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继续吸收更多的能量飞得更高更远一切才刚刚开始
(2013-10-06 18:10:31)
标签:
财经 |
分类: 经济评论 |
中国绝不能容忍被侵略被抢劫的历史重演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世界
未来的核能的前景固然远大,但毕竟缓不济急,中国当下仍然需要巨量传统能源的支撑。为此中国的经济力量正在向国土之外延伸,为工业汲取急需的能源。在这方面,2012年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海油对尼克森的收购了,涉及金额高到151亿美元。
经过漫长的谈判和斡旋,2012年里中海油终于完成了对尼克森的全资收购,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并购案。在付出了61%的股票溢价、承担其全部43亿美元债务、保留原有团队和员工等对价后,中海油获得了尼克森约20万桶的日产油当量、9亿桶油当量的证实储量及11.22亿桶油当量的概算储量,还拥有以加拿大油砂为主的56亿桶油当量的潜在资源量,以及尼克森在石油、油砂和页岩气等领域的技术、设备、销售渠道和管理人才,使中海油的净探明储量和净产量分别增长约30%和20%,具有更好的长期发展潜力。
2013年2月12日,美国境外投资委员会已经批准了中海油收购尼克森交易,这清除了交易面临的最后一个大障碍,2月27日,交易双方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市正式完成交割。实际上,早在这笔交易之前,中国在海外的油气经营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不仅是中海油,中石化和中石油也都在大力开拓海外资源。
中国在海外的油气开发还包括:2012年1月12日,中石化集团和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协议,这是其在海外建设的第一座炼油厂,总投资近100亿美元,中方占股37.5%,预计2014年11月投产;2012年10月10日,中石化首个国外油库项目在印度尼西亚巴淡岛正式开工。
应该说,外面的世界对于中国从打工仔变成老板这种事情还是很不习惯的,不过不要紧,见多了习惯了就好了,没什么值得担心的。真正值得我们忧虑的是,中国的硬实力还没有跟上这种变化。换句话说,我们的军事力量还不足以保卫我们的经济果实。当我们经济弱小的时候,别人可以不在乎。当我们的经济略微强大的时候,别人也许还能忍受。而一旦我们的经济力量强大到了一定的程度,同时军事力量却不能让人信服的话,外面那些彬彬有礼的商人随时会变成凶神恶煞的强盗,买卖不赚就拿出钢刀,把我们一抢而光,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已经一再地证明了这一点,现实的情况也不例外,各种贸易壁垒、贸易调查、经济制裁是软刀子,如果还不管用的话,是有可能换成硬刀子的,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
这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活生生的事实。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的重要能源管道,在其立项和建设过程中,遭受到了来自国外各方势力的种种阻挠和破坏,理由从环境保护到民主自由,手段从抗议示威到武装袭扰,无所不用其极。这些也从反面证明了中缅油气管道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不过顶住一切压力和干扰,中国终于还是把中缅油气管道建成了。到2013年6月,这条管道已经全部竣工,7月31日,由它运送的第一批天然气进入云南瑞丽。但是更大考验还在后面,如何维持其运行不受国外势力和缅甸政局的干扰,如何协调工程和当地人的关系,都将是对中国人的智慧和决心的双重考验。
目前海外能源是从不同的方向的四个通道进入中国的,分别是:从东北进入中国的俄罗斯油气、从西北进入中国的中亚天然气、通过中缅管道从西南进入中国的油气和通过船舶从东部港口进入中国的原油和天然气。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孤悬海外的中国企业及其工作人员,他们为祖国带来了滚滚的能源,也理应受到祖国的保护。从2011年中国从利比亚的撤侨行动来看,在最短的时间内从万里之外的战乱中安全地撤回了数以万计的本国公民,充分展示了国家的力量和决心。但还远远不够,中国不能只是撤退,还要能留住,留住自己的正当利益,留住海外的能源渠道。这么说不是要鼓吹帝国,我们不可能也不需要去侵略去抢劫别人,但我们也绝不能容忍过去被侵略被抢劫的历史重演,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世界。安逸倍增明智选,坐享其成翻一番
后面我们还会看到,中国工业力量的增长带动了军事和民事力量的飞涨,我们的国家不是颟顸的满清,也不是无能的民国,这个用鲜血奠基和用汗水浇灌的共和国是不会任人宰割的,将会动用一切手段来保卫自己的能量来源。
在国内能源方面,中国除了在本土范围内进行勘探和开发之外,最大的变化就是开始转向海洋,更多地向我们周边的海洋索取能源。我们身为龙的传人,自然不能永远蛰伏在黄土地上,仅限于在祖先打下的疆域里寻寻找找,而是要跃入广阔的大海,那里才是龙的家园,能够给予巨龙无尽的能量。之前的中国并非不想开发海洋资源,而是受到军事和工业两方面的能力限制,无力开发远洋资源,只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渤海和黄海搞一些油气开发。
今天的中国则是今非昔比,在军事上,一支蓝水海军正在成形,在工业上,已经具备独力研制开发深海油气所需全套设备的能力。中国目前正在东海和南海这两个方向上展开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在东海方向,春晓油气田已经建成投产多年,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田。在南海,荔湾3-1气田正在建设之中、即将投产,这是中国的第一个深海油气田,平均水深达到1500米。为了进行深海开发,近年来中国建造了一系列最先进的重型海洋勘探和钻探设备,包括“海洋石油201”、“海洋石油720”、“海洋石油981”等等,先后进入南中国海进行作业,为荔湾3-1气田的建设和投产开路。这一系列的重型装备、高端装备的出现也说明,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能够为能源产业生产出足够的设施和装备了,二者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的正反馈关系,中国的工业可以不受外界制约,而是依靠内生循环就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升级了。
