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子:缅甸未来十年安全环境评估(一)
(2013-08-02 09:17: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百家争鸣 |
缅甸自“二战”结束后正式独立以来,一直长期处于持续不断的内乱中,按照时间来划分,主要是与中国国民党残军作战、与克伦的分裂作战、克钦的分裂作战、与缅共人民军作战。到1989年缅共垮台为标志,缅甸军政府与缅共垮台后分离出来的主要民族武装达成和解,才迎来了近20年的相对和平时期,期间,虽然还有与零星的分裂势力如坤沙的分裂武装作战以及一些民地武之间的作战,但总的来说,缅甸迎来了独立以来相对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但随着缅甸2008宪法的公布,军政府对前总理钦钮的民族政策的彻底抛弃,以2009年8月的果敢事件为标志,强行推进改编民族地方武装,缅甸政府军与全国所有民族地方武装都几乎重燃战火,至今不熄。
由于长期的战乱,几乎所有的民族地方武装后面都有世界大国和周边大国的影子,战火至今燃烧不熄,原因错综复杂,可以说,单靠缅甸一国一军一政府之力,是不可能解决至今不熄的冲突的。
缅甸目前作为资源最为丰富但长期的战乱又使自己沦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在2012年初结束军政府统治,开始了民主化的改革进程,但两年来,一方面国际环境在进一步改善,但另一方面,政府军与民族地方武装的冲突依然不断,同时,长期的军政府高压统治而强压下来的阶级矛盾、宗教矛盾也被完全释放而使冲突也在加剧,可以说,缅甸内部用一锅粥来形容也不为过。
那么未来十年,缅甸的国际安全环境和国内安全环境如何?作为一个重要邻国,如何评估缅甸未来的局势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安全问题。
但要准确预知未来十年缅甸的变化是极其困难的,因此这里只能对缅甸的战略安全环境的发展趋势加以评估。总体来讲,今后十年是缅甸正在进行国家政体转型的关键时间段,同时,缅甸战略安全环境将好于以往和现在,缅甸的领土完整和经济发展,中国将依然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但宗教问题、民族问题以及经济结构性矛盾、非传统安全问题将是缅甸面临的战略安全威胁的主要原因。
1、中美两国在印度洋方向的竞争引发的潜在军事冲突问题将是缅甸面临外部军事威胁的主要问题
中国在印度洋方向的国家战略决定着中国未来至少50年的崛起发展机遇,中巴、中缅的两条油气管道和传统的绕马六甲海峡的贸易线路,使印度洋的战略地位在中国的决策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权重,缅甸在中国的战略中的地位近年来的快速上升,就源于此。缅甸成为美国的香饽饽,也是基于对中国的印度洋方向战略的一种围堵和反制的重要桥头堡。没有中美在印度洋方向的竞争,就没有缅甸现在在国际社会的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未来的中美在一段时期内,如果找不到更好的战略相处的新型关系,则中美两国在印度洋方向的安全利益的争夺中,缅甸的战略安全则将处于一种动荡的平衡中。现在中美两国元首都已经认识到,两国必须要建立一种全新型的大国利益平衡关系准则,以尽量避免以往的高成本零和战略游戏。如果中美两国在新的全球利益平衡上达成一个新型的准则,缅甸无疑将是中美新型关系准则的战略安全的受益者之一。在这种新的利益平衡下,美国很难采取武力颠覆缅甸政权的方式,这极大地避免了外部军事威胁。
2、缅甸内部的宗教冲突将会是未来十年的主要动荡源之一
在军政府时期,对宗教冲突一直是采取的高压手段,自2011年大选,军政府转型为选举政府后,长期被压制的宗教矛盾开始呈现井喷性的爆发,佛教极端势力和穆斯林极端势力都在迅速成长,密铁拉、腊戌、曼德勒等地的两派偶发宗教冲突都迅速演变为全城性骚乱,政府的反应能力严重滞后,使当地百姓损失惨重,而这种惨重的损失反过来有加剧了矛盾的更加激化。从目前来看,每次冲突演变为全城骚乱后,政府部门才采取戒严措施,应对手段单一,无法通过基层政权的社区工作来提前预防和化解。根源还是在于缅甸政府不承认若开邦罗兴亚人穆斯林的缅甸公民身份,罗兴亚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无法保障,缅甸政府一直致力于将罗兴亚人全部遣返印度和孟加拉国,但这种努力一直遭到印度和孟加拉国的拒绝,国际社会也不认可这种处理方式,罗兴亚人的穆斯林的悲惨遭遇也得到了缅甸其它地区的穆斯林团体的同情和支持,目前的宗教冲突根源就在于此。但如果缅甸政府给予现在的全部罗兴亚人的缅甸公民身份,又会遭到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信仰佛教的公民、团体和佛教界的坚决抵制和反对。
