移——划定并公布南海防空识别区。对美国来说,东海局势是遏制中国的重要环节,但南海则更为重要。

在美国日本联合炒作南海危机的两天前,日本媒体于周三(2014年1月29日)称,日本航空自卫队针对中方军机多次突破日本防空识别区接近钓鱼岛空域的事态,制定应对操作手册,其重点就是提高迫使中方军机着陆的实效性,以及修改武器使用权限等课题。

也就是说,日本已经就中国军方飞机接近钓鱼岛空域的情况进入实际应对和操作阶段。具体措施就是:强制中国接近钓鱼岛空域的军方飞机着陆日本指定机场,在此过程中,日本方面将保持使用武器的权利。日本这么做,无疑使得东海局势更加紧张。

此外,最近包括美国、日本,乃至于俄罗斯的军机多次进入东海。东海局势

即便如此,美日觉得还不够,还应该在南海给中国再增加压力。让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更加难受,同时在钓鱼岛及东海局势继续紧张。给中国两边施压,但两边都难以集中精力解决,这是美国最愿意看到的情形。

其次,美国这么做,是给自己武力挺近南海预留后手。

如果中国划定并公布南海防空识别区,美国必然会以强硬的手段介入,那样,就真的要与中国在南海硬碰硬了——并且很难回旋,这种情况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美国似乎也不回避一旦出现这种情形的后果——如果美国武力挺近南海并接近中国大陆,将与日本从南海与东海对中国大陆就近形成夹击之势,一旦这样,中国不仅通航、并且整个沿海情势就非常危险,但同时美国与日本军队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事态随时可能失控。

第三,美国这样做,是提前给南海资源与交通相关的国家讯号:美国在南中国海的态度是坚决的,不排除就中国主导南海局势而现身说法——直接以武力应对。这是在给相关国家“信心”,当然还有鼓动,鼓动他们向中国乘机发难。
 

美国,包括日本的目的:是要在东海鱼南海同时给中国施压,让中国已经公布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形同虚设——让中国政府与军方丧失威信;同时不能在南海问题上难以形成实际的主导局面。让中国进退维谷,从而不能很好地向深海推进,乃至于后退。

如果中国要破解这种阴谋,就必须跳出对方给中国预设的框架,从东海或南海选择一点突破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