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辽宁号南海首训 初露锋芒
(2013-12-08 18:15:19)
标签:
军事财经 |
分类: 军事动态 |
中评社北京12月8日电(记者 张迎春分析报道)11月26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从山东青岛某军港解缆起航,在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的伴随下,以编队形式远赴南海附近海域,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这是“辽宁”舰入列后首次进行跨海区试验和训练,引发全球热议,一般认为,“辽宁”舰此次远行意味着它朝着具备真正作战能力又迈进一步,也将对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周边军事力量形成一定压力和震慑。
“辽宁”舰编队的伴随舰艇为2艘051C导弹驱逐舰沈阳舰、石家庄舰和2艘054A型导弹护卫舰烟台舰、潍坊舰,皆隶属于海军北海舰队驱逐舰第一支队,全部是2006年以后服役入列的新型舰艇。《解放军报》在报道“辽宁”舰此行时,首次使用“战斗群”这一字眼,显见其出海规模之高,也标志中国建成了首个航母编队。有论者指出,“战斗群”顾名思义是以战备状态出现的舰艇编队,显示“辽宁”舰在具备自身初始作战能力的同时,还具备与其他舰艇乃至更多作战平台集成的功能。
据了解,“辽宁”舰这次跨海区连续航行是检验全舰装备性能以及编队协调作战的一个必经阶段,在抵达南海海域之后,主要就防空反导、反舰、反潜等三方面进行科研训练。在此过程中,“辽宁”舰需要熟悉南海海域各种环境,收集各种数据,这对中国改进设计和制造新航母以及未来航母执行任务都必不可少。而航母编队选择南海进行科研试验和训练,也表明南海地区将是中国海上防御的重点之一,“辽宁”舰在三亚航母基地停泊,也证实了南海舰队将部署航母。
众所周知,过去几次海试,“辽宁”舰均未远离大连修船基地和青岛保障基地,此次航母编队赴南海的目的虽是科研试验和训练,但外界解读为,这是中国展示其自身军事威慑力、军事能力以及军事自信的一个重要方式,“辽宁”舰远程航行,实际上是主动让其他国家看看中国的航母是什么样的;在战略上,此次南海航行也对美国和周边国家发出一个信息:中国海军力量不可小视,不要低估中国,不要指望通过对抗来解决争端。
因此,“辽宁”舰南下路线,虽然避开了因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而更加敏感的钓鱼岛附近海域而经走台湾海峡,但美国和日本依然依然高度紧张,时刻注意着航母编队的动向。据熟悉“辽宁”舰情况的人士表示,由于美日侦察舰机一路相随,让“辽宁”舰的首次科研实验和训练的环境与氛围变得具体而真实,这样送上门的机会实在难得。还有一些报道夸大了“辽宁”舰航母编队赴南海进行科研训练的功能,认为为了应对中国航母编队,美国派出了两艘航空母舰,日本派出了“日向”级的“伊势”号准航母,加上“辽宁”舰,目前共有4艘航母聚集在南海,但实际上,美国的航母主要目的是到菲律宾执行抢险救灾,日本也是进行人道主义救援,而“辽宁”舰是进行科研和训练。这是一种巧合,不必过度解读。
但显而易见的是,中国航母编队奔赴南海,确实扭转了中国海军在南海海域的劣势,也必将对菲律宾、越南等南海声索国起到震慑作用。据了解,中国海军在南海海域的一个软肋就是航空部队的航程有限,难以保持长期的战机巡逻和威慑,即便是西沙永兴岛机场起飞的战斗机,对于最南端的曾母暗沙一线海域,也难以保证快速赶赴事发海域,而越南等国因为地理原因,战机在南沙空域巡航时间更长。而这种被动局面,通过“辽宁”舰航母编队抵达三亚航母基地,便得以逆转。
虽然如此,但为了尽量降低南海诸国的反弹,中国通过媒体提前公布了“辽宁”舰前往南海海域的消息,大大方方展示了军事透明度。这与“辽宁”舰避开钓鱼岛附近海域的线路选择相互印证,足以说明,中国航母不欲节外生枝,此次安排的目标仅是顺利完成科研训练,而非炫耀武力。
而对于“辽宁”舰航母编队的实力,目前不能估计得过高。对于中国海军而言,有一个重大的软肋至今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此次“辽宁”舰编队中没有出现的舰队补给舰。由于航母编队的油、弹、粮、水消耗巨大,需要大吨位的综合补给舰才能满足编队的物资需求;而航母编队高航速的作战要求,更是对补给舰的航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辽宁”舰如今只是一艘训练舰,而且一艘航母要形成一支战斗群,需要长期磨后。现代战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绝不是硬装备凑在一起就能形成很强的战斗力,必须实现人与装备的磨合、装备之间的磨合。不是说有了一艘航母,中国的海军就所向披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