从两方面来看,找不到如何处理这种尖锐对立矛盾的有效办法,未来的十年,即使2016年新一届政府上台,也很难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由于缅甸内部存在众多的民族地方武装,加之缅甸对缅孟、缅印边界的控制薄弱,极端穆斯林很容易获得武器,并建立自己的武装组织,所以未来的宗教冲突形式将不仅仅是骚乱,更多的将会是从宗教冲突上升为武装骚乱,使缅甸国内的安全环境向更加恶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缅甸开放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外资和企业进入,未来的缅甸宗教冲突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3、与民族地方武装的军事冲突是未来十年的内部动荡源之二
虽然目前缅军与各个民地武的军事冲突是主要的内部动荡根源,但从目前来看,军事冲突的高潮已经基本告一段落,虽然缅军还在致力于武力解决民族地方武装,并加快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未来还将有军事冲突的发生。但缅军和缅甸政府都已经认识到,单靠武力是无法解决民族冲突矛盾的,在中国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缅军与民族地方武装的冲突解决将主要采用政治手段的方式来解决。现在,缅甸政府与缅军已经在开始从这方面寻求冲突的解决,今后这也将是军事冲突解决的主要方式,除非一些民族地方武装顽固坚持武装独立的政治目标而加剧冲突。不管如何,民族之间的军事冲突的影响将逐渐退到比宗教冲突次要的位置。
4、缅甸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深化将增大缅甸战略安全环境的不确定性
到目前为止,缅甸还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的现代化还处在起步阶段。在这种结构下,农业与工业的结构性矛盾并不突出。但未来十年,不仅仅是缅甸政体转型的十年,更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十年,经济结构将从传统的农业结构转向工业和资源开发等领域,大量的外资涌入将主要集中于缅甸的资源开发上。同时,缅甸内部也为了加速工业现代化和资源的现代化开发力度,不仅将减少农业方面的投入,更将从农业方面抽取更多的税收和更多的土地用于工业等领域方面的投入。因此,在未来的十年,缅甸整个经济将比以往更快速增长,但农业方面失血加剧,传统经济结构的占绝大多数的农民反而可能无法分得经济增长的红利,加之农民的知识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也无法大量转移到工业、资源、金融、服务等其他领域。这种发展趋势将是未来十年的主要趋势,不仅造成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而且更造成贫富差距的加大,造就了全国性的占绝大多数贫困农民阶层,形成了新的不稳定动荡源。
5、加快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将使缅甸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严重
由于缅甸长期受到国际社会的制裁,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严重落后,人才的培养赶不上开放的速度,因此,缅甸面临的非传统安全显得更为严重。未来十年的缅甸最主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将集中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和政府稳定安全三个方面:缅甸的信息安全事关缅甸各行各业的保密和正常运转。而国际金融知识严重缺乏的金融领域开放无任何安全保障手段,整个金融体系都交给西方一些财团进行设计和运作,在缅甸经济达到一定的积累的时候,西方金融财团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手段对缅甸抽血形成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后果不亚于一场局部战争。政府稳定安全方面主要体现在执政能力低下,各种矛盾的处理手段原始落后而激发各个阶层的反抗,对政府的稳定运转都构成极大的威胁。
上述三个方面的非传统安全领域对缅甸的未来十年都将构成一种战略性安全威胁,与传统安全相比,这些问题将是次要的,但在传统安全的危险并不增大的情况下,这些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战略地位就将上升为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