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整理7无为篇

2024-08-20 03:23:08

道德经的文章,我们已经连续发布了六篇,这一篇,我们继续学习新译版【道德经】,这个新译道德经的版本对道德经的原有顺序以及断句,都做了大量的调整,并将道德经的所有内容,按照逻辑顺序,将81章分为了9篇,每篇一个主题,分别为:道篇、国篇、民篇、兵篇、法篇、德篇、无为篇、长生篇、成圣篇。

前面六周,我们讲了新译【道德经】的前六篇:道篇、国篇、民篇、兵篇、法篇、德篇。按照这个节奏,我们这一期,继续讲新译【道德经】的第七篇:无为篇。

第一章(原第11章):有之为利,无之为用。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有。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释义】所有的有都是支持无的存在,有是支撑,无才是我们用的。有和无相互作用,才创造了可用的事物。

有是有限的,无中带有无限的可能

无正是因为没有,才可以容纳一切,接纳一切,可以接受一切。

利用的解释:利来自于有,用来自于无,利用的根源来自于有和无,你就可以利用一切。

第二章(原第37章):化而欲作,无为自成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释义】道无为,道无条件的接纳外在万事万物的本来存在性。

在接纳的背后,看到了万物存在背后的可用之处。无为不是为了自为,是利用众人的力量,完成众人的心愿,自己不耗费心力,自己不投入其中,自己不被欲望牵连,能够置身事外。

做给予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事情。一定有一个人接受到最美好的给予,同样也有人把自己创造的最美好的给予这个世界。

第三章(原第32章):常守道朴,万物自宾

【原文】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释义】把所有的事物交回它本来自然呈现的状态,顺势而为叫无为,逆势而为叫有为,顺势而为时毫不费力,是事情推动你前行,这叫无为而治。

真正的制度不是来自于制定者,而是来自于制度的使用者,只有来自于自身,才知道如何能够解决自身的问题。

当自己的智慧不足以解决问题的时候,向天道学习,这个过程叫知止,不要用有限的观念,想去做无限的事情,允许自己不知道,让一切自然的呈现。

给自己知止的时间,再次选择和校准。知止不是消极等待,被动选择,而是这时你处于一种海纳百川的状态,开放的状态,让道运作,观察道的运行轨迹,在道的运行中得到启迪。

第四章(原第8章):上善如水,不争不尤

【原文】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释义】为什么说水最接近于道?

一、道无处不在,水也有这个特点,水能达到众人所不能到达的地方,水变成气、冰,雾,霜,水和道一样,具备了道的很多外部特征。

二、道’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和水’为而不争’有异曲同工之妙。

居善地,道出现在需要的地方,水在万物之中存在,在它能到的地方都会有生命的存在;

心善渊,水和万物结合从不为主,而是为客,和道一样不彰显自己;

与善仁,水总能恰到好处的给予,水经历了无数种存在的洗练,从不改变本性。

第五章(原第78章):弱能胜强,柔能胜刚

【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如,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详,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释义】水虽然柔弱,但聚集起来形成的势能却是最强大的。

不再靠位置决定你是谁,而是靠你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品德和道行承载你所处的位置

圣人有如水的品质,不咄咄逼人,但能很轻松的打破僵局。

第六章(原第43章):无为之益,天下希及

【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志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释义】无代表无限的可能和广阔的视角,无可上升到智慧,思想,想象力和自我意识层面。

每个强大的人代表志坚的部分,心灵和智慧是至柔的部分,要改变一个强大的人,并不是在外在改变,而是改变他最柔软的部分,改变他最智慧的部分,这样坚强的人就被你转化。

一切的发源地来自意识、思想、念头和想象力,我们在思想里创造的美好东西,有机会在现实里创造出来,把美好的想象经过行动去创造,就在行不言之教,就在行无为之益,如果这份无为包含了更大的我们,你就创造了典范,成为了榜样。

第七章(原第40章):动反用弱,有生于无

【原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释义】反者道之动:发动一切反者道之动的力量推动自己往前走;如果对方违背道,道会改变他,消亡他,转化他。

你的弱在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下,获得成长后能够给对方带来希望,待来机会,你的弱就会获得支持和帮助。

借力使力,这里的借用是借天用,借道用,在无中才能创造无限。

第八章(第48章):为道日损,无为皆为

【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去天下。

【释义】为学日益,做加法,把所有能够调动的一切资源投入进去,把看到有可能对事情有帮助的都手机。

为道日损,做减法,把不必要的投入、消耗、损到再也不能损,任何人任何事都适用。

做事情是次要的,通过事情让自己成长了,让自己的智慧提升了才是关键。

无为是从有为中萃取的精神财富,智慧宝藏,是从过往无数的经验中萃取的精华,能够带来无所不为的结果。

只有化繁为简,大道至简,你才能做更多的事,才能做大事。

第九章(第63章):为而不为,小成则大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释义】为无为,为是为学日益,是方法;无为是为道日损,是目的,经过有为的成长和提炼,最终进入到无为的境界。

圣人做事不求大,遇见再大的事情,把难事化易,把大事化细,终身既不自大,又愿意把平凡事做好。

从细小处着手,养成良好的品质,每件事做好之后复盘。

时刻谨记无为,事无事的态度,在事情中得到启迪和发展,成为真正懂得无为智慧的人。

‘有’的部分是有限的,‘无’的部分充满了无限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空间,把我们’有‘的部分,做为迈向更广阔的’无‘的部分的支撑。

迈向‘无’的最好的方式是‘无为’,也就是符合大道的方式。这世间最接近大道的事物是水,学习水的智慧,利万物而不争,有水的地方,就会有生命。

用水的智慧、无为的智慧、顺应天道的方式去推动一切事物的进程,顺势而为,无为而治,就会有如天助。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