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已经临近尾声?
(2013-06-29 19:51:15)
标签:
财经 |
分类: 经济评论 |
这一周注定是让投资者终生难忘的日子,在经历周一、周二A股市场出现雪崩般的暴跌后,上证指数短时间内接连跌破2000点、19000点,市场人气再一次遭遇空前打击。但是,受央行向部
分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利多影响。周二下午,市场从1849点的新低点急速反弹,最终使当天的A股走出了一个大“V”字,尽管没有翻红,但是本周三、周四股市的跌势已经得到了缓解
,投资者期盼周二的1849点能够成为本轮股灾的最低点。
A股市场在本周各个交易日中大起大落的表现,应该归咎于银行业愈演愈烈的“钱荒”,具体反映的是货币市场流动性的严重匮乏,造成银行间隔夜拆借市场的利率创下历史新高。而货
币市场流动性的空前紧缺,对于本身就处于“严重失血,疲惫不堪”的A股市场而言,很容易产生极具放大效应,受此影响出现空头行情,也就不难理解了。
金融市场出现的“钱荒”,反映的是中国银行业在经营上的问题,它们长期以来借助国家投资扩张政策,成为依靠信贷扩张而赚取存贷息差最大的获利者。正是因为银行业在前5个月的
信贷极速扩张,而到了临近年中各项监管指标的大考之时,这才造成今天货币市场出现“钱荒”的奇怪景象。前5个月社会融资规模高达9.11万亿,同比狂增3.12万亿。从1-5月社会融资规模
增速情况来看,目前存在“钱荒”问题,既说明前期信贷和投资扩张过快,更说明了我国的金融市场的改革已迫在眉捷。
当前,中国银行业盼望的是央行能够改变现在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来一次大幅度的降准降息,让市场流动性更加宽松起来,让它们能够继续依赖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继续过着“
赚钱赚到不好意思说”的日子。但是这一次央行和决策层没有遂银行的心愿,尽管最近几个月来一些经济数据低于预期,显示经济走势并不乐观,但这次央行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大开货币阀门
放水,而是采取谨慎、冷静的姿态应对。最多也只是给部分银行定向提供流动性支持,但是货币政策的口子绝不放松。
央行这次面对机构投资者接连在资本市场拼命打压股指逼宫,而按兵不动原因有三:一、央行认准了各大银行流动性状况并非很糟糕,既使面临紧缩,也不会发生金融危机。而股市跌
多了会自发组织报复性反弹,无需救市。二、央行想敦促银行业进行转型,未来随着金融业的开放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银行业旧有的信贷扩张的赢利模式不仅会使其利润空间收窄,还
会造成不良贷款率的骤升,为了防控金融风险,促进银行业由原来的资金耗用型向资本节约型转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创新之上。三、中国的财政、货币政策的空间已
经用尽,M2已经达到104万亿,地方政府债务总规模突破20万亿。再搞宽松政策后患无穷,未来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结构性改革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笔者认为,退一步讲,就算这次机构们对央行逼宫成功,也只能解股市一时之忧。记得2008年底时,我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和10万亿信贷规模,使得市场上流动性泛滥成灾,
当年的气势何等豪迈?但是,沪指也只是从1644点上涨至3400点就嘎然而止了,接下去又复归慢慢熊途之中。所以流动的注入根本解决不了股市走熊的问题,对A股市场来说,没有‘水’不行
,但仅有‘水’也不行。如果宏观经济预期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更进一步波及上市公司业绩,A股也难出现明显的好转。
各大机构投资者联手砸盘,希望倒逼央行像2008年那样大开货币阀门。不过这次决策层再降准降息的可能性基本已被排除。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稳定货币价值。而长期以来,中国的
货币政策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工具出现了高度扭曲,为了配合GDP低质量增长,中国走上了一条货币扩张之路,这就直接导致货币超发严重、银行业转型艰难、虚拟经济泡沫失控、中小企业融
资难等一系列问题。央行面对砸盘逼宫而不松动,就宣告了靠信贷扩张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旧有模式已经终结,未来将会采取“盘活存量”信贷的方式,更好流向实体经济。机构想通过砸股市
来让货币当局屈众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股市跌多了无需政策救赎,自会有一波强势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