与此同时,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行动,包括建立三沙市、巡航黄岩岛、争夺钓鱼岛、南海军演、西太平洋海军训练等等。这些行动的背后,并非单单是为了保卫领土或领海的虚名,而是切切实实地为上述能源工程保驾护航。春晓油气田和荔湾3-1油气田与中国本土的距离尚不算远,不过三百多公里,只能算是巨龙走出陆地、进入海洋后留下的第一组脚印。不难预见,未来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加强、政治实力的上升和工业需要的增加,中国的海上油田必将继续向深海延伸,为中国工业汲取更多的能量。
能源是工业的基础,能源对于工业的重要性,不亚于粮食之于人类。今天的中国就象一头巨龙,源源不断的从外界吸收着各种能量,无论是清洁能源还是化石能源,无论来自海外还是国内,把它们转换成起飞的动力。最近十年来,中国的能源消费以接近年均10%的速度连续增长,即便是在200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也丝毫没有影响。到2012年,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是继钢产量、发电量超过美国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能源消费方面,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差别,那就是:六十多年来,中国那大部分能源消费在了工业生产之上,而美国用于工业的能源则不足总量的一半。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始终把七成左右的能源消费投入工业之中,一度曾经接近八成的比例,而同期美国的工业能源消费则从总量的五成逐渐下降到了三成左右。如果只考虑工业能源消费,中国已于2003年超过美国,到2012年,中国的工业能源消费已经达到美国的2.4倍。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今日中国的工业规模已经达到了美国的两倍左右。并且这是在10年之内发生的,快得让很多人来不及认识、来不及接受。安逸倍增明智选,坐享其成翻一番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中国的能源都是由钢铁、水泥等粗放型产业消耗的,而美国的工业则是高技术、低能耗的,中国的单位GDP能耗要比人家大上几倍,所以中国的工业还差得很远,还很低端,中国GDP的质量非常低,要淘汰高能耗产业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其实这些说法并不正确。评价一种产业,要看国民经济是不是需要、对人民生活是不是有用处、对国防安全是不是有帮助等等,而不能简单地用能耗的高低或者技术含量的多少来判断,更不能从个人的主观好恶出发,把产业分成“好”和“坏”两种。
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进入工业化不过数十年的时间,在传统产业方面留下了很多欠帐,包括钢铁和水泥等等。以钢铁为例,虽然现在中国的钢铁年产量十分惊人,但是算历史帐的话,人均钢铁蓄积量刚刚超过5吨,而美国则已经超过了10吨,按照目前的生产速度,中国还需要十几年才能追上美国。美国和中国的国土面积相当,美国的铁路总里程超过22万公里,中国即便是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也才达到10万公里。在这些方面,中国还必须先把拉下的功课不足,而不是好高骛远地企图直接跳入后工业化阶段,脱离工业地搞三产来拉动经济、单纯追求低能耗GDP,那样只会重重地摔下来。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菲律宾,靠出口女佣拉动经济,能耗为零,绝对绿色环保。对于这种低能耗GDP,我们中国人还是敬谢不敏为好。
当然,这并不是说就不需要降低能耗了,也不是说能耗越高就越好。在保证同样产出的情况下,能耗当然是越低越好。只不过能耗的降低应该是在保证产出满足需要的同时,通过降低单位能耗来实现,即通过产业的升级、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放弃某一产业去实现。更何况高科技不一定等于低能耗,集成电路芯片、太阳能电池等等都是高能耗的产品。
总而言之,中国的能源消费增加是一种国力上升的标志。正如平时我们常常用食量来评价一个人的体力,一个国家的能耗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其国家实力。或许有人会说,食量大不代表身体好,狮子和家猪的食量都不小,前者长的是肌肉,后者长的则是肥肉。确实如此。那么,到底中国是前者还是后者呢,被中国吃进的能量是长成了肌肉,还是转化成了肥肉呢?从工业能耗占据的比例来看,中国属于前者,七成以上的能量被投入了工业,长出的是不仅仅是肌肉,还有筋骨、血管和神经,其中有公路、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城铁、地铁、桥梁、隧道等组成的交通网络,有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输、南水北调等巨型工程组成的能源网络,有电话、光纤、无线、卫星等组成的通讯网络……,这些都令龙的身体越来越强壮。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下去,因为中国的人均能耗只及美国的四分之一,工业人均能耗只有美国的一半多,在赶上发达国家水平之前,没有理由停下来。
不必说什么“中国要过上发达国家的生活,还需要额外一个地球的资源”,如果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把能耗降低到中国现在的水平,全人类只需要半个地球就足够了。也不必说什么减少碳排放,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三百多年的巨量排放,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环境影响,别试图这个责任强加在中国头上,让中国自己勒紧腰带,把能源和环境留给他们去享受,这是不可能的。中国龙将继续吸收更多的能量,长得更大更强,飞得更高更远,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前一篇:刀口评论:再聊土耳其买